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摘要]什么是“模式”?字典意义: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一段时间以来,“杜朗口中学”教学模式成为大家热议和学习的话题,但是对于每个教师和学生来说,好的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如何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找出适合的模式,又或者是根本不需要模式,就成了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思索的问题,就这一问题,笔者做了一些尝试,记录下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指导。

[关键词]模式学生自主学习

什么是“模式”?[1]字典意义: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大家也许会问:标准模式、标准样式,这些对于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还需要吗?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是会起到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审视他人的教学,我感到其实每个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建构着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在不经意间与老师共同磨合着这一教学模式。如此看来教学模式是客观存在的。既然承认它的存在,不断摸索怎样优化教学模式,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再符合学生特点,召唤着我们必须改变

[2]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

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采用“课前预习-新授释疑-课堂练习-反馈小结-训练检测”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中课前预习阶段是让学生能够从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新授释疑则是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和提炼,后面的过程则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考试要求不可缺少的。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我和我的学生的,学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近几年来因为各民办初中的冲击,学生生员结构变化较大,这样的教学模式慢慢的显示出了它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预习。学生在预习这一环节上问题很严重,由于生员结构的变化,导致学生中学习习惯好的越来越少,肯于钻研的越来越少,预习变的越来越困难,很多学生所谓的预习只是翻翻书,做一下预习作业,当然这个作业的质量就很值得商榷了,更有甚者,连书都不看,直接去做预习作业,根本没有思考的过程,一切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让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变化。

2.课堂时间。课堂时间的安排上,我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预习的质量越差,上课时要讲的就越多,讲的多就导致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过少,只会跟着老师走,而这样做的结果更加

加重了学生的不预习,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个人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样下去的结果只会让课堂变成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因此不得不加以调整。

3.课后作业。因为课堂上学生练习的少,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所以在做作业时用的时间较长,并且质量不见得好,很多人会采取和别人对答案的方法来增加自己的正确率,这个人认为作业问题实际上是课堂问题的后遗症,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不是改个名字,要有一定的方向性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怎样做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学生的兴趣广泛,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只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对于需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尝试完成。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留

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去学,给学生表现的良机,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就要加以肯定,有的学生自学时得到了不同的方法,就要让他有机会展示。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其实这也就是给教师本身一个学习的机会,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而新颖,这是任何一个发散思维能力再强的人都无法相比的。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也就是多给自己一次成长机会。

三、新的教学模式探索过程漫长又艰难

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方面来看,自学能力一定要有,自主练习的时间一定要有。可是对于我来说,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时间,如何分配、如何安排,才能让学生既有自主学习时间又有练习时间呢?看来改变还得从自己本身开始。于是我强迫自己重新审视我的学生,发现其实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学习习惯不好是一个主要原因,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了首要任务,而针对学生的现状,对于回家学习或者父母监督指导基本上是一句空话,那就只能把这一环

节放在课堂上来完成了;对于练习时间,记得以前的市教研员说课堂上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学生自己练习用的,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只能从上课的时间里面挤出来,对于我来说,从来不认为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能力是可以讲出来的,那么就不要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了吧,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练习,有问题可以个别交流不是也挺好的吗?于是思想里有了新的教学模式的轮廓:有预习时间,有解惑答疑的时间,有练习时间的一节课。因此我把整节课(40分钟)分成三部分:10分钟时间用于学生预习,20分钟时间用于新授解惑,10分钟时间用于学生自主练习。简称为“121”教学模式。

1.在开始的十分钟时间内,让学生针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对有问题的学生加以指导。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或者也可以说是教学生怎样预习,一开始就讲清楚预习六字决“读、查、思、比、记、练”,也就是读书,查阅相关章节内容(针对前面出现却不太记得的内容可以翻到前面去回顾一下),思考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头脑中形成大致轮廓,如果有的话比较一下和本节课相类似或是相关的内容以得到知识的关联,对于认为重要的东西要记一下笔记,根本新课内容去完成课后相关的基础练习。当然对于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方法,数学课程内容每一节都不一样,有的容易有的难,有的多有的少,对于那些内容较少又比较容易的课,通常让学生预习时就去完成相关练习,不懂就问。而对于那些内容较多又比较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