苗木快繁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木快繁技术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实验学时数:16 实验项目数:3
实训周数:2.5天实训项目数:3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导园林苗木繁殖、经营管理的应用性课程。
通过对《苗木生产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园林苗木的繁育方法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其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生能熟练应用各种培育技术解决种苗工生
产岗位中存在的问题。
二、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高等农业职业院校3年制园艺专业。
三、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园林苗圃建立的技能。
2. 基本掌握现代化育苗技术的培育过程和方法。
3. 掌握园林苗木繁殖、移植、管理的程序和基本过程。
4. 基本掌握大棚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技能。
5. 初步掌握园林植物容器育苗、穴盘育苗等特殊栽培技能。
6. 初步掌握种质资源的基本操作规程。
四、教学内容安排总表
项目序
号
名称
实践
类型
技能要求
学时
分配
备注
实验1
种子检验
操作
熟悉熟练业务准确掌握各
项操作技能
4 2 扦插繁殖操作
熟悉熟练业务准确掌握各
项操作技能
6 3
嫁接繁殖(枝接)
操作
熟悉熟练业务准确掌握各
项操作技能
6
实训1
苗圃整地
操作
熟悉熟练业务准确掌握各
项操作技能
0.5天2 苗床管理与幼苗移栽操作
熟悉熟练业务准确掌握各
项操作技能
1天3
苗木出圃
操作
熟悉熟练业务准确掌握各
项操作技能
1天
合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
实验1 种子检验
1.目的要求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11月10日发布,并于2000年4月1日起实施的《林
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简称《规程》,下同)的规定,掌握抽样、净度分析、发芽测定、含水量测定、质量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2.材料及用具
材料:供检园林植物种子、2,3,5一三苯基氯化四唑、靛蓝等。
用具:取样器、数粒器、天平(1八00、1八000)、培养皿、滤纸、培养箱、烘箱、温度计、标签、解剖刀、放大镜等。
3.方法及步骤
(1)抽样
1)用取样器从同一种批中随机抽取初次样品。
2)将初次样品充分混合,称为混合样品。
3)用十字取样法从混合样品中分取送检样品。
4)用十字取样法从送检样品中分取测定样品。
(2)净度分析
1)将测定样品倒在玻璃板上,将纯净种子与其他植物种子、夹杂物分开。
2)用1/100天平分别称重。
3)按照净度计算公式计算净度。
(3)发芽测定
1)准备发芽床(纸床、沙床或土床)。
1)从净度分析的纯净种子中抽取测定样品,每组100粒,共重复4次。
如种粒特小,也可采用称量发芽测定法,根据树种不同,样品质量在0.25—1.0s不等。
3)根据种子特性,分别对样品进行温水浸种、低温层积、农硫酸浸种等预处理。
4)将种子置床,保持种子间的距离;对忌光种子进行覆盖。
5)按《规程》要求,为种于发芽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分。
6)逐日统计发芽种子数,并根据《规程》规定的测定时间计算种子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是指在《规程》附录B表B1规定条件下及规定的期限内生成正常幼苗的种子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正常幼苗百分数、不正常幼苗百分数和未发芽粒百分数之和等于100。
称量发芽测定法的测定结果用单位质量样品中的正常幼苗数表示,单位为株/g。
如果各重复发芽百分数最大值同最小值的差距在《规程》规定的容许范围内,就用各重复发芽百分率的平均数作为该次测定的发芽率。
如果由于不明原因使得各重复间的最大差值超过规定的容许误差时,应当提取测定样品,用原方法重新测定。
(4)生活力测定
1)从净度分析的纯净种子中抽取测定样品。
2)根据种子特性,分别对种子进行去种皮、刺伤种皮和切除部分种子等预处理。
3)根据树种配制不同浓度的四唑和靛蓝溶液。
4)将经过预处理的种子(有的需要将胚和胚乳分开)浸在四唑溶液中,置黑暗处,保持30~35t,处理时间随树种而定。
染色结束后,沥去溶液,用清水冲洗,置湿滤纸上备查。
凡被染上红色的为有生活力的种子,没有染色的为无生活力的种子。
5)将经过预处理的种子(有的需要将胚和胚乳分开)浸在靛蓝溶液中,处理时间和温度随树种而定。
染色结束后,沥去溶液,用清水冲洗,置湿滤纸上备查。
染上颜色的种子为无生活力的种子,部分染色的种子需根据染色部位和程度区分有无生活力。
6)计算种子生活力。
测定结果以有生活力种子的百分率表示,分别计算各个重复的百分率,重复间最大容许差距与发芽测定相同。
如果各个重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没有超过容许误差范围,就用各重复数作为该次测定的生活力。
如果各个重复间的最大差距超过《规程》的容许误差,与发芽测定同样处理。
(5)含水量测定
1)从送检样品中抽取测定样品。
送检样品必须装在防潮的容器中,并尽可能排除容器中的空气。
取两份独立分取的测定样品,根据所用样品盒的直径决定每份样品的质量。
样品盒直径小于8cm的,样品重4~5g;样品盒直径大于8cm的,样品重10g。
在分取测定样品前,送检样品必须进行充分混合。
2)称重。
先称取样品盒(带盒盖)的重量,再称取样品盒(带盒盖)连同样品的重量。
3)低温烘干法。
将样品盒打开(将盒子放在自身的盒盖上),置于已经保持在103℃±2℃的烘箱内烘17h±1h。
烘干时间从烘箱温度回升至所需温度时开始计算。
达到规定时间后,迅速盖上样品盒的盒盖,并放入干燥器里冷却30~45min。
冷却后称取样品盒(带盒盖)连同样品的重量。
测定时,实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必须低于70%。
4) 高温烘干法。
程序与低温烘干法相同,但烘箱的温度须保持130~133t,烘干时间为1~4h。
测定时对实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没有特别的要求。
5)预烘干。
如果测定样品的含水量高于17%,在进行低温烘干前应经受预先烘干。
具体方法参照《规程》。
6)含水量计算。
按照书中公式计算含水量。
(6)质量测定
1)取样和称重。
质量测定以净度分析后的全部纯净种子作为测定样品。
用人工计数或数粒器,从测定样品中随机数取8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粒,各重复分别称重。
2)计算。
分别计算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种子的平均质量。
种粒大小悬殊的种子和黏滞性种子,变异系数不超过6,一般种子的变异系数不超过4,就可计算测定结果。
如果变异系数超过上述限度,则应再数取8个重复,称重并计算16个重复的标准差。
凡与平均数之差超过两倍标准差的各重复舍弃不计,将剩下的各重复用于计算。
4.作业
详细记录种子各项品质指标检测的过程和操作技术,并整理成试验报告。
实验2 扦插繁殖
1.目的要求
掌握插穗选取、截制、处理,扦插及插后管理技术。
2.材料及用具
插穗、插穗处理药剂、枝剪、喷壶、利刀、遮阴材料等。
3.方法及步骤
(1)采穗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树木,剪取树冠外围中上部的一年生枝作插穗。
(2)插穗制作硬枝插穗15—25cm,嫩枝插穗6~15cm。
根据植物生根难易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3)扦插在准备好的扦插床上进行扦插,注意扦插深度和间距。
插后浇透水。
(4)管理根据扦插方法和扦插季节制定养护管理措施,有条件可进行全光照自动喷雾。
4.作业
1)将扦插全过程记录、整理咸报告。
2)调查成活率,并加以评价。
实验3 嫁接繁殖(枝接)
1.目的要求
掌握园林植物常用的枝接方法及枝接后的管理技术措施。
2.材料及用具
接穗、供嫁接用的砧木苗或树木、枝剪、嫁接刀、嫁接膜(塑料条)等。
3.方法及步骤
根据实习基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嫁接季节,重点操练切接、劈接、靠接等方法。
(1)切砧木切口大小与接穗削面相当。
(2)削接穗削面要光滑,长度适当,速度快。
(3)接入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对齐。
(4)绑扎封严接口,松紧适度。
(5)嫁接苗的管理浇水、成活检查、松绑、立支柱、除蘖等。
4.作业
将枝接全过程记录、整理成报告。
实训1 苗圃整地
1.目的要求
使学生熟悉苗圃整地的过程,掌握耕作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
2.具体内容
指导老师结合本地特点和学校苗圃地规模的现状,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面积的整地实训。
建议以3~4人为一个小组,完成1~2个苗床的耕地、耙地、镇压、苗床(种类由指导老师确定)制作、土壤处理(消毒材料由指导老师确定)等整个苗圃地耕作过程,并建议已完成的苗床用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学生实训操作(如播种、扦插等)。
3.结果评价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根据整地的质量要求进行评定。
优秀:操作规范、安全生产、地平土碎,作床整齐、床面平整;良好:操作规范、安全生产、土不够碎,作床较整齐;合格:注意安全生产、操作尚规范,土不够碎,作床不够整齐;不合格:不注意安全生产,作床不整齐,土不够碎。
4.提供成果
学生完成实训后,书写实训报告。
实训2 苗床管理与幼苗移栽
1.目的要求
掌握播种地苗和容器苗管理技术。
掌握幼苗移植的操作技术。
2.材料及用具
材料:地苗、盆苗、肥料、农药等。
针阔叶树种的播种苗或扦插苗等。
工具:铁锹(或锄头)、移植铲、修枝剪、·斧头、盛苗器、测绳或皮尺、铜卷尺、麻绳、草绳、水桶、喷水壶等。
3.方法及步骤
(1)苗床管理撤除覆盖物,遮阴,松土除草,间苗与补苗,追肥,灌溉与排水,病虫害防治。
(2)幼苗移栽
1)起苗。
将准备移植的苗木起出,尽量不要损伤苗根和枝干,保留一定根幅。
2)修剪。
根据需要适当修根剪枝,并按苗木大小进行分级。
3)移植。
先确定株行距,再根据苗木大小、根系状况和圃地情况等分别采用缝植、沟植或穴植等方法进行移植,注意植苗深度要适宜,并应做到栽正、踩实。
4)管理。
栽后适时灌溉,必要时遮阴。
成活后进行中耕除草、灌溉、施肥、防病虫害、整形修剪和防寒等管理。
4.作业
观察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调查幼苗移栽成活率,写出跟踪调查实训报告。
幼苗移植生长情况登记表见表2—26。
表2-26 幼苗移植生长情况登记表
树种面
积
或
行
数
移植苗木
移
植
前
后
苗
木
处
理
移植成活苗木
成
活
率
(
%
)
发
育
状
况
抚
育
状
况年
龄
平
均
高
度
/c
m
平
均
地
径
/c
m
株
数
时
间
方
法
行
距
/c
m
株
距
/c
m
月日月日月日
株
数
平
均
高
度
/c
m
株
数
平
均
高
度
/c
m
株
数
平
均
高
度
/c
m
实训3 苗木出圃
1.目的要求
认识苗木出圃的一系列工作都直接影响着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掌握各工序的操作技术。
要求在操作过程中特别注意各工序的相互配合与衔接。
2.材料及用具
材料:针阔树种的各种苗木、稻草(或麦秸)、草绳、蒲席(或草帘)、筐篓、塑料袋、塑料薄膜、标签(或木牌)等。
工具:起苗犁、起苗锄、锹、钢卷尺、量径卡尺、剪枝剪等。
3.方法及步骤
(1)起苗人工起苗和机械起苗。
(2)分级和统计
(3)包装为了防止苗根干燥和便于运输,不使苗木在运输过程中降低质量,必须妥善包装。
(4)假植和贮藏。
4.注意事项
1)苗木出圃工作是保证苗木质量的重要环节,不能疏忽大意,因此,在技术上必须严格要求、细致操作。
任何时间都不得将苗根风吹日晒。
并且要做到随起苗、随修剪、随分级、随统计、随包装或及时假植和贮藏。
2)起苗时要尽量保持根系的完整,不要损伤顶芽、树皮和根系。
如土壤过干应先灌水润透后再起,雨后圃地泥泞时不宜起苗。
用锹或锄起苗,在未挖出之前,不要用手硬拔,以兄损伤苗根。
3)包装苗木时不宜过紧或过松,过松容,易散包,过紧则苗木容易发热、发霉。
包好后要附上标签,注明构‘种、数量、等级和苗圃名称。
4)假植时应注意苗木根系要与土壤密接。
假植后要经常检查,发现覆土下沉要进行培土,发现苗木霉损及干燥时,要及时处理。
5.作业
1)在起苗I作中要保证苗木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2)简述进行苗木分级的主要指标,并阐明其理由。
3)保证假植不降低苗木质量所应抓住的关键措施。
4)完成实训报告。
六、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高职高专园艺专业培养目标,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和专业教学要求而制定。
七.参考资料:
1、《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2014年1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苗木省技术》2014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