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文本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唯一桥梁,真正做到正确解读、深入研读文本,才是我们把握作者情感与理念的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究竟该从何着手,走近作者的文字,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呢?
首先,我们需要与作者相识、相知。每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存于世必然会受于世。或多或少的人生阅历,必然对每一个产生或多或少、或好或坏、或深或浅的影响,而这些也必然会体现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故此,要读文本,必要先读作者,一如《马缨花》中的季羡林。季老是国学大师,一代名儒,他却一直珍视生命中遇到的那些平凡的自然之物,而这正源于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或是《丝瓜》、或是《雾》,或是《听雨》等等都是如此。我们必须先要清楚地知道,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对其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作者。季羡林先生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他曾说,“我的文章不是挤出来的,而是流出来的。”“没有震撼我的灵魂的真实的感情,我决不会流出什么东西来的。”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打动人之处就在于,那些讲真话、诉真情、不矫饰、无造作的篇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饱经沧桑但却纯净透明的内心世界。“真情”是季羡林先生永远的创作主题,也是他的许多作品的重要思想特色。可以说,真情在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中,是形而上的提升,是真实的本质,是真实的内化,是真实的真谛,是采天地之精华而凝成的那一滴甘露。
再次,我们要敢于直面文本。直面文本,是研读文本、把握作品精髓的最真挚的态度和最重要的途径,文本是我们读者与作者之所以能见字如面的媒介。好的文章自然不乏去赏析它的人,而在许多人的解读下,文本也会被本装饰得五彩缤纷。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每一个读者心中都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作者,因为面对文本的那一刻,我们就是彼此的唯一。我们需要做的是逐层剥开将文本包裹得严严密密的外衣,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去解读属于自己文本,以我们赤诚的心灵和情感要求来面对文本,寻找一种线索,来触动文本所隐含的作者的心灵世界与读者参与阅读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应和,而最终能品读出它本来的动人容颜。如《马缨花》一文,就由花的形貌入手,体会花之形美与味美,进而品析缘何普通的花能带给作者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剥开了作者的阅历与花带来的感触之间的关系那件外衣,而最终我们要独到的是作者如同花儿一样那含笑怒放的生命。但我们也要清楚:直面文本,其内核就是要尊重文本自身的逻辑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进入阅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文本可以被随心所欲地肢解和剖析,因为作品一旦形成就有它自身的逻辑存在,所以成功的文本研
读不是我们依据自己的经验对文本做任意分析,而是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与文本的内在逻辑合二为一,才能够达到研读所需要的主客体的和谐。
其次,我们要找到切入点、突破口,并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因为文章是整体的,所谓切入点、突破口,就是文章需要重点研读,深入探究的部分,而切入点的教学必须贯彻自主学习的原则。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自主合作探究他们是学习过程中,相互融合、三位一体的特征。如果是自主学习,他必定是合作的、探究的,让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积极的智力加工,自我架构知识,那样他才能够真正有所感悟。例如《马缨花》一文铺垫、衬托、照应等写作手法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有效点拨下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甚至可以让他们就此进行简单的练习,已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的效果。
由此可见,我们要达到对文本进行深入而独到的解读,必然要熟悉文本、直面文本、回归文本,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真正的心灵层面的沟通与交流,真正做到走进作者的心于灵魂,与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