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金矿简介
矿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依法取得了XXXXX国土资源厅颁发的两个采矿许可证。
2008年1月,国土资源厅又以内国土资采划字[2008]0071号重新划定了矿区范围,且要求在此范围内进行详查工作提交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地质依据等相关资料。
新划定的矿区面积为2.5261 km2。
新划定的矿权包括原采区的面积0.2917km2,原采区的面积0.4236km2,原金矿的面积0.2036km2,共包括原三个采矿权范围总面积为0.9189km2,新矿权范围在原矿权的基础上扩大了1.6071km2。
投入主要工作量
1/2000地形测量3.4km2;1/2000地质测量2.5261 km2;1/1万激电测量2.128 km2;钻探1317.95m;探槽483 m3;竖井473 m;穿、沿脉平巷2846 m;各类样品921件。
勘查工作总投资388.86万元。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开原东西复杂构造带与北北东向断裂复合部位。
金矿产于燕山晚期的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含斑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中。
矿体均受岩体内北北东—北东向构造裂隙控制。
矿体走向上、倾向上延伸均较稳定,矿体最长达1310m,控制垂深已达326m。
矿体基本没有被后期构造所破坏,矿体连续性、完整性好。
矿石自然类型(1)细脉浸染状黄铁矿化碎裂岩型;(2)硅化、块状黄铜矿、黄铁矿蚀变岩型。
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硅化、钾化蚀变岩型(含石英脉型)。
矿床平均品位9.05g/t。
探求金矿石资源储量308828吨,金金属量2793.96 kg;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矿石168213吨,金金属量1487.66kg,(333)类型资源量矿石140615吨,金金属量1306.30kg;保有资源储量(122b)类型矿
石164816吨,金金属量1472.20kg;(333)类型矿石127457吨,金金属量1078.93kg。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矿业权整合中,对赤峰矿业有限公司的采矿权范围进行了调整。
把原来三个采矿许可证整合为一个采矿许可证,重新划定了采矿权范围,但新旧范围内原来均无地质报告。
为给整合后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地质资料依据,赤峰国土资源局要求新的矿业权人,对新划定采矿权范围进行详查。
详查的目的:
为整合后重新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地质资料依据;也为矿业权人今后合理开发提供较为可靠的金矿资源储量依据。
详查工作委托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进行。
依据详查合同本次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进一步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
二、依矿山已有坑道工程为基础,对已知金矿体进行重点控制,适当布设槽井探、钻探工程,提高矿体的控制程度,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基本查明矿体的赋存部位、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其矿石质量变化规律等。
三、基本查明矿床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条件。
四、对矿石的选矿性能进行评价。
五、对勘查区内已知矿体和新发现的矿体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六、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对矿床的经济意义做出评价。
地理环境,经济状况
矿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缘,燕山山脉东部七老图山脉的低一中山区,海拔高程1000m-1200m,相对高差50-200m。
矿区总体为东西走向,地势南北高,中间为河谷,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呈“V”-“U”字型。
地表无常年流水,雨季有季节性流水。
地表水从西向南东经老哈河汇入西辽河。
第四系覆盖普遍,厚度多在1-5m,最大超过10m。
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可达-30.9°C,夏季最高气温偶达37.4°C,年平均气温在3.5°C -7°C,无霜期110-150天。
从10月底到翌年的4月中旬封冻期为5个半月,最大冻土层1.6m,3-5月份多西北风,最大风力17m/s,年平均风力
2.8m/s,6-9月份为雨季,年降水量450mm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870mm。
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5,对照烈度为7.5度,为地震设防区。
该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兼有牧业,城镇有部分加工业和少量修理制造业,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金矿、铁矿是本区的优势矿产,矿业开发带动了地区经济,矿山周边的农民成为新型矿工,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该区处于东北经济区,煤、电充足,紧邻平庄煤矿和元宝山发电厂,地处老哈河汇水范围内,地下水位较浅,水量较充足,为工矿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矿山生产简介
20世纪80年代,当地群众开始对该区的含金蚀变带进行探采,并于1983年开始正式建井采矿,后由集体管理,年采矿石2500吨。
2005年底到2006年春,赤峰矿业有限公司开始筹建,
于2006年10月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买断乡金矿采矿权接收矿山和选厂,对原采区井巷工程进行整改,扩大生产能力,加大探矿工程投入,并对选厂进行改扩建,2007年5月投产。
投产时,矿山形成年采、选矿石2万吨的生产能力。
当年采出金矿石1.36万吨,选矿厂生产7个月,加工矿石1.48万吨,生产金精粉660吨,金精粉含金品位146(g/t),尾矿含金0.5-0.8(g/t)。
2008年由于矿业权整合,要求矿山年采、选矿能力均须达到3.75万吨,矿山采矿工作加大开拓力度,选厂下半年停产,准备建设新选厂。
全年采出矿石3万吨,选厂加工矿石1万吨,生产金精粉446吨,剩余矿石待新选厂建成投产后再行加工。
矿区金矿查明资源储量简表
下面对各矿体及蚀变带分别予以叙述:
一、1号金矿体
位于矿区中部,地表矿化带长160m,走向20°—35°,倾向南东,倾角72°—77°,平巷揭露矿体产状与地表基本一致,矿体形态薄板状、脉状,含矿岩石为蚀变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深部有一个中段(1029m)控制,控制垂深45m,斜深约49m。
坑道长度124m,工业矿体长度115m,含矿系数93%,矿体厚度0.35-0.56m,平均厚度0.44m。
厚度变化系数15%;最高品位
55.40g/t,最低3.13 g/t,平均品位21.38 g/t,品位变化系数79.87%。
地表槽探样品位较低,只有TC4探槽中PH125号样米·克/吨值接近0.80m·g/t(0.45×1.73g/t)。
二、2号金矿体
位于1号矿体东20m,与1号矿体平行产出,地表矿化带长200m,走向20°—35°,倾向南东,倾角65°—70°,有一条平巷
控制矿体,控制矿体长度40m,控制垂深50m,斜深55m。
矿体形态薄板状、脉状,厚度0.44 –0.60 m,平均0.46m,厚度变化系数19.48%;金最高含量55.40g/t,最低2.50g/t,平均品位20.29g/t,品位变化系数49.51%。
TC0和TC2探槽样金最高品位1.56g/t,最大厚度0.45m,其乘积未达到边界米·克/吨值。
含矿岩石为硅化黄铁矿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三、6号金矿体
位于矿区东部7—4号金矿体西约300m。
地表长550m,矿体走向50°—53°,倾向南东,倾角65°—72°,矿体呈薄板状、脉状。
有二层沿脉坑道(1046m和1086m)控制,控制斜深
175m,垂深150m。
一中段(1086m)沿脉平巷控制脉长202.50m,无矿段长25m,含矿率0.88,金最高品位18.30g/t,最低8.34g/t,平均9.57g/t,品位变化系数13.02%;矿体厚度较小,最大厚度0.74m,最小0.56m,平均0.64m。
厚度变化系数
23.33%。
二中段(1046m)沿脉平巷长334m,含矿段长度
334m,含矿率100%。
最大厚度0.78m,最小0.61m,平均
0.69m,厚度变化系数15.35%;最高品位15.20g/t,最低品位0.90g/t,平均9.62g/t。
品位变化系数47.46%,地表到1086m中
段以上已采空,1086m、1046m两中段平均厚度0.67m,平均品位10.12g/t。
含矿岩石为硅化黄铁矿化蚀变黑云母石英二长岩。
四、7-1、7-2、7-3、7-4 号金矿体
7-1、7-2、7-3、7-4位于矿区东部,地表基本连续长
1500m,工程控制总长1310m。
走向 26°—33°,倾向南东,倾角60°—70°,矿体形态呈似板状、脉状,局部有透镜状。
共分4段,从南西到北东分别为7—1号矿体;7—2号矿体;7—3号矿体;7—4号矿体。
地表及近地表已全部采空,无法进行地表工程控制,地表矿脉根据老采遗迹进行连接。
以上金矿体是本次勘查的主矿体、赋矿标高1150m—804m,其中7—2矿体最大控深已达804m标高,共有六层沿脉坑道控制,从地表到六中段沿倾向斜深已控制380m。
1、7—1号金矿体
矿体由一条沿脉坑道控制,控制斜深190m,垂深160m,总长110m。
矿体走向30°—40°,总体走向35°,倾向南东,倾角60°。
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厚度0.43—1.12m,平均0.71m,厚
度变化系数25.38%;矿石品位0.19g/t—47.14g/t,平均品位17.04g/t,品位变化系数131.07%。
含矿岩石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2、7—2号金矿体
矿体由六层沿脉坑道控制,控制垂深326m,斜深380m。
六个中段分别为1040m(一中)中段,999m(二中)中段,950m (三中)中段,904m(四中)中段,854m(五中)中段,804m (六中)中段。
一中段(1040m)平巷长208m,工业矿体总长159m,含矿系数76%,矿体最高品位70.71g/t,最低品位1.03 g/t,平均19.92 g/t,品位变化系数148.76%;矿体最厚1.47m,最薄
0.27m,平均0.80m,厚度变化系数35.62%。
二中段(999m)平巷长388m,见工业矿体长214m,含金最高品位94.93 g/t,最低品位0.23 g/t,平均11.23 g/t,品位变化系数174.29%;矿体最薄0.45m,最厚1.88m,平均厚度0.99m,厚度变化系数
27.22%。
三中段(950m)平巷长441m,工业矿体长155m,矿石品位最高69.94 g/t,最低0.37 g/t,平均8.3 g/t,品位变化系数93.25%;矿体厚度0.35-1.39m,平均0.89m,厚度变化系数
34.42%。
四中段(904m)平巷长642m,见工业矿体断续长310m,矿石金最高品位49.00 g/t,最低0.50 g/t,平均8.00
g/t,品位变化系数119.5%;矿体最薄0.56m,最厚1.76m,平均0.87m,厚度变化系数26.36%。
五中段(854m)平巷长220m,工业矿体长220m,矿石品位2.71-7.63 g/t,平均4.44 g/t,品位变化系数32.31%;矿体厚度0.82-1.15m,平均0.90m,厚度变化系数12.31%。
六中段(804m)沿脉平巷因施工时间短,巷道只有62m,全部为工业矿体,矿石品位1.75-24.47 g/t,平均5.21
g/t,品位变化系数58.12%;矿体厚度0.82-1.10m,平均
0.96m,厚度变化系数5.39%。
六个中段沿脉巷道总长1962m,所含矿体总长1120m,平均含矿系数57.11%,矿体矿石最高品位94.93 g/t,最低品位0.21 g/t,平均9.09 g/t。
品位变化系数32-174%,有用组分布不均匀,矿体呈似板状、脉状,厚度0.48-1.08m,平均0.85m,厚度变化系数小于50%,属品位不均匀厚度较稳定的薄矿体。
含矿岩石为蚀变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3、7—3号金矿体
7—3号矿体控矿坑道总长808m,控制矿体总长567m,平均含矿率70.17%,四个中段矿体平均长度141.75m,矿体呈似板状、脉状,矿体厚度0.36-1.36m,平均厚度0.80m,厚度变化系数13.04%,矿石品位0.70-28.11 g/t,平均7.71g/t,品位变化系数53.32 %。
属厚度变化小,品位不均匀的薄矿体。
含矿岩石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矿体走向26.5°—35°,倾向南东,倾角60°—70°。
矿体地表已采空,深部有四个中段控制,控制垂深200m,斜深240m。
一中段(1054m)坑道长96m,矿体长80m,含矿系数83.33%,矿体厚度0.82-1.09m,平均厚度0.87m,厚度变化系数15.36%;矿石品位1.40-25.80 g/t,平均15.26 g/t,品位变化系数
58.85 %。
二中段(1008m)坑道长216m,控制矿体长212m,含矿率98%,矿体厚度0.54-0.86m,平均0.82m,厚度变化系数12.25%;矿石品位1.50-14.52 g/t,平均10.19 g/t,品位变化系数53.10%。
三中段(962m),坑道长284m,其中矿体长
180m,含矿系数63.38%,矿体厚度0.36-0.91m,平均0.79m,厚度变化系数10.31%;矿石品位0.1-6.48 g/t,平均2.73 g/t,品位变化系数57.15%。
四中段控矿坑道长212m,矿体长95m,含矿系数44.81%,矿体厚度0.45-1.36m,平均0.73m,厚度变化系
数14.25%;矿石品位1.01-28.11 g/t,平均品位8.39 g/t,品位变化系数44.2%。
4、7—4号金矿体
地表已采空,深部有一条沿脉坑道控制(高程1002m),控制长度120m,控制垂深150m,斜深170m,矿体长106m,含矿系数88%,矿体走向29°,倾向南东,倾角65°,矿体呈似板状、脉状,厚度0.45-0.82m,平均0.72m,厚度变化系数14%;矿石品位0.71-5.30 g/t,平均品位3.78 g/t,品位变化系数44%。
矿体属品位均匀,厚度稳定薄贫矿体。
含矿岩石为含斑黑云母石英二长岩。
7-1、7-2、7-3、7-4号金矿体,总体走向变化不大,倾向稳定,倾角较陡均大于60,厚度较薄,最厚1.47m,最薄0.45m,平均厚度0.82m,厚度变化系数小于40%。
矿体矿石品位变化较大,局部只有矿化,最低品位0.21g/t,最高品位94.93g/t,平均品位8.78g/t,品位变化系数90.14%,属产状稳定薄而富的金矿体。
含矿岩石为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北段的7—4矿体含矿岩石石英含量增多,渐变为含斑黑云母石英二长岩。
五、8号金矿体
8号矿体位于7-1号矿体以东,可分为南北二部分。
南部出露地表,出露长度近300m,矿体走向北东23°—30°,倾向南东,倾角45°—48°。
中间有4条探槽控制,探槽间距40m,其中3条探槽矿化明显,取样化验Au最高含量2.3g/t,最低含量1.62g/t,出露最大宽度0.60m,最小宽度0.50m,平均0.53m, Au含量已达边界品位,但厚度较小,平均含量达不到工业指标要求。
北部地表不见矿化,为隐伏矿体,经坑道工程揭露,矿体总体走向北东30°,但走向变化大,从北北东10°到北东65°摆动。
倾向南东,倾角40°—60°,矿体形态呈薄板状、脉状、透镜状。
有二层沿脉坑道控制,控制垂深140m,斜深180m。
一中段(948m)坑道长412m,控制工业矿体长327m,含矿率82%,矿体厚度
0.25-1.37m,平均厚度1.02m,厚度变化系数59.10%;矿石品位0.29 g/t-25.10 g/t,平均品位6.47 g/t,品位变化系数77.15%。
二中段(908m)坑道长460m,矿体长254m,含矿率55%,矿体厚度0.21-1.06m,平均厚度0.89m,厚度变化系数4.85%;矿石品位0.50 g/t-60.75 g/t,平均品位8.58 g/t,品位变化系数105.31%。
8号矿体南段地表品位低,厚度小构不成工业矿体,北段地表没有出露,经深部工程揭露,平均含矿率65.60%,平均品位
8.34g/t,平均厚度0.91m,品位变化系数91.23%,厚度变化系数32%,是品位不均匀厚度变化中等的薄矿体。
含矿岩石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六、9号金矿体
为一隐伏矿体,在8号矿体东70—90m处与8号矿体大致平行,呈脉状、透镜状沿北东27°—40°方向展布,倾向南东,倾角40°—58°。
只有949m一个中段控制,控制垂深94m,斜深
110m。
工程控制矿体长度90m,含矿段长度58m,含矿系数64%;矿体最厚0.54m,最薄0.20m,平均厚度0.28m,厚度变化系数26.31%;矿石品位最低0.5 g/t,最高品位33.42g/t,平均品位13.22g/t,品位变化系数67.04%。
含矿岩石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七、12号金矿体
矿区最西部的一个隐伏的金矿化蚀变带,深度有一条平巷控制,控制垂深23m,斜深26m,工程控制长度84.5m,走向75°,倾向南南东,倾角40°—50°,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
最大厚度0.36m,最小0.19m,平均厚度0.30m,厚度变化系数31.62%;含金品位最高5.20g/t,最低0.29g/t,平均品位
2.84g/t,品位变化系数69.68%。
此矿体从厚度、金品位看都达不到工业矿体要求。
值得说明的一点,因素描采样时主要矿体部分已采空,采样难度大,只能在保留的矿柱部分采样,一般情况都是品位低或不含矿的部分被留做矿柱,已采部分一般是品位较高的部分,虽现有数据表明其总体达不到工业矿体指标要求,但与采出部分统一考虑应该是工业矿体,含矿岩石为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矿区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矿区内载金矿物黄铁矿、黄铜矿为主,有少量方铅矿,偶见闪锌矿,光谱分析结果见(表4-2)
光谱分析结果表表4-2
可看出Ag、Cu、Pb、Zn含量较高。
经化学全分析其结果与光谱分析结果相近(结果见表4-3)。
证明Ag、Cu、S已达伴生元素评价指标,Pb、Zn部分样达到综合利用指标,其它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很低。
化学全分析结果表4-3
通过对1号、2号、6号、7-1、7-2、7-3、7-4号、8号,9号9条矿体,不同高度的17个中段,采集的17个组合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见表4-4)
组合分析结果表表4-4
续表4-4
从(表4-4)可看出Ag、Cu、S均已达到综合利用指标,在对
金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时,对Ag、Cu、S也进行资源储量估算,以
便很好地综合利用,Pb、Zn只有个别样含量较高,但总体达不到
综合利用指标。
金矿物特征
自然金、银金矿呈独立矿物充填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石英包裹晶间裂隙中,2.85%的金呈固溶分散状态存在于黄铁矿和黄铜矿之中。
自然金、银金矿在载体矿物中的形态是不规则的,大部分是浑圆粒状、角粒状、麦粒状、长角粒状,其次是针线状、片状、板片状、枝杈状嵌布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石英的间隙,晶纹或裂隙中,或被这些矿物包裹,自然金、银金矿在矿石矿物内的分布极不均匀的,但往往有成群集中出现的特点。
矿石矿物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石英同是自然金和银金矿直接赋存矿物。
从矿物成分看该矿矿石均为硫化矿石。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矿区范围内的金矿石主要有两种矿石类型,中等硫化物铜铅多金属石英脉型含金矿石;少硫化物蚀变似斑状花岗岩型含金矿石。
两种矿石均为硫化矿石,金的粒度以中粗粒—中细粒为主,微粒金比例较少,金主要以自然金、银金矿充填形式出现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石英的裂隙、间隙或晶纹及节理中,占金含量
94.40%,其次以包裹体出现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石英中,占金含量2.75%,极少量金呈固溶分散状态存在于黄铁矿、黄铜矿之中,占2.85%。
磨矿试验证明磨矿细度—200目达到85%时金颗粒绝大部分(90%)即可以从载体矿物中分离出来进入浮选液中被回收。
与金伴生的矿物都是脆性较大的矿物,易破碎分离,除石英外,其余非金属矿物均与金没有嵌布关系。
以上几点都说明矿区内金矿石是易选矿石,有较好的可选性,用单一浮选流程即可取得很好的选矿效果,表明矿石有较好的工业利用价值,也证明选矿试验是成功的,可以为矿床评价提供可选性依据。
开采技术条件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地处大兴安岭南端,海拨1000—1200m,地形以中低山为主,为构造剥蚀类型,相对高差50—200m,山顶多呈梁状及浑圆
状。
其间分布有山间谷地,切割深约2—10m,横断面呈“V”字型,沟头嵌入基岩。
2、水文气象
区内沟谷纵横,水文网较发育,但无常年性地表水体,沟谷多为洪水排泄通道,局部沟谷内有季节性泉水溪流。
本区属中温带内陆季风气候区,据赤峰市气象局资料,年平均气温3.5~7.0℃,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30.9℃,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风、少雨雪为特征。
区内最多风向为WN风,年平均风速2.8m/s。
无霜期110~150天,冰冻期由每年的11月底至翌年的4月,最大冻土深度为1.8m,雨季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年平均降水量450 mm,年最大降水量807.7mm(1977),年最小降水量283.4mm(1980);年最大蒸发量2367.5mm(1961),年最小蒸发量1284.4mm(1964)。
3、矿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
矿区位于基岩裂隙水分布的中低山区。
含水岩组主要由花岗岩、火山岩类组成。
矿区位于北东走向之山脊组成的局部分水岭北西侧,为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径流区,在沟谷与孔隙潜水含水层接壤部位有少量排泄(见区域水文地质图)。
矿区东北部上烧锅一带沟谷为区域侵蚀基准面,标高约
680m。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径流区,沟谷为排泄区,地下水面标高1012.31m,矿区西侧沟谷地形最低,标高872.45m,为矿区侵蚀基准面,最低开采面标高804m。
矿井井口最低标高1026m,据访问最高洪水位1.0m。
(一)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裂隙发育程度等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现根据地下水的贮水类型及埋藏条件分叙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矿区内山间谷地及近东西走向的沟谷中,处于地下水的汇集排泄带上。
含水岩组由全新统冲积砂砾石及中更新统冰水含亚粘土砂砾卵石组成,厚度一般10~
13m,上覆亚粘土,下伏含砾亚粘土或基岩,含砾亚粘土为孔隙潜水的底板隔水层。
地下水承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及侧向基岩裂隙水的迳流补给。
水位埋深因所处地形部位不同,变化也较大,据民井调查一般为1.35~7.24m。
涌水量根据区域资料,降深1~
1.15m,涌水量21.3~36.8 m3/d,推算涌水量小于100 m3/d。
矿化度0.23 g/L—0.49g/L,水化学类型HCO3—Ca 、HCO3·SO4—Ca、SO4—Ca型水,水质良好只在大口井内N03-超标,有有机物污染,水质较差。
地下水主要以径流的形式排出区外,其次是人工开采及蒸发的形式排泄。
2、基岩裂隙水:区内大面积分布,处于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区。
含水岩组为燕山期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等。
岩石裸露,风化和构造裂隙发育,形成了较厚的网状裂隙。
据钻孔工程地质编录,网状裂隙有明显的垂直分带规律,一般9.4~20.8m以上为强风化带,岩石较破碎,以风化裂隙为主,以下至160m为弱风化带,岩石较完整,以构造和成岩裂隙为主。
裂隙发育很不均匀,含不均匀的裂隙水。
据坑道调查,1-2中段主要有两组节理发育,产状
210°∠75°、130°∠45°,裂隙宽1-5mm,裂隙率5-10条/m;2-4中段也有两组节理发育,产状175°∠76°、210°∠90°,裂隙宽1-2mm,裂隙率7-10条/m;四中段以下裂隙不发育。
地下水沿蚀变带和顶底板接触带流出,1-2中段以渗水为主,3-4中段以滴水、淋水为主,5-7中段基本不含水。
据容积法
测量,涌水量一般0.011~0.066L/s.点。
据区域资料:雨季泉流量0.11~0.22L/s;单井涌水量6.13~34.5 m3/d,水位埋深2.47~6.62m。
钻孔静止水位观测水位埋深10.8m。
据坑道抽水长观资料:石条沟采区水位降低至标高804m,坑道涌水量10~13m3/d;八大把-饮马处采区水位降低至标高804m,坑道涌水量150 m3/d;矿化度0.23g/L,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水,水质较好。
其隔水层主要为弱风化带下部的新鲜基岩组成,岩石致密坚硬,厚度大,隔水性好。
(二)坑道充水因素分析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及地面水文地质和坑道水文地质调查,本区地下水由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组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分布于地表沟谷及山间低洼地带,下部有较稳定的含砾亚粘土隔水层,构成了独立的含水系统,为基岩裂隙水的集中排泄带,只是在局部地段或时段补给基岩裂隙水,对坑道涌水影响不大。
矿体产于蚀变岩内,围岩为花岗岩,其裂隙发育,含基岩裂隙水,坑道多为沿脉,局部穿脉,故基岩裂隙水是坑道充水的主要水源。
根据坑道水文地质调查,本矿区已开挖
四个中段,其中,一、二中段(即标高920m以上)含水甚少,坑道大部分潮湿,局部有渗水,见照片6-2。
三中段以下(即标高920~850m)为主要含水层,坑道内大部分渗水,局部滴水甚至淋水,见照片6-1。
五中段以下基本不含水,坑道潮湿。
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地表水对矿床充水没有影响。
三、矿坑涌水量
本区采金年限久远,清朝末年即开始民采,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井下坑道开采,乞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872.45m,矿体最低已开采标高804m,地下水位标高1012.31m,主要矿体位于地下水位和侵蚀基准面之下。
本矿区对八大把-饮马处、石条山采区进行了矿坑抽水长期观测,八大把-饮马处采区坑道系统长1710m,坑道系统体积6235m3,水位降至标高804m,坑道雨季平均涌水量150m3/d,旱季平均涌水量
100m3/d;石条山采区坑道系统长110m,坑道系统体积396m3,水位降至标高945m,坑道雨季平均涌水量15m3/d;旱季平均涌水量10m3/d。
结合矿区实际情况,未来(或新开坑道)矿坑涌水量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