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婴幼儿维生素D的摄入量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婴幼儿维生素D的摄入量探讨
发表时间:2012-05-30T16:00:09.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张晓娣[导读]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不同,加之生活方式各异,因而VD营养状况差异很大,表现在不同地区、季节、人群尤为明显。
张晓娣(沈阳市苏家屯区湖西街道湖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101)【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98-01 【摘要】在过去几十年,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维生素D(VD)具有调控钙、磷代谢等作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VD是一种有广泛生物效应的内分泌激素,不仅与人体骨骼发育有关,而且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关。【关键词】膳食生物效应营养素摄入量维生素婴幼儿;
1 VD的来源与转化
人体VD来自两个方面,即通过皮肤暴露于阳光紫外线下而自行合成内源性VD3,从含VD的食物或强化食品中获取VD2或VD3。过多的VD3源和VD3可以被日光破坏,因此即使长期暴露于日光下不会引起VD中毒。VD的食物来源非常有限,只有少数几种天然食物富含VD(如深海鱼)。因此,许多国家均在常用的食物中进行维生素D的强化,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和骨软化症。皮肤内源性合成的VD及膳食摄取VD在不同人群中比例不同。一般来说,人体内90%以上的VD来自皮肤内源性合成的VD3,通过膳食摄取的VD不到10%。2006年Vieth指出,目前北美和欧洲各国制定的V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或指导剂量(GL)过低,阻碍了对VD营养作用评价的临床研究实施,限制了VD在多种维生素补充剂和强化食品中的使用剂量,呼吁重新评估VD传统的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RNI和UL)。
维生素D是体内可以合成而且可以长期贮存的物质。吸收后的维生素D没有活性,贮存在血浆、肝、脂肪和肌肉内,经血液转送至肝脏转化生成钙二醇,然后在肾脏进一步羟化成为钙三醇。维生素D(D2或D3)本身并无生物活性,只有转化为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钙二醇和钙三醇后才能发挥激素作用。尤其是钙三醇较钙二醇具有更高的激素样活性,其对钙、磷代谢的作用高于钙二醇约200倍,对骨盐的形成作用高100倍。钙二醇循环至肾近曲小管部位时,只有在血浆低钙、低磷或高甲状旁腺素的情况下才会被1α-羟化酶作用转化为高活性的钙三醇。肾实质有病时,肾脏内缺乏1α-羟化酶,因此在高血压病晚期出现肾衰时,或者慢性肾功能损害时,活性维生素D3生成减少,临床上出现明显的钙代谢紊乱。维生素D在肾脏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尿钙及尿磷,增加血钙和血磷。维生素D对肾脏钙、磷重吸收的影响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甲状旁腺素被抑制的间接作用使肾小管磷重吸收增加。钙三醇与甲状旁腺素协同作用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当血清钙降低时,活性维生素D受低钙刺激而形成加速;当血清钙增高时,活性维生素D受高钙刺激而形成减慢。肝、肾功能障碍时都可以影响到维生素D的活化,这也是肝性、肾性佝偻病发生的原因。
2 推荐摄入量(RNI)
美国营养学会推荐VD摄入量为200IU/d。人乳VD含量很低(大约20IU/L),VD缺乏的母亲提供的母乳VD含量则更少。乳母补充VD400IU/d,其母乳VD含量仅从25IU/L增加到78IU/L。2004年Hollis等研究了18例乳母婴儿对照的VD水平,提出目前乳母的VD推荐摄入量400IU/d不合适,认为给予哺乳期妇女VD4000IU/d是安全的,不仅能增加乳母血清25(OH)D水平至30nmol/L以上,而且还能够使母乳含足够VD3以满足婴儿的需要。2008年有研究认为,哺乳期婴儿直接服用VD补充剂可实现VD营养良好水平,而乳母需要更高的VD补充剂量(4000IU/d)才能使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有正常的25(OH)D浓度。
3 可耐受UL风险再评估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认为“由于过量摄入VD有潜在的毒性,目前普遍接受VD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5μg,建议我国儿童和成人的UL为20μg/d。目前FNB制定的VDUL值(50μg或2000IU)并没有以最新的研究证据为依据,过于保守,阻碍了VD方面的科研、产品开发、剂量最佳化和营养政策的制定。对VD进行危险度评估发现,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中VD用量大于或等于250μg/d(100000IU)没有毒副作用,可明确提出将这一数值作为UL值。
4 我国婴幼儿VD营养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不同,加之生活方式各异,因而VD营养状况差异很大,表现在不同地区、季节、人群尤为明显。北纬35度以北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生活的人群VD营养状况差。而北纬25度以南地区的人群VD充足。季节对VD营养影响很大,北方夏秋季有75%的标本为VD不足缺乏。因此北方地区人群VD营养状况存在着严重的季节性差异,夏秋季VD营养好于冬季。参考文献
[1]吴光驰,薛延,郭素怡,等.健康儿童血清25-维生素D水平及其变化规律[J].中华医学杂志,1990,70(11):660-661.
[2]郑樱,郑明慈.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 (07) .
[3]金贞爱,金正勇.佝偻病的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0(28) .
[4]陈业英.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 2010(10) .
[5]于树莉, 黄薇, 庄福聚. 维生素D伍用钙剂治疗婴儿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观察[J].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03).
[6]穆秋玲.婴幼儿补钙的关键—补充维生素D[J].中等医学教育,1999(S1).
[7]张俊红,毕淑英, 徐华. 婴幼儿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