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软系统方法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讲软系统方法论

复杂性的一个特点是其内涵的无限多样性,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多样性。在认识论意义上的表现,就是只要摆脱还原论科学简单性原则的束缚,把复杂性当成复杂性来对待,不同人就会从不同角度发现复杂性的不同表现形式,揭示复杂性的不同内涵,提出描述和处理复杂性的不同理论方案。其结果,在复杂性研究中形成了不同学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每一家都把握了复杂性的某一方面,每一家都说不尽复杂性的故事。前两讲分别介绍了认识复杂系统的两个视角及其不同的表现。本讲介绍英国学者切克兰德发现的另一个视角,以及他所提出的独特理论方案。

第1节切克兰德与系统方法的软化:

切克兰德最初是作为化学家和工程师登上科技舞台的,不久转向企业管理,致力于把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经营管理。经过15年的历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越来越感到以司马贺“目标搜寻”范式为主导的管理科学的局限性太大,对系统思维的应用越来越迷恋,决心从理论上另辟蹊径。1969年,切克兰德转入兰彻斯特大学系统科学系任教,从事学术探讨和理论总结,致力于后来称第16讲软系统方法论/225为软系统方法论(SSM)的创建。他的重要著作有:《系统论与科学——工业与发明》(1970)、《走向现实世界问题求解的基于系统论的方法论》(1972)、《运用系统方法——根定义的结构》(合著,1976)、《系统论运动概观》(1979)、《系统思维与系统实践》(1981,中译文的名称为《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不确切)、《行动中的软系统方法论》(合著,1998)、《系统思维与系统实践——含30年回顾》(1999)。切克兰德的工作在系统科学界复杂性探索中独树一帜,也代表了英国学界对系统科学的主要贡献。

计算机科学创造的软件、硬件概念具有特殊的科学和哲学意义。机器本质上是硬技术,机器的广泛应用是机械论盛行的重要根源。电子计算机也是机器,但它明确区分了软件和硬件,.强调软件具有重要的甚至是支配性的作用,指明了一条克服机械论的有效途径。由切克兰德开始的“软系统革命”,其源头应该追溯到这里。他区分的硬问题和软问题、硬工程和软工程、硬系统和软系统、硬方法和软方法,都被系统科学界广泛接受。引入软、硬范畴不仅从方法和技术层面丰富了系统科学,而且丰富了系统思想。一般情形下人们总是重硬轻软,—因为传统看法是硬胜于软,强调软的要服从硬的。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强化了这种观点,培育了尊硬贬软的价值标准。邓小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意味着承认存在软道理,软道理服从硬道理,也反映出这种思想取向。由切克兰德开始的系统科学软化运动产生了持续而显著的影响,学界越来越看到硬、软之分的普遍性,意识到软因素往往支配硬因素,轻视甚至看不见软要素的传统观念必须抛弃。硬科学和软科学、硬技术和软技术、软工程和硬工程、硬计算和软计算、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些概念越来越流行。笔者在本书中刻画系统时划分硬要素和软要素、硬结构和软结构、硬环境和软环境、硬功能和软功能、硬形态和软形态等,也是这一思想运动的余波。

软系统方法论跟中国传统文化颇为合拍。中华文化历来承认事物有软和硬、刚和柔两个方面,强调管理、领导、统治要软硬兼施、刚柔并济,讲究以柔克刚,以软制硬,四两拨千斤。系统科学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中华文化中挖掘出宝贵的思想资源。

切克兰德对系统科学的贡献,还有两点必须提及。一是对涌现概念的强调,

并给出专门的论述,在涌现论的形成发展中占有不可轻视的地位。二是对系统思维的强调和论述。系统思维在贝塔朗菲的著作中基本上还是一个一般术语,未作明确的界定,到切克兰德手里已成为一个科学概念,给出专门论述,启动了后来的系统思维研究潮流。从圣吉对系统思维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切克兰德的影响。第2节对世界系统论运动的整体评价

从上面列举的著作可以看出,切克兰德的学术视野十分开阔,对国际系统科学研究(他的用语是系统论运动)数十年的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依此确定他的软系统方法论在整个系统论运动中的地位。切克兰德用图16—1概述了他对系统论运动的总体把握。

关于系统运动整体发展之来龙去脉,关于软系统方法论在系统科学中的地位,从图16—1可以解读出切克兰德的如下看法:

其一,系统论运动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系统论

本身的研究,是系统思维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软

系统方法论属于前者。

其二,系统论研究又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系统思维

的理论性发展,二是系统思维在现实世界问题求解

中的应用,软系统方法论属于后者。在另一个图中,

他指出系统思维的理论性发展由控制论、控制理论、

等级层次理论和信息论组成,这实际上是他心目中的系统科学体系结构(20世纪70年代国际学术界曾出现一种梳理系统科学体系的动向)。

其三,系统思维在现实世界问题求解中的应用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硬系统工程为代表的硬系统论,指向操纵硬系统本身;二是以系统分析(运筹学和管理科学)为代表的帮助决策,系统思维充当决策的助手;三是软系统论,用系统思维处理软系统问题,软系统方法论属于后者。按照切克兰德的说法:创立SSM 的目的是“发展一种方法论以处理‘软的’、无良好结构的问题,并运用这种经验作为洞察社会系统特殊性质的基础”。切氏特别强调,SSM是方法论而非具体方法。

在本书提及的所有系统理论分支中,从系统科学发展的总体上把握自己开拓的新学科的地位,这样做的只有切克兰德的SSM和钱学森的系统学。第3节硬系统和软系统

为了从整体上说明区分硬系统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建立软系统方法论的必要性,切克兰德给出了自己的系统分类。除去超越了人类知识的那些超系统,应用系统思想研究的对象系统共有四大类,即宇宙进化出来的自然系统、人创造的人工物理系统、人创造的人工抽象系统、人类活动系统。他认为,硬系统论和硬系统方法行之有效的是自然系统和人工物理系统,一般不适合于解决人类活动系统的问题,必须针对这类系统发展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他的软系统方法论。

软系统包括那些在高于物质操作层次上考虑的大多数人类活动系统。人类活动系统是人参与其间的系统,它起源于人的自我意识,而由于人具有不可还原的自由意志,这类系统无法像自然系统和人工物理系统那样做可控性试验,无法取得客观的实验数据。硬系统和软系统的主要区别如下:

1.硬问题与软问题。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论断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还有一种流行说法:正确地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问题。早期的系统科学,如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