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e2977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f.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初期发展1.文字的发明与古代文学的起源2.《诗经》的创作与意义3.《史书》的写作与发展4.儒家经典《论语》的产生及其文学特点5.《楚辞》的成就与意义二、两汉时期的文学1.汉乐府的创作与影响3.鸿门宴的文学价值与美学特点4.班固的《汉书》及其文学价值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2.《世说新语》的创作与文学价值3.乐府诗的复兴与发展:《长歌行》的艺术特点与意境4.佛教对古代文学的影响与贡献四、唐代文学的全盛时期1.诗的繁荣与发展: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艺术特点2.唐诗的艳丽与沉郁:杜牧《秋夕》的意境与表达3.唐诗的豪放与奔放:杜甫《登高》的艺术特色4.宋词的兴盛与影响:李清照《如梦令》的艺术魅力五、宋代文学的演进与变化1.词的鼎盛与发展:苏轼《水调歌头》的意境与表达2.宋词的清新与婉约: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艺术特点3.元曲的创作与表演:关汉卿《单刀会》的文学价值与历史背景4.《红楼梦》的创作与艺术价值六、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1.明代小说的兴盛与发展:严谨《长生殿》的文学成就2.明代戏曲的繁荣与变迁:汤显祖《牡丹亭》的文学价值3.清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与批判精神:曹雪芹《红楼梦》的魅力与影响4.清代诗词的创新与扬弃:袁枚的文学成就与批评价值七、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与意义1.古代文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与作用2.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传承3.古代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与传统的形成4.古代文学精神对当代生活的启示与借鉴八、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风格与特点1.古代文学的思想性与崇高追求2.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与匠心独运3.古代文学的历史感与时代精神4.古代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以上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eda0d29102020740bf1e9b16.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文学第一章先文学概说1.概述先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4.《诗经》的思想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始将连横》或《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主要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理解。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8.以《荀子·劝学》为例,简论荀子论说散文的艺术特点。
唐宋文学史复习提纲
![唐宋文学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f2f70a16fc700abb68fcd4.png)
隋唐五代文学史练习题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隋朝结束了中国四百年的分崩动乱和南北分裂,国家重新统一。
但隋朝立国时间很短就被唐朝取代。
在文学史上,它只是一个过渡时期。
主要表现为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方式,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唐代文学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四个时期各有其时代精神,弄清四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各自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背景,就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唐代丰富的文学内容。
例如唐代之初,文学首先要破除齐梁诗风,初唐四杰是先行者,然后是陈子昂的诗文革新。
如此一来,初唐文学状况就较易理解了。
五代是词产生的时期。
这是一个诗人、文学家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学作品灿若云霞、多若繁星的时代。
异彩纷呈,但各具个性特色。
基本知识1 隋代文学的作者,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2 卢思道采用“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写出了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名作《从军行》。
3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诗美理想,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史臣们总结历史经验时对文学发展方向的共识。
4 虞世南等人所编《北堂书抄》、《文思博要》和《艺文类聚》等类书,成为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
5 上官仪的五言诗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体物写景颇有技巧。
他地位很高,诗以绮错婉媚为本,许多人模仿取法他的诗,时人称为“上官体”。
6 “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 唐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进士科的勃兴,为有文才者的升迁创造了条件。
8 杜审言,字必简,他是杜甫的祖父。
与李峤、苏味道和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9 杜审言五言律有较高水准,“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写出了春的气息。
10 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期最后完成的。
11 元稹的《唐故工部外郎杜君系铭序》是最早关于“律诗”定名的记载。
12 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的是陈子昂的三十八首《感遇》诗。
12-13.1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12-13.1唐宋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8993de40975f46527d3e110.png)
《唐宋文学》学习纲要一、文学常识:1.唐代文学的发展的主要分界线。
2.唐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3.敦煌变文四类题材。
4.唐代的主要苦吟诗人。
5.古代诗歌“三元”创作高峰期6.现存敦煌变文四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7.韩孟诗派作品的风格特点。
8.陈子昂的诗论方面主要作品。
9.李白在诗歌体裁方面的最大贡献。
10.杜甫的“三吏”“三别”。
11.盛唐边塞诗人。
12.王维《裴右丞写真赞》里的“无我”境界。
13.在反映大历年间这一时期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
14.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
15.中唐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的诗人。
16.元稹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因由的作品。
17.白居易诗论作品。
18.白居易的《长恨歌》19.元稹的“新题乐府”。
20.元稹的代表作品21.韩柳的古文理论。
22.白居易反映民众生活和揭露权贵腐化的作品。
23.郊寒岛瘦。
24.杜牧的七绝佳作及家学渊源。
25.花间词人。
26.宋代士大夫所重视诗文功能。
27.宋代士人审美情趣的态度。
28.宋初在文艺理论上的复古主张。
29.晏殊的文学贡献。
30.张子野词的创新意义。
31.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
32.欧苏师承体系。
33.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影响及其最擅长的散文体裁。
34.王安石“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
35.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的针对性。
36.江西诗派名称的由来。
37.“梅妻鹤子”的林逋。
38.“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
39.“大晟词人”。
40.“诚斋体”的特点。
41.李清照的词论观点。
42.格律诗派的主要诗人。
43.南宋初期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的豪放词派主要词人。
44.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诗句的内涵。
45.在两宋词史上,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的作家。
46.宋词史上能够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的主要词人。
47.永嘉四灵诗歌的宗法与特点。
48.“江湖派”中成就较为突出的诗人。
唐代文学第一讲复习要点.doc
![唐代文学第一讲复习要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82e7b1e0c5da50e2534d7fb5.png)
唐代文学第一讲复习要点二、思考问题1、氏族(士族)与六朝文学、唐代文学之关系2、宫廷诗的源流:萧纲为中心的宫廷文人群与宫体诗的成立;隋炀帝为中心的宫廷诗人群;唐太宗为中心的宫廷诗人群(虞世南、上官仪);高宗、武则天、中宗时期(文章四友、沈宋)3、近体诗的形成与发展:永明体一一宫廷诗——上官体一文章四友一一沈宋三、名词识记1、上官体:贞观诗坛后期,宫廷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推进了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对象。
其诗体被时人称为“上官体”,表现为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在唐诗发展史上,它上承杨师道、李白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沈俭期、宋之问,地位非常重要。
2、沈、宋:沈俭期、宋之问,是武后时期代表性的台阁诗人。
他们的诗歌创作多限于应制酬唱、咏物、赠别,点缀升平,标榜风雅,难免有词藻文饰,内容贫乏之弊。
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对律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律到了二人手中最后完成了定型。
3、文章四友:崔融、李崎、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高宗后期起,他们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作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等。
李崎有咏物诗百二十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咏物诗的诗人。
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也很有名。
四、背诵篇目:(下节课抽查背诵情况)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虞世南《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先秦文学复习提纲
![先秦文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4019e1fa76e58fafab003ff.png)
中国文学史(先唐部分)复习提纲上古神话神话的概念、产生、性质和意义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始祖神话:女娲补天、抟土造人;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与蚩尤之战;发明创造神话:后异射日《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中国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神话的发展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诗经》之名,《诗经》的成书,《诗经》的流传(“诗经四家”、用诗与传诗),《诗经》“六义”《诗经》的内容:要求了解每类内容的主要代表作品《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语言特色《诗经》的风雅精神《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尚书》与《春秋》:“春秋笔法”《左传》:内容与成书,《左传》的叙事特征《国语》:成书与体制,记言为主记事为辅《战国策》:内容与成书,亦子亦史的特点,《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语录体(《论语》、《墨子》)——对话论辩体(《孟子》、《庄子》)——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荀子》、《韩非子》)《论语》:言近旨近,词约义丰《墨子》:“三表法”《孟子》:长于论辩,气势浩然《庄子》:艺术成就最高,要求重点了解《荀子》:生动的譬喻《韩非子》:峻峭犀利的议论,植根现实的寓言屈原和《楚辞》“楚辞”二义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真伪《离骚》:解题,写作时间,思想内容,作者的人格形象,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九歌》:篇名,作品内容与风格,《九歌》与巫祭文化《九章》:篇名,内容与风格《天问》和《招魂》楚辞的流变:宋玉等楚辞作家,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秦汉散文《吕氏春秋》:成书、内容和体制,丰富多彩的寓言李斯《谏逐客书》及其刻石文贾谊《过秦论》的战国策士遗风,陆贾及晁错《淮南子》:内容与文学色彩董仲舒与刘向的策对叙录东汉散文: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以及蔡邕的碑文、马第伯的游记《史记》、《汉书》等汉代历史散文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成书《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的人物刻画:互见法《史记》的风格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悲士不遇赋》《汉书》:每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对举《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作者,基本内容与风格特征汉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王褒:《洞箫赋》“扬雄四赋”东汉京都赋的兴起: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东汉抒情小赋的勃兴:蔡邕《述行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嫉邪赋》等汉赋的发展及赋论汉乐府什么叫“乐府”乐府诗的采集与分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与叙事手法:要求了解具体的代表作品乐府与五、七言诗的形成与发展汉代文人诗班固《咏史》: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张衡:《同声歌》、《四愁诗》秦嘉《赠妇诗》: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性质、得名、产生时间、基本内容以及艺术技巧建安文学“三曹”:曹操的学习汉乐府之作,曹丕《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曹植: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建安七子”:得名,人物,作品内容与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bbc5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7.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习要点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要点
唐代文学概述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作家。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也出现了散文等新形式。
唐诗
唐诗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流,风格多样。
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诗歌豪放、奔放,开创了“诗仙”之风;杜甫诗歌思想深刻、入木三分,被誉为“诗史”;白居易诗歌清新明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唐词
唐代词人主要有李清照、晏几道、白居易等。
唐代词的题材广泛,有爱情、田园、士人等,风格流丽婉约,含蓄微妙。
唐曲
唐曲主要有花间、大曲、小令等。
花间曲是唐代曲艺的代表,
以描写女子容貌、衣裳等为主要内容,形式丽媚、声情并茂。
唐散文
唐代散文中以骈文为主,主要有杨贵妃、韩愈、刘禹锡等作家。
他们的作品包含了政治、文化、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
唐代社会的文化繁荣和知识水平。
结语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一,其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
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
复习唐代文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文化和历史。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21、中唐诗坛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21、中唐诗坛](https://img.taocdn.com/s3/m/4ed1aa1759eef8c75fbfb3bb.png)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诗 歌
柳宗元 的诗,今仅存百余首,
多为贬官永州、柳州时的作品。其 主要特色,是以幽清悲凉的笔调, 清冷峭拔的风格,抒写贬谪的抑郁 忧愤、孤傲和思乡之情。代表作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江雪》、《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 京华亲故》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 雪》) ——冷峻孤傲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诗 歌
[韩愈] 韩愈的诗是韩孟诗派的代表。
他的第一个特点:往往表现一种光怪震 荡的美,表现光怪陆离的世界的震荡变 幻,表现一种怒突奔腾的力,从而造成 怪奇的艺术效果。例如: 皇甫补官古陆浑,时当玄冬泽乾源。 山狂谷很 (说文:很,不听从也。一曰行难 也) 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高大貌) 。 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天 跳地踔(chuo)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 光弛隳不复暾(tun,日出貌),虎熊麋猪逮 猴猿。水龙鼍龟魚与鼋,鸦鸱雕鹰雉鹄 鵾。燖炰煨爊(ao)孰飞奔,祝融告休酌 卑 尊 „„ ( 《 陆 浑 山 火 一 首 和 皇 甫 湜 用 其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诗 歌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 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 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 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 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 四州》)——幽怨凄冷而峻洁的情调 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 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 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 故》)——幽怨浓烈的思乡
[ ]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诗 歌
与白居易一起写新乐府诗的, 还有著名诗人元稹。实际上,在元、 白之前,杜甫已经创作了不少通俗 写实的乐府诗,如“三吏”(新安 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兵车行》、《丽人行》、《悲陈 陶》、《哀江头》等,这些乐府诗, 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但是自拟题 目,缘事而发,叙写实事,语言通 俗浅显。引起中唐一批诗人的仿效。 较早仿效者,有张籍、王建等。成 就最大者,当属元、白。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中文)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中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d9277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c.png)
唐宋⽂学复习提纲(中⽂)诗⽂背诵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伪临朝武⽒者,性⾮和顺,地实寒微。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门见嫉,蛾眉不肯让⼈;掩袖⼯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翬翟,陷吾君于聚麀。
加以虺蜴为⼼,豺狼成性。
近狎邪僻,残害忠良。
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窥窃神器。
君之爱⼦,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鸣呼!霍⼦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公侯冢⼦。
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
宋微⼦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之流涕,岂徒然哉!是⽤⽓愤风云,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
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轴相接。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北风起,剑⽓冲⽽南⽃平。
喑呜则⼭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或受顾命于宣室。
⾔犹在⽿,忠岂忘⼼。
⼀抔之⼟未⼲,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勤王之勋,⽆废⼤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河。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之兆,必贻后⾄之诛。
请看今⽇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苏轼《后⾚壁赋》是岁⼗⽉之望,步⾃雪堂,将归于临皋。
⼆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叶尽脱,⼈影在地,仰见明⽉,顾⽽乐之,⾏歌相答。
已⽽叹⽈:“有客⽆酒,有酒⽆肴,⽉⽩风清,如此良夜何!”客⽈:“今者薄暮,举⽹得鱼,巨⼝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谋诸妇。
妇⽈:“我有⽃酒,藏之久矣,以待⼦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落⽯出。
曾⽇⽉之⼏何,⽽江⼭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上,履谗①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震动,⼭鸣⾕应,风起⽔涌。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提纲.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68ab771524de518964b7de1.png)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文学常识:1.唐诗的分期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从军行》《王子安集•序》、卢照邻和骆宾王)和陈子昂盛唐:这时有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更有号称唐诗双子星座的李白与杜甫,他们的诗歌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高峰。
屮唐:元稹《遣悲怀三首》、白居易《长恨歌》侣导的新乐府诗,元稹、白居易为元白诗派,韩愈、孟郊为韩孟诗派,晚唐;有李商隐《锦瑟》《无题》,杜牧的优秀诗歌以及晚唐现实主义诗派学过的诗歌知道作者及内容:孟浩然《临洞庭》,王维《網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山居秋暝》,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长相思二首》,杜甫《秋兴八首》,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耗金明灭》,李煜《虞美人》,欧阳修《戏答元珍》,梅尧臣《小村》,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苏轼《和子由涌池怀旧》,陆游《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文天祥《金陵驿》,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杨慎《临江仙》《三岔驿》,吴伟业《圆圆曲》,龚自珍《秋心》,黄遵宪《伦敦大雾行》2.“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现代人的概念。
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八世纪后期的一次文体革命。
它的口号是“文以明道”,就是要求用散文来阐明儒家古道的宗旨,摆脱骈俪体裁的束缚,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
“古文运动”不仅是一次文体和文风的改革,更是日渐壮大的庶族地主阶级以恢复儒道为目的反对豪族地主,力图屮兴的一次改革运动,是政治革新、经济革新思潮在文学上的反映。
古文运动的内容:(1)主张文道合一。
道是目的,文是手段。
文道合一,即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
(2)主张文体革新。
包含以下三个层次:①反对骈文,提侣先秦两汉古文。
②重视“文” 的作用。
③对作家创作的要求。
(3)提出不平则鸣的思想。
3.宋词分为哪两种流派,代表词人、代表作品;婉约派(柳永《雨霖铃》秦观《满庭芳》李清照《醉花阴》)和豪放派(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苏轼《定风坡》)4.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5.元曲的两种形式、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元曲包括杂剧(属戏曲)和散曲(属诗歌)。
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唐宋文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唐宋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ae6f8767a45177232f60a256.png)
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填空题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他作诗众体兼备,运用最多成就最高的诗体是七律。
3.王安石晚年诗歌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诗风趋于含蓄深沉,被人誉为“王荆公体”。
4.北宋中后期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作家是秦观。
5.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题又作《渭城曲》、又名《阳关三叠》。
6.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大兵压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7.宋代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柔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8.“唐宋八大家”指的是苏轼、苏辙、苏洵、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9.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理论主张的核心是“文以明道”说。
10.苏轼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李清照则提出了“别是一家”主张。
11.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为西蜀,一为南唐。
12.“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
13.唐诗人中有小“李杜”之称的“李”是李商隐。
14.现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15.元好问是金代诗歌成就最高的作家。
16.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见于《_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
17.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卒章显其志”,如《轻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8.晚唐著名的小品文作者有皮日休、陆龟蒙和罗隐。
19.欧阳修对诗风进行了改革,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20.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孟郊。
21.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周邦彦。
22.唐诗人中有“诗鬼”之称的是李贺。
23.宋初诗坛三派指的是__元白体___、“晚唐体”、“西昆体”。
24.《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的作者是_欧阳修___。
25.“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易安”指的是 __李清照_。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修)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修)](https://img.taocdn.com/s3/m/d7f508e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8.png)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修)唐宋文学复习提纲(2008级)一、文史知识1、什么是上官体,其特点是什么?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归纳了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以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
他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倾向,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
2、“孤篇横绝”、“宫体诗的自赎”是对哪首诗的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最后完成五律定型的诗人是?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4、孟浩然诗歌特点,李白对他的评价?“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5、杜甫的《北征》、《咏怀五百字》是什么样的诗,写法有何不同?写时事,具有“诗史”的性质,杜诗用叙事手法写叙事,杜诗叙事,既叙时间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融入强烈的抒情。
6、什么是“郊寒岛瘦”?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
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
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
7、韩愈《祭十二郎文》为什么被誉为“千古绝调”?写些什么?韩愈七言古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是哪篇?《山石》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打印)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a6d76a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5.png)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打印)唐宋文学复习提纲(2007级)唐代部分一、初唐1、隋代有哪些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有哪些?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
前者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后者把南朝诗风直接带入隋朝。
由于南朝的文学比较发达,在诗歌体式和表现形式方面,为北方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便。
代表作如卢思道《从军行》;杨素《出塞》其二;薛道衡的名作《昔昔盐》,因其中的佳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而见称于世,诗中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虞世基《出塞二首》;隋炀帝《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2、初唐有哪些著名诗人?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在太宗的诗里,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如作于贞观四年(630)的《经破薛举战地》诗,言“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但诗中“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一联,带着六朝雕琢辞采的痕迹,与全诗的气格颇不协调。
他的一些诗,如《采芙蓉》、《咏雨》、《咏雪》等,则完全是南朝风调。
杨师道和李百药是具有贞刚气质的北方文人,杨师道的《陇头水》、《奉和圣制春日望海》,李百药的《咏蝉》,都是写得较为成功的作品。
在贞观诗坛的后期,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
初唐的一般士人中,王绩(589~644)是诗风较为独特的一位,其代表作为《野望》,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写得相当真切,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在当时,真正能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如卢照邻的《行路难》,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荡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也写得很出色,借对古都长安的描写,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湮滞。
中国古代文学教程 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程 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35ea9f8762caaedd33d4d2.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表现了基本的—“人性尚未泯灭”。 1. 荥阳生的思想性格
表现出生活的复杂面貌。体现出了唐代门阀制度和等级观念造 成了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无情。 ❤代表作品《霍小玉传》(作者:蒋防) 反映了中国古典小说在形式体制,思想艺术上都走上成熟。 1. 小说所表现了一个具有时代内容的深刻的社会主题 a) 东汉(魏晋南北朝)之后,社会上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所谓门阀
a) 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创造了平淡与淳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 格。白描,是陶渊明创作的基本手法
b) 善于取材,善于驱遣字词老表达意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中“见”字很好地表达出本自采菊,偶一抬头,恰好看到 了南山的那种不期而遇,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神情。
c)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语言质朴而简练,用字不追求新 奇和藻饰,自然贴切恰到好处,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a) 《蒹葭》 体现了“国风”中民间乐歌的某些基本特征: 四字一句,除每章末句外,均为四言。章节复沓,反复歌唱, 读来韵味绵长,耐人吟诵。 成功运用“兴”的手法,以景托情以情融景,使之相得益彰。 (“兴” 在一首诗或一章诗开头,以一两句诗,或写眼前之 景,或状心中之事,借以引起下文) 善于以富于质感的重叠词状物写景,通过对客观事物写景。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逼真描写来表现人物心境。
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迹
文学常识提纲图(朝代汇编版)
![文学常识提纲图(朝代汇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8d584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f.png)
文学常识基本内容及结构图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散文(神话)、“风骚”源头(《诗经》、《楚辞》)1.散文: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
2.神话: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主要出处:《山海经》、《楚辞》;《庄子》。
3.“风骚”源头:《诗经》与《离骚》。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赋、乐府、笔记小说、文学理论、田园与山水1.赋: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两司马”、班固(《东都赋》《西都赋》)、张衡(《东京赋》《西京赋》)(“京都大赋”)、枚乘(《七发》,汉赋正式形成的标志)2.散文政论文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3.乐府(定义):《孔雀东南飞》(“乐府双璧”之一,焦仲卿、刘兰芝,古体诗,现实主义精神)4.笔记小说:干宝《搜神记》(志怪)、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古典小说的雏形5.曹丕《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刘勰《文心雕龙》(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钟嵘《诗品》、陆机《文赋》——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的理论根基。
6.田园派鼻祖:东晋陶渊明、山水派鼻祖:南朝谢灵运——为唐代王孟的田园山水诗派奠基;永明体;宫体诗。
(三)唐宋元:诗、词、曲1.初唐:“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评价“初唐四杰”成就。
王勃:《滕王阁序》(律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陈子昂2.盛唐:王孟(山水田园派)、高岑(边塞派)、李杜(两个顶峰)王维:意境深远;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风(古体诗);“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季雪花景象。
李白:浪漫主义的顶峰;豪放飘逸;《望天门山》(七绝)《秋浦歌》(五绝)《将进酒》(古风)《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风)《行路难》(古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李白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的顶峰;沉郁顿挫;“三吏三别”(古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风)、《春夜喜雨》(五律)《登高》(七律)《望岳》(五律);最能代表杜甫沉郁(内容)顿挫(节奏)的风格的一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古代文学——先唐文学提纲
![古代文学——先唐文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325d434ccbff121dd368396.png)
《汉魏六朝文学》复习举要参考题型一、填空题(约8--10题)二、选择题(约12--15题)三、判断题(约8--10题)四、词、句解释题(4--5题)五、简答题(4题)六、论述题(2题`)作品《陌上桑》《上邪》《有所思》《十五从军征》《东门行》《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项羽本记》《辞世疾邪赋》《短歌行》《赠白马王彪》《悲愤诗》《七哀诗》《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拟行路难》《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拟咏怀》《西洲曲》《木兰辞》思考举要一、汉代文学部分1、《史记》成书的个人条件和历史条件。
2、《史记》有价值的思想。
3、《史记》的文学成就。
4、贾谊与晁错散文的特点。
5、汉赋的演变。
6、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的特点。
7、司马相如在汉赋上的地位(贡献)。
8、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9、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10、《陌上桑》解读(赏析)。
11、《孔雀东南飞》的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
1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和它在我国五言诗史的地位。
二、魏魏晋南北朝文学13、如何理解“建安文学是文学的觉醒时代”?14、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15、以《赠白马王彪》为例,说明曹植后期诗歌创作的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16、如何理解“建安风骨”?17、阮籍的生平、文学成就;嵇康散文的特点。
18、太康诗风19、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与文学成就。
20、鲍照的诗歌创作。
21、南朝各诗歌流派。
22、南朝山水诗兴起的文化背景;大、小谢的山水诗创作。
23、为什么说庾信是集南北朝文学大成的作家?24、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特点。
25、《木兰诗》、《西洲曲》的特色。
26、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艺术风格及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至唐代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至唐代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e31684ac850ad02de804195.png)
远古神话一.什么是神话?中国文学真正开端于远古文学远古文学主要包括原始歌谣和远古神话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自然现象,神会现象的解释和战胜自然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敌人的愿望。
神话的基本特征:原始性、幻想性、超自然性等2.神话产生的原因低下的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是神话产生的社会基础;原始人类对自然、自身等的不了解和无法了解;人类幻想了解和改变自然的强烈愿望二.神话的保存保存神话较多的是《山海经》、《淮南子》《山海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鲁迅说它是一部“巫书”,作于春秋战国时。
书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黄帝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
《淮南子》:西汉前期淮南王刘向及其门客集体编著。
神话的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天地混沌、宇宙开辟的盘古神话始祖神话——《女娲造人》,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幻想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英雄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们强烈的反抗意识诗经诗经概述关于诗经的编集有两种说法:孔子编纂说、采诗说四始六义“四始”是指《诗经》中风、雅、颂中四篇列首位的诗:《关雎》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此为四始。
“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的主要内容1.关于风、雅、颂的阐释风——民间歌谣,160首,十五《国风》雅——周王畿的乐歌,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宗庙祭祀,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2.诗经的内容简介(1)反映爱情、婚姻等的诗歌A.精彩动人的情诗《关雎》——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邶风静女》——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郑风子衿》——女子思念情人B.反映结婚、夫妻生活的诗《郑风女曰鸡鸣》C.弃妇诗《卫风氓》、《邶风谷风》,是最著名的两首弃妇诗(2)反映农民劳动、阶级对立等的诗歌《幽风七月》、《伐檀》、《硕鼠》(3)战争徭役诗写征夫士卒之苦——《小雅采薇》写思妇之哀歌——《卫风伯兮》(4)贵族宴飨诗歌与祭祀诗歌《小雅鹿鸣》(5)周族史诗赋比兴的艺术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比着,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诗经的特色:1.现实主义精神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创造3.纯朴优美的艺术语言诗经的作用: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前文学考试大纲.doc
![唐前文学考试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d18e23a9fe4733687f21aa7d.png)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考试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考核知识点《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诗经》的内容,《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考核要求1、了解《诗经》的编定和体制2、准确理解《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基本掌握《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4、掌握《诗经》各讲读篇目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第二章先秦叙事散文(一)考核知识点《尚书》和《春秋》的内容与特点,《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国语》和《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1、了解《尚书》、《春秋》的内容与特点2、理解《国语》和《战国策》的文学成就3、准确理解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4、掌握《左传》的叙事技巧和记言特点5、准确掌握《左传》、《国语》各讲读篇目的内容和艺术特征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一)考核知识点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二)考核要求1、了解先秦说理文体制是怎样逐步成熟的2、理解《荀子》和《韩非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3、准确理解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4、掌握《孟子》和《庄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5、准确掌握《孟子》、《庄子》各讲读篇目的内容和艺术特征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一)考核知识点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及屈原的其他作品,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二)考核要求1、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2、理解楚辞的流变3、掌握“楚辞”的含义、“离骚”的含义及屈原的地位4、准确掌握《离骚》的结构、主旨及表现手法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一)考核知识点《吕氏春秋》,李斯的散文,贾谊的政论文,《淮南子》及其他散文(二)考核要求1、了解《吕氏春秋》的基本内容与风格特点2、了解《淮南子》内容3、基本掌握贾谊政论文的分类、特点、地位和影响4、准确掌握李斯《谏逐客书》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一)考核知识点汉赋的产生与发展,司马相如的汉赋创作,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二)考核要求1、了解汉赋发展、繁荣的条件和原因2、了解除司马相如之外的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3、准确理解《七发》的内容、特点及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4、掌握司马相如的汉赋创作及《子虚赋》的内容与特点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一)考核知识点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的人物刻画,《史记》的风格特征,《史记》的地位和影响(二)考核要求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与创作及《史记》的成书2、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及人物刻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准确理解《史记》的风格特征4、掌握《史记》的体例、地位和影响5、准确掌握《史记》各讲读篇目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一)考核知识点乐府和乐府诗,乐府诗展示的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乐府诗体现的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唐文学复习提纲一、名词术语1.神话: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在学术上,学者们所谓的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而学者们就是根据这个定义以区别神话与传说、神话与民间故事之间的不同。
神话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
其次,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
根据这个定义,那些以「从前、从前……」做开头的「民间故事」也不能算是「神话」。
一般的民间故事,通常没有特定的地点、没有设定特别的时间、没有特定的人物、故事内容也可能重复发生。
但是「神话」不同。
神话必须是一个拥有特定场所、特定时间(即使两者都没有说得很明确),并且是在叙述一个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再者,述说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
我国神话的几个主要特征第一、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第二、神话中的英雄任务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第三、不论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热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计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所收集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
“国风”的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多处,用双声、叠韵、叠字等,表达准确优美。
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
颂有形容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
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
稚诗和颂诗都是统治者在特定场合演出的乐歌,但雅诗的篇幅较长,分章分节,句法整齐,流畅通顺,有些还偏重于抒情,加上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颂诗具有极为浓厚的宗教文学色彩,形式较为古板呆滞,诗歌语言也显得典雅沉重。
雅诗分为“大雅”和“小雅”,颂许则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雅、颂与赋、比、兴被统称为《诗经》的“六义”,成为《诗经》最具代表性的六个特点。
“风雅”和“比兴”更成为《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代称。
3.《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共21卷。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其后班固、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不是左丘明所著。
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
【评价】国语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弘扬德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
而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
国语的政治观比较进步,反对专制和腐败,重视民意,重视人才,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
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4.《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评价】《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
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
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地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从文学上看,《战国策》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富于文采。
《左传》也是以文采著称的,但两者相比照,可以看到《战国策》的语言更为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
无论叙事还是说理,《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
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作用于理智、说明事实和道理的工具,也是直接作用于感情以打动人的手段。
如《苏秦始将连横》、《庄辛说楚襄王》等篇,都是显著的例子。
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
《左传》描写人物,大抵是简笔的勾勒。
第三,《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
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
由于《战国策》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
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正是体现了战国时代活跃的思想氛围。
它对语言艺术的重视,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秦汉的政论散文、汉代的辞赋,都受到《战国策》辞采华丽、铺排夸张的风格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描绘人物形象,也是在《战国策》的基础上更为向前发展。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
《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
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家思想不符,过于追逐名利。
而且过于夸大纵横家的历史作用,降低了史学价值。
5.《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为《春秋》,最大的编年体史书为《资治通鉴》)。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左丘明,现在一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
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左传》的思想《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
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
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
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
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
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
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
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且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
《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
《左传》的内容《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