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广谱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7-09
作者简介:陈鸿(1959-),女,学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老年人广谱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分析
陈 鸿,刘 芸
(福建省立医院二内科,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使用对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以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老年人抗生素使用程度和时间与菌群失调的关系以及基础疾病对菌群失调发生的影响。结果: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二周以上菌群失调率为54.76%,与使用一周以内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三联抗生素联合使用菌群失调率为65.15%,与一联使用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脑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病人菌群失调率显著高于其它系统疾病(P <0.05)。结论:老年人广谱抗生素使用的时间与多种联合应用是导致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基础疾病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对这一特殊人群必须用药全程监测,避免或减少菌群失调的发生。关键词:老年患者;菌群失调;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07)09-0034-03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and
Imbalance of Intestinal Flora in the Elders
CHEN Hong,LIU Yun
(Depa rtment of Second I nter na Medicine,Fuj ia n Pr ovincial H ospita l,F uzhou 350001,China)Abstr act:Objective:T o investigate the imbalance of intestinal flora caused by antimicrobial treat 2ment in the elders.Methods:Old patients with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were observed;investigate adhibi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relation antibiotic in the elders.Results:The rate of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was 54.76%in pations with two weeks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higher than that in one week(P <0.01).The rate of intestinal flora im 2balance was 65.15%in patients with three kinds of antimicr obial agents,higher than that in one kind(P <0.01).Conclusion:T he over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e can cause imbalance of intestinal flora.It is inimportemt to surgey the old patients of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who receive antimi 2crobial.
Key words:old patient;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antibiotic 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影响了肠道菌群的数量和菌种,破坏了其对人体肠道形成的防御屏障,导致菌群失调造成肠道功能紊乱,此现象在胃肠功能逐渐衰退的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本文对本院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出现菌群失调的住院老年患者134例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特点,提高认识,为今后避免或减少类似情况出现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6例均为本院2004年2月~2005年9
月老年科住院患者,其中男395例,女21例;年龄73~91岁,平均76.41岁。主要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125例,脑血管意外41例,呼吸系统疾病164例,肿瘤64例,其它如胆道、泌尿道感染等22例。住院期间均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其中134例出现菌群失调,男性131例,女性3例;年龄74~91岁,平均77.13岁。1.2 观察项目
抗生素使用的品种、时间、联合用药情况,用药前后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腹泻、腹
痛、腹胀)、排便情况、粪便性状、粪便常规检查结果、粪便菌群分析结果。
1.3菌群失调标准
抗生素使用前无消化道症状,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停止二周左右出现腹泻,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改变,粪常规未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可见较多真菌,粪便菌群分析示球杆菌比例失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V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 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抗生素使用时间与菌群失调发生率的关系:入选病例抗生素使用时间5~20d不等,抗生素应用时间越长,菌群失调发生率越高,见表1。一般症状出现使用抗生素1周到停抗生素1周之间,及时发现并作相应处理均能改善症状,未发现严重肠出血、伪膜性肠炎等情况。
表1抗生素使用时间与菌群失调的关系
抗生素使用时间(d)观察例数菌群失调例数发生率(%) [75147.84
8~1432310733.13
\15422354.76*与[7d组相比,*P<0.01
2)抗生素联合用药与菌群失调的关系:使用三联抗生素治疗菌群失调发生率可达65.15%,抗生素使用种类越多菌群失调发生率越高,见表2。本研究调查的病例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为二代头孢、三代头孢、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多肽类、碳青酶烯类。
表2抗生素联合使用与菌群失调的关系
抗生素联合使用观察例数菌群失调例数发生率(%)一联1047 6.73
二联2468434.15
三联664365.15*与一联组相比,*P<0.01
3)基础疾病与菌群失调的关系:老年人主要基础疾病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它(胆道、泌尿系感染),本资料结果显示脑血管意外、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者使用抗生素后菌群失调发生率比其他疾病明显增高(P<0.05),见表3。
表3基础疾病与菌群失调的关系
病种例数菌群失调例数发生率(%)心血管疾病951111.58
脑血管意外411951.22
呼吸系统疾病1917440.31肿瘤672841.79
其它2229.09
3讨论
人体肠道菌群在肠腔内有3个生物层,深层为膜菌群,紧贴肠黏膜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主要为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中层为粪杆菌、韦荣杆菌等厌氧菌;表面为腔菌群,是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兼性好氧菌,这些菌群种类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随着年龄增大,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如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测不到[1],动物实验也发现衰老的动物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动物[2],菌群调节能力也减弱。老年人在发病期间抵抗力下降,极易产生菌群失调,尤其目前广谱抗生素使用使得与其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明显增多,本文资料显示7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发生率为32.21%,明显高于1996年罗继征报道的22.40%[3],可能与近来抗生素菌谱越来越广,应用机会增多有关,我们调查对象是高龄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多,多脏器功能受损,可因同种疾病反复多次住院,或是长期卧床,所应用的抗生素起点高,时间长,都是菌群失调的易患因素。
本资料表明,抗生素使用时间的长短及联合应用种类多少与菌群失调的发生率明显相关,持续用药15d以上,3种抗生素同时应用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可达54.76%,65.15%,以上情况均为因初始治疗效果差而更改或增加用药品种,培养出耐药菌并根据药敏用药,多为只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敏感的细菌。
抗生素在抑制或杀菌的同时也影响肠道的正常菌群,其影响力与抗生素应用时间延长,抗菌谱广有关。王瑞君等[4]通过抗生素诱导菌群失调的动物模型发现抗生素应用4d后盲肠检测除肠杆菌外,其它细菌量明显下降,抗生素停用1周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仍很少,肠绒毛萎缩、脱落、上皮完整性破坏、通透性增加,细菌可通过受损黏膜进入淋巴结产生细菌移位。
文献报道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霉菌感染多在用药30d左右出现[5],我们发现少部分病人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