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已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原因在于这门课程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但是, 在越来越多的教材、相关书籍的问世及教学实践的积累中,问题也逐渐开始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教师缺少“专门”经验、学生不够重视、“教——学”过程缺乏真正的实践机会这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以及本人在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拟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应用文写作问题对策
人们提到应用文写作,给出的解释因不同人群而各异,这里本人只分两类人群给出解释,一类是参加工作的人,一类是没有参加工作的人。前者普遍认为, 应用文写作是日常工作中所以要处理的一切文字材料, 如会议记录、工作总结等等; 后者所包括的人群种类相对较多情况也相对复杂(如学生、退休老人等等 ,他们普遍认为
应用文写作是不同于文学写作的, 简单的讲除了文学写作之外都可以是应用文写作, 如学生写的请假条、退休老人在办理一些业务时需出具的一些证明材料等等。
不难看出, 应用文写作的性质就是它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它的实用性及高, 而且使用的情况也是比较固定的——有问题需要解决时使用,例如开会前需要发布一个正式的会议通知, 若没有开会这件事情就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这样看来, 只要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性质, 人人都可以写作。这种看法是极其片面的, 想要写作一篇符合要求又能达到文顺、意通的应用文其实是很难的, 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国的高校教育才非常重视对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开设了这样的课程。然而,实际的情况并不乐观,遇到了很多问题。
一、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缺少“专门”经验
魏红梅在《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指出:“由于这门学科是年轻的学科, 科班出身的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师很少, 绝大多数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教师往往是从事基础写作教学的教师或大学语文教师, 所学的专业是汉语言
文学。这些教师虽然写作基础理论和基本功较扎实, 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 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开掘不够, 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还可以,对公文写作、经济文书写作、法律文书写作的讲授就难以深入。” 这些都是一些很实际的问题, 但除了这些之外, 本人认为, 目前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还缺少一些“专门”经验。上面刚刚提到教师对公文写作、经济文书写作、法律文书写作的讲授难以深入,主要是目前我们缺少这样一种师资队伍——“双料” 型师资队伍,他们既具有相关的中文专业知识和技能, 又从事过相关的工作, 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经验为学生举例子, 提供模拟环境, 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具有说服力。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虽然近年来应用文写作课程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其边缘化现象也尽显无疑。应用文写作属于中文写作,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 甚至根本不重视。本人在教学中发现,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如例文讨论、课堂及课后作业等学生都欠缺很多, 尤其是从笔头的作业上体现的更加明确——格式、语篇前后的连接、专门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存在极大的问题。但学生给出的解释是:“现在还是学生, 对于将来在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各类应用文可以到时候再摸索练习, 现在只要能把学生时期所需要的文种都掌握好了就行了,尤其是关于就业方面的。”还有的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就是基础的写作, 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且不与用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混淆即可, 它并无定式, 所以有过中学时期的语文功底完全可以写出好的文章, 在大学阶段再来学习应用文写作有些多此一举, 至少不必做为必修课程来学习。这些看法当中虽然有可取之处, 但是学生们还是
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真正的实践
应用文写作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但从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这种结合基本表现为“书本知识 +例文分析 +作业总结”这样的模式,而这样的模式打造出的教学效果往往就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 。尽管教师想要以学生为主角来进行教学,也
会由于诸多因素最终不得实现或教学效果不够好。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学” 过程中很难实现真正的实践,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多, 例如课程的性质、教学对象的人数及专业年级、课时上的安排等等。
面对这些瓶颈,做为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找寻解决方案,积极进行应用文的教学改革来改变这种现状。综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拟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具体如下:一、“走出去,请进来”——合理优化教师结构
应用文写作课程目前凸显出“程式化”的模式,这与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不无关系。为了能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让现有的教师尝试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 因为招聘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双料” 型教师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们不但要在学校范围内听课,还要“走出去” ,多参加外界相关的交流学习, 甚至是利用业余的时间参加相关工作的“实习” 来丰富教学内容, 只有在第一线奋斗过的经验才有说服力,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不具备“实习”条件的学校或教师,我们也可尝试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例如聘请一些在相关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来给教师们做一些讲座, 把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拿出来和教师们分享一下, 这样具体的问题可以得到具体的讨论和分析, 也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而且从另一个侧面去了解当下社会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一些现状,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引导。
二、精心选“材” ,因“材”施教——合理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的课程,理论学习的部分是很重要的,因此对教材的选用要“精心”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相关的教材或书籍,那么在选用教材的时候要注意,教材内容既要精又要符合教学时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若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最好做到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指的是学生的专业。其实,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我们上面也提到过, 教师对于公文写作、经济文书写作、法律文书写作的讲授难以深入, 而相关专业的学生正需要写好这方面的文章。那么, 对于不同专业需求的学生, 我们也可以尝试给他们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