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料粒度对过滤的影响(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滤料粒度对过滤的影响(1)

针对近年国内新建水厂滤池多采用粗粒径滤料、滤层加厚的趋势,本文结合试验研究与生产实际,从唯象观点与机理分析,阐述了快滤池滤料粒径的粒度对过滤性能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滤料厚度与滤料粒径比值(L/d)的概念,说明了L/d值是快滤池设计中保证过滤效能和水质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蒯滤池滤料粒径产水量水质

在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给水净化工程中,滤池是不可缺少的最重的处理构筑物。由于快滤池的滤速是慢滤池的几十倍到几百倍,在解决了清洗滤池的反冲洗技术后,快滤池目前已取代了慢滤池。本文所谈及的内容限于快滤池。

和欧洲的情况相比,我国给水净化工程中所用的滤池滤层较薄、粒度较细。我国设计规范有关滤料部分,单层滤料过滤只规定了石英砂,粒径范围dmin~dmax为0.5~1.2mm、层厚0.7m。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法国和苏联就开展了粗滤料过滤技术研究。其后法国开发了V型滤池,通常石英砂滤料粒径范围dmin~dmax为0.9~1.35mm,也可扩至0.7~2.0mm、层厚在0.95~1.50m之间。

美国在八十年代则采用无烟煤滤料建成日处理水量216万3的洛杉矶水厂,有

效粒径d

(10)达1.5mm,均匀系数k

(60)

为1.5、层厚1.8m。由美国人设计的巴西圣

保罗水厂日处理量130万3,采用石英砂滤料,有效粒径d

(10)

为1.7mm、均匀系

数k

(60)

达1.5、层厚1.8m。

中国目前滤池设计也有滤料粒度加大、滤层加厚的趋势。例如九五年建成的北京第九水厂二期工程,日处理水量50万3,采用无烟煤滤料,有效粒径d10为

1.10mm、均匀系数k

(60)

1.35、层厚1.5m。

滤料粒度的变化对滤池的过滤性能有何影响?滤料粒度和滤层厚度如何制约着滤池的过滤能力?如何从表象和微观去分析和认识?笔者谨以此文与大家共同探讨。

按唯象观点即不涉及机理,认为过滤是水中悬浮物被截留的过程,被截留的悬浮物充塞于滤料间的空隙。滤层孔隙尺度以及孔隙率的大小,在同种滤料、相同反冲洗条件下,随滤料粒度的加大而增大。即滤料粒度越粗,可容纳悬浮物的空间越大。其表现为过滤能力增强,纳污能力增加,截污量增大。同时,滤层孔隙越大,水中悬浮物越能被更深地输送至下一层滤层,在有足够保护厚度

的条件下,悬浮物可以更多地被截留,使中下层滤层更好地发挥截留作用,滤池截污量增加。

下列表1是一组无烟煤滤料不同粒径过滤能力比较的试验数据。

无烟煤滤料不同粒径过滤能力比较试验表1

组别

序号

有效粒径mm

滤速 m/h

进水浊度 NTU

出水浊度 NTU

截留浊度 NTU

周期产水量m3/m2

过滤能力指数

比值

A

1

1.10

10

0.63

0.17

0.46

460

211

1∶1.15

2

1.33

10

0.63

0.19

0.44

550

242

B

3

1.10

10

10.20

0.21

9.99

220

2197

1∶1.26

4

1.48

10

10.20

0.25

9.95

280

2786

表中“过滤能力指数”为:过滤进出水浊度差即截留浊度与周期产水量的乘积(实为截污能力)。

A组试验表明,有效粒径1.33mm 滤料的截污能力比1.10mm滤料高出15%;B 组试验表明,有效粒径1.48mm滤料的截污能力比1.10mm滤料高出26%。

表2所列为表1中A组两种滤料试验周期终止时滤层内不同深度处水头损失值及其所占总水头损失的百分比。

过滤周期终止时水头损失表2

试验

总水头

不同滤层深cm处水头损失cm/占总水头损失百分比%

序号

损失cm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50

1

203

82/40

68/34

摘针对近年国内新建水厂滤池多采用粗粒径滤料、滤层加厚的趋势,本文结合试验研究与生产实际,从唯象观点与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27/13

9/4.5

6/3

4/2

4/2

3/1.5

2

200

68/34

56/28

45/23

15/7.5

6/3

4/2

4/2

3/1.5

从表2可以看出,有效粒径d

(10)

=1.10mm滤料的过滤周期终水头损失中层厚20cm以上的表层产生的水头损失占总水头损失的40%、40cm以上的水头损失

占74%;有效粒径d

(10)

=1.33mm滤料的过滤周期终水头损失中层厚20cm以上的表层产生的水头损失占总水头损失的34%、40cm以上的水头损失占62%;

而40cm至80cm层厚的水头损失占总水头损失的比例,d

(10)

=1.10mm滤料为

17.5%、d

(10)=1.33mm滤料为30.5%。显而易见,d

(10)

=1.33mm滤料过滤过程

中悬浮物被更深地携至中层,更多地发挥了中层滤料的截污作用,因而纳污能力强、过滤周期相应加长、产水量加大。

从力学特性讲,滤料截留悬浮物依靠的是颗粒间的范德华力、库仑力和表面张力。这些力使悬浮物迁移并被吸附。但同时,过滤水流在滤层中的流动与滤料颗粒间的水流剪力则具有使被截留吸附在滤料颗粒表面的悬浮物剥落的可能,并同时产生附加水头,即产生水头损失。滤料粒度增大,空隙尺度加大,空隙空间增加,过水通道尺度大,过滤水流阻力减弱,水头损失增量将得以延缓,其结果达到特定终止水头损失的过滤周期得以延长,产水量得到增加。

日本学者藤田贤二通过研究导出的公式↑[1]清晰地表明了粒度、空隙度和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H=K(LVμ/ρgψ2d2)(1-ε)2/ε3(1)

H——过滤水头损失 K——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