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七言歌行《行路难》艺术风格的异同》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代七言歌行《行路难》艺术风格的异

姓名:古凤霞

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11260135

【摘要】:《行路难》属乐府古题,自刘宋鲍照始,历代诗人皆有用这一旧题写新辞。尤其在唐代,可谓屡见不鲜,最具代表性的是初唐卢照邻、盛唐李白、中唐柳宗元。三位诗人的同类诗歌存在表现方式的趋同:用典明志,今昔对比和寄寓人生哲理;但又各具面貌特色,卢诗富艳精工,李诗自然飘逸,柳诗清劲纡余。风格的差异,固然是因他们个性气质、人生态度的不同,与其各自所生活的时代也不无关系。比较唐代三位不同时期诗人所作《行路难》的艺术风格,既可认识七言歌行《行路难》创作在唐代的丰富与发展,也可借此窥见唐代士人精神的变迁。

【关键词】:《行路难》;唐代诗歌;艺术风格;时代风会

《行路难》是七言歌行体,属于乐府旧题,主要抒发的是对人生艰难的感慨,南朝诗人鲍照用“旧题写新辞”,表达当时门阀制度下出身寒族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受鲍照创作的影响,后代诗人也沿用这一乐府旧题写自我的现实体验与感受,据笔者统计仅唐代有27位诗人之多。为什么乐府旧题《行路难》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因为它易于表达古代知识分子共同的人生经验。郭茂倩在《乐府诗集》卷七十《乐府旧题》题下注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1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许多坎坷与离别,或遭遇仕途不顺而愤激不平,或经受生离死别而黯然神伤,诗人将这些情绪用诗句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而又饱含热泪的诗歌。同类诗歌各具特色既与创作者的个性气质、人生际遇相关,也有时代风会的影响。刘勰《时序》云:“时运交移,质文代变。”2意思是国家的命运、时代的精神有了变化,那么文学及其风格也会相应的变化,某种程度上说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政治状况不同,诗歌的总体风格也有所差异。就如《行路难》,初唐的卢照邻,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柳宗元皆用《行路难》这同一乐府旧题,但各有风味,值得思考。本文主要以卢照邻、李白和柳宗元为代表,比较他们所作的《行路难》在表现手法、主旨思想、语言特色上的异同,以此来认识此类题

1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11月出版,第三册卷第七十997页。

材在唐代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从中也可窥见唐代士人精神的变迁。

一、表现方式的趋同

(1)用典明志

无论是卢照邻,李白还是柳宗元,他们的诗歌中都借用了典故。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适当地用典,不仅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含蓄典雅,还可以给读者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就如古诗人所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使人回味无穷。

卢照邻在《行路难》中写道:“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只希望尧年盛世能长长久久,就算永远过着像巢父和许由那样清苦的生活也愿意啊。许由、巢父是传说中唐尧时代有名的隐士。巢父,隐居在山中,不谋求世俗的利益,年老之后,在树上筑巢并能安然沉睡,所以当时的人都称呼他为“巢父”。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卢照邻借用巢由两个历史人物表明他宁愿不要富贵荣华和长生不死,也只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渴望天下太平。李白的《行路难》,也多用典故,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等,都是借典明志,避免了一览无余的直白,值得细细品味。李白在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时,是“拔剑四顾心茫然”,人生之路何其艰难,但他以姜太公垂钓,伊尹梦舟的典故表明自己仍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定会受重用,终有一天会实现抱负。而在柳宗元的《行路难》其一中,“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利用夸父逐日最后却被鼠蚁吞噬的典故与九寸小人“生死亦足终天年”作比,慨叹大志却少成功,人生之路艰难,徒劳儿女空悲伤。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以古论今,既不违背其本意,并且能于旧中求新,更要让其诗能令如己出,自成一家风范。三位诗人都用典明志,反映了他们文学底蕴深厚,善于思考,由此也可以看出用典是当时诗人明志的一大技巧,心中有志借典故来暗示,含蓄优雅却又耐人寻味。

(2)今昔对比

如果说用典使三位诗人的诗歌典雅醇厚,那么对比则让其诗歌形象更为鲜明,感情更为强烈。在三位诗人的诗中,都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难”字刻画得深刻透明。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与“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作比,现在的萧瑟之景和昔日的枝繁叶茂,诗人都淋漓尽致地铺陈与渲染,一凋敝一繁华,这一对比更增添了沉重感,说明了繁华易逝,没有任何人或国家能长存不败,所以人生在世,长盛很难。

再说李白的《行路难其二》中写道“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同样是贤士,韩信却遭淮阴市人讥笑其无能,贾生遭汉朝公卿嫉妒,皆不得善终,而郭隗受燕昭王重用,拥彗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其才能得到发挥。两相对比,可以看出李白渴望有像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君主,能重用贤士,自己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可是“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昭王已死,谁又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剩下的是沉重的叹息和愤怒的抗议。所以人生在世,长顺很难。

而柳宗元在《行路难》其一中,“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最后却“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而“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最后“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诗人把夸父和九寸竫人作比,一个有大志向却惨死途中,一个无志向,仅啾啾饮食便可满足,却能得养天年,暗示了大志难成,人生路难。徒劳有志儿女空悲伤。所以人生在世,成功很难。

文学创作源于作家与人生经验的一种遇合,而这种遇合关系的建立,作为主体的作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三位诗人感情激烈,皆用对比喻示人生艰难,他们所创作的诗歌,与他们所看所想相关,即与人生经验相关,因此,他们借用今昔对比,可以反映出士人想要有所作为,想要国家永远繁荣与当时社会境况的矛盾。

(3)寄寓人生哲理

诗是会呼吸的思想,可以在典故中可以明白诗人的志向,在对比中感受诗人强烈的情感,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诗中看到人生哲理,且不说对错,诗中都若隐若现地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看法,都含有沉重的气息,这大部分与他们的生平经历有关。卢照邻虽出生望族,但政治上坎坷失意,再加上患了“风疾”,长期饱受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