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物质运动的规律: 的关系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
规律的概念;
3.四个概念: 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 律 的 客 观 性 和 普 物质、
4.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
遍性;
运动、
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客观规律又是可
尊 重 客 观 规 律 与 发 静止、
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要遵循客观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②世界的真 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 起源和发展史 ④宇宙万物都是由共同的元素构成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重难点探究2
认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典例 2 近年来,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 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有专家指出,乞力马扎 罗雪顶可能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
籍制度改革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这种做法是基于( C )
智慧备考:备战2021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世界统一于物质。 (2)结合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结合“十九大的最新理念”考查尊重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建构体系
一.世界是物质的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二.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观)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
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考情解读
考向扫描 考向1 哲学的 物质概念
考向2 规律
真题举例 2014·课标全国卷Ⅱ·20
2016·课标全国卷Ⅱ·22
命题方向
高考对哲学的物质概念的考查以选择题 为主,对规律的相关知识的考查选择题 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有时会与意识的 能动作用、联系等相关知识结合考查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唯一特性是 除了共性(客观实在性

)之外,还具有自己的
客观实在性
个别特性。
别 不生不灭,永
恒存在。看不
见,摸不着。
具体的,可变的,有生 有灭。看得见摸得着。
联 ①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 系 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②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 具体的关系,但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 分的关系。
自 然 界 的 物 质 性 ; 客观实在性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两对关系: 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 动 与 物 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求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质、
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运 动 与 静 止 3.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不容缓。培育健康土壤,需要( A )
①树立环保意识,减少污染土壤行为 ②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 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找到解决土壤问题的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训练3〕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抗疟疾药 物,在动物实验中,其效果强于临床抗疟药,且不易产生耐
药性。这一成果说明( C )
①善于发现未解之谜有助于人类改造规律造福自身 ②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是人类实现从“未知”到“已知” 的源泉 ③发现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规律是利用和改变规律的基本 前提 ④利用规律攻克医学难题能够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 4 当前,我国各地正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辨证 唯物论
第四课探究 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 思维的奥妙
物质观 运动观 规律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第六课求索 真理的历程
实践观 真理观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考纲定位
考点展示
核心线索
术语必背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一个特征: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上述现象表明 D
①自然界正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客观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整个世界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训练2〕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特别是中美经 贸摩擦带来不利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 忧。但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主干知识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重难点探究1
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提示] 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表明( D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④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 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重难点探究3
图解规律的概念
典例 3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 存的主要资源之一。由于不合理的化肥施用等,我国目前处 于“亚健康”的土壤面积已经很大,因此,培育健康土壤刻
A.暗物质与哲学上的物质是一回事 B.不能观测到暗物质表明其是不可知的 C.暗物质是人的主观意识想象出来的 D.暗物质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变式训练1〕英国《自然》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 在冥王星表面的心形区域,有一座主要由氮冰、一氧化碳 和甲烷组成的巨大冰山,覆盖了斯普特尼克平原4千米深、 1000千米宽的盆地。这进一步证实了( A )
客观存在 ≠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包含物质和意识 “客观实在”则指物质。
典例 1 暗物质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 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暗物质无法 直接观测得到,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 成、天文观测和膨胀宇宙论研究表明:宇宙是由26.8%暗物质组 成。从哲学角度,下列对“暗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