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中构建诚信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生活中构建诚信的重要性
摘要:当下我国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已成为道德领域急需治理的突出问题之一,诚信体系建设总体上属于社会道德建设范畴。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的诚信文化,要有一个使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冲突能够得以及时、妥善的疏导和调处的制度。政府诚信是“立国之本”,对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关键性的导向作用,构建诚信政府是“人民主权”宪政原则的必然要求和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保障,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应以建章立制强化行政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符合现代行政要求的行为模式,使之能以自己的内在的德性来履行自己的行政职责,这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所在。
一、社会诚信问题
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应当建立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新型关系,按照道德规则进行交往处事。诚信,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和普遍价值,它也要求全社会成员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友爱相处。只有人们之间以诚相待,
才能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使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诚信已超越了个人道德修养的范畴,进入公民道德领域,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确立的公民品格。
社会诚信问题,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民生质量问题。社会成员弄虚作假、违约失信是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行问题,但弄虚作假、违约失信产生的社会后果,则是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
2.社会诚信问题,是关系着社会信任和信仰的精神问题。社会诚信问题,已不单是经济信用的严重缺失增量无效资本而降低经济效率
问题,更是冲击人类的基本道德信念、瓦解社会的信任心理、扰乱人的心灵秩序的问题。诚信严重缺失对人的心灵、精神世界的破坏,是无法用经济损失的数字来计算的。在商业活动中,社会成员对购买商品总是心生疑虑唯恐上当受骗,商人做生意提心吊胆唯恐被欺诈;在人际交往中,“小悦悦”事件路人表现出的道德冷漠以及“老人摔倒不敢扶”的道德恐惧;到医院看病,怀疑医生的医术和职业道德操守,等等。这些由社会诚信问题引发的普遍社会怀疑,折射的是一种社会信任和信仰危机,而信任和信仰是人所独有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性需要。因此,社会诚信缺失的治理,既是道德止跌之必需,也是社会信仰树立和信任建立之必需。
二、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构建诚信体系的途径与方法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要把广泛开展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1.个人方面。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和为人处事的底线。德莱说:“诚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诚信在公民个人道德品性的养成及其人生历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自己的诚信与赢得他人的诚信是成正比的,自己越诚信,就越会赢得他人的诚信回报。人不以诚为本,不以信为先,就无立身之地。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因此,要解决诚信危机,必须倡导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们、受社会尊重的人。
目前,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尔虞我诈;有一些地方存在道德冷漠症,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这些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以诚信为重点,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形成全社会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的良好风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
我们首先要深刻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许下诚信诺言并付诸行动,把它作为为人的道德底线,不逾矩,不越雷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自觉维护自身诚实守信形象就企业在诚信方面显现的成绩和问题进行表彰和问责,提高诚信水平,从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了解企业有没有弄虚作假行为、违约毁诺行为和不良投诉,即可得知其信用及口碑。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要完善制度,健全法规,营造一个有利于诚信体系形成的制度环境。政府在诚信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快起草和完善信用法规和行业信用规范,使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来支撑,这样就能有效地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服务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使信用管理和服务有法可依,也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社会诚信才可以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2.政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重点,政府诚信是关键。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公共信息信誉与维护公民知情权是高度统一的,也是提高政府诚信的要件之一。政府要取信于公众的途径就是开放政府信息。
3.要在全社会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使良好的信用观念成为社会成员向往并追求的社会美德。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来抓,同时要学习与弘扬我国传统的诚信文化,打造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诚信文化,把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华,用现代信息传输通道传播到千家万户,形成共同的民族诚信价值观。
结束语:仅把社会诚信问题纳入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纳入到政府保障和提高民生质量的社会管理中;同样,社会诚信建设,也不仅仅是社会诚信教育、相关制度健全和完备的问题,更是制度挺立而具有权威和实效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