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时期事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二十一条与中国在凡尔赛和约的失败(起因)—民众对合约的反 对情绪—巴黎消息—学生游行示威—从东郊民巷到曹汝霖住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 全全线,控制 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第一 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 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 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 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 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 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 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 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的“五四运动”。
个人主义:一些新知识分子认为,不能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去维
护国家主权与独立,倾向于强调个人主义。陈独秀就认为,东方的家 族观念,损坏了个人独立自尊的人格,剥夺了个人法律平等的权利, 提出要以个人本位主义取代家族本位主义
此外还提倡有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主要源于法国。提倡的理由是 只有这样才能在个人自由和人人平等之间保持平衡。
五四运动时期事件与思想
一、五四运动概述 二、五四运动过程(事件) ·运动萌芽阶段 ·五四事件 三、五四运动时期思想
一、五四运动概述
范围界定:1919年5月4,中国学生在北京游行示威,抗议中国政 府对日本的屈辱政策,引起一系列的罢课、罢市、罢工及其他事件, 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界的革命。 广义上的“五四运动” 的主要事件是指发生在1917-1921年之间;一位作家就曾说:五四运 动当然不只是1919年五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西洋文 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只不过是这个历程中的一个指标。
1、这一时期表现出来的新思想:现实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 个人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达尔文主义。
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的新知识分子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 主与科学,借由两位“先生”的权威,新知识分子向孔教以及他的支 持者发动了进攻。这一时期的思想是17世纪以后西方各种思想的大杂 烩,如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是由梁启超在世纪初引进,使得卢梭的思 想流传开来;王国维等人则介绍了叔本华、尼采和康德的思想;罗素 的著作也被翻译成中文,加强了早先引进过来的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 1919年之前,功利主义、进化论、经验主义也已经通过严复的译著引 入国内。

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五四运动,但其中现实主义和功利主
义的影响最为深远。(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中就提倡实利
的而非虚文的生活态度,推崇密尔和孔德,他认为中国应当以实利主
义为教育方针。)
自由主义:“五四”初期,自由主义是挂在知识分子扣上的口头
禅。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也强调过个人自由,反对种种形式的奴 役。这时期流行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的自由的概念主要是来源于卢梭 和英国的功利主义,从人权和言论出版自由的角度来谈论自由。
科学与技术:达尔文进化论。《天演论》
2、新方法:实验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以及马克思主义 在五四运动早期,实验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是改革者批判传
统理论与思想的主要方法。李大钊最先在中国引入了马克思主义,戴 季陶和胡汉民也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的译本。
3、打到孔家店 对中国传统主义的怀疑,对旧的伦理原则和制度的批判,而儒学刚好
风俗习惯、文化、历史、宗教、哲学以及社会和政治制度则遭到了猛
烈的抨击。5月4日抗议活动之后,新起的商人、工业家和城市工人对
这次示威活动表示同情和支持,最后迫使北京政府让步,改变了内政
和外交。最后,改革者渐渐分裂,或分别演化成各种派别,产生了以
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上社会势力集团的重新组合。
影响:五四运动促使学生运动和劳工运动抬头,国民党改组,中


过程:从1915年日本21条要求提出,1919年凡尔赛和会做出山东
决议案,激起了中国民众反抗列强的情绪,中国学生和新起的思想界
的领袖发起了一系列的抗日运动,希望通过思想改革和社会改革建设
一个新中国。这一时期西方的自由主义、实验主义、功利主义和无政
府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思想纷纷涌入中国,而中国传统的伦理教条、
就是这一旧传统的核心。爱国主义、反帝主义 民族主义使得中国传统 的消极服从理论毫无用处,没有人愿意去接受。
Thank you
共及其他政治、社会集团诞生;反军阀主义和凡帝国主义得到发展; 新白话文文学从此建立,群众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育大为推广;此外还加强了旧家 庭制度的没落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而最大的影响还是儒教的无上权威 和传统的伦理观念遭到了致命打击。
2、定义
“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 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以及新知识分子所提倡的各 种政治和社会改革。这一连串的活动由以下两个因素激发:一是二十 一条要求山东决议案所激发的爱国热情;一是知识分子提倡西洋文明, 并希望依科学和民主的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 国。它是由许多思想纷歧的活动会和而成的。
(3)五四事件解决:内阁垮台和拒签合约

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1919年6月12日以
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
在和约上签字。后期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倡议的
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还在华盛顿签订了《中
(2)事件发展 学生—工商界 政府向学生寻求和解的失败——六二三 事件——上海罢市罢工
五四事件之后,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如六月2、3、4、的大逮捕 即六二三事件,学生的爱国热情争取到民众的同情,商人、工业家以 及都市工人和学生团结起来,形成了联合阵线。如6月五日的上海的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通过上海的 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影响范围 大,此外,这次运动影响力深入到社会底层,除了工商机构外的公民 也参加了罢工,连乞丐、小偷、歌女都参加了罢工。
术研究机构,提倡思想学术自由(哲学 经济学伦理学)“此思想自由 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青年学生 的阵地,其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等理念对社会思想的转变起了 很大的作用,鲁迅 李大钊 钱玄同 等等在北大任职)
· 1918年5月的抗日请愿:民众反对“中日军事互助协定”情绪达到
高潮,北京大学等等各学校的大学生举行抗议签订协议的游行请愿。 说明新知识分子已经联合起来,以推翻旧势力和旧思想。
2、五四事件 1919年“五四事件”是整个“五四运动”风暴的中心,五四事件中,
知识分子和新兴经济势力集团都因爱国的共同情感互相联合起来;同时, 新文学和新思想变的非常流行,整个运动的力量和影响达到高峰。
二、五四运动过程(发生事件)
1、运动萌芽阶段(1917-1919)—早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扮演重
要角色),反对旧迷信和旧宗教,拥护科学技术,宣扬“民主”“科 学” 《新青年》是名副其实的“思想炸弹”
· 1916年蔡元培对北京大学改革,大学是为求学而非升官发财,是学
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条约规定,日本将德国旧租借
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原驻青岛、胶济铁路及其支线
的日军应立即撤退;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等。
附约中规定了对日本人和外国侨民的许多特殊权利,但是中国通过该
条约收回了山东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
三、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