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高弘

摘要:阐述了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及产生原因,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了应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必要性。

关键词: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现状;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自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经过几年的调整,有的国家的经济已经逐步走出困境开始复苏,有的则依旧深陷泥潭,举步维艰。危机初始,中国并没有受到重创,相反,各项经济指标仍然达到并超过了当时的普遍预期。然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独善其身,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扩大和加重。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己然迫在眉睫。

1 中国经济结构的现状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从此结束了文革并开始了中国对于市场经济的摸索。自此,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当中几乎没有停滞过,一路引吭高歌,然而到了今天,经济增长速度遇到了瓶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过度依赖投资与出口

在各国GDP的结构组合方面,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由消费来带动的,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约为70%,中国大概是其一半,为35%左右。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来驱动的,尤其是投资,投资所占据比例已经超过了45%。在全球经济势头良好、普遍增长预期高涨时,所占和投资出口比例高绝对是利好消息,各国会加大在华投资并进II中国制造的产品,从而在客观上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然而经济不景气时,情况则反之。最明显的一个事例就是本次危机爆发后,美国和欧盟不约而同的频繁指责由中国出口的商品存在倾销行

为,对中国出口的商品设置贸易壁垒,增加关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让中国经济受制于人,越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越是处于被动的局面。可见,中国一定要加大消费在GDP当中的比重,扩大内需才能消除投资和出口给经济结构带来

的不利影响。

1.2 工业产能过剩

中国由投资带动经济发展,这次危机爆发后境外投资疲软,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撤资的情况,这一时期的投资主要是由政府来主导的。危机初期阶段,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政府紧急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方案,此举措使得各地重新开始大兴土木,恢复并超过了危机前的开工量,造成了短期的繁荣景象。但这笔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变成了负担,以前经济形势好时还可以通过出口来消化,现在基本没有了海外需求,加之内需疲软,使得我们木就已经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愈发的雪上加霜。截止2012年年底,包括钢铁、水泥、玻璃、煤炭化工、制造等多个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其中,钢铁、水泥还有不锈钢达到了21%、28%和60%,玻璃与光伏行业更是超过了90%;分别为93%和95%产能过剩。这些消化不掉的产能不断累积,如果不加以控制,对于中国经济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即将陷于萧条的信号。

1.3 地方政府债务上升

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长期制约着经济结构的改革和发展,就其具体规模而言,各方有着不同的估计。据第一财经口报消息称: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3月曾表示过:“2012年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 3万亿元,如果加上通过债券、信托等渠道融资的债务规模,这一比例会更高。”中国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在2013年4月6口博鳌论坛上称地方政府债务或超过20万亿元。此外,一些国外研究机构也发布了相应的研究报告:据摩根大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略高于14万亿元;2013年9月9口高盛的报告估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15万亿元;里昂证券在2013年5月13口发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估计更高些,为18万亿元。且不论哪一种估值,均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现状。债务主要来自于对基础建设、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的巨额投入,各大银行超过70%的贷款是押在了地方政府的各个项目上,债务缠身的地方政府束缚住了经济发展的手脚,而4万亿投资可以说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此同时,房地产的不景气又加深了债务恶化。近年来频繁推出的新政策表明了中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地区只完成了原

定卖地计划的一半,更有甚者出现了连贷款利息都无法偿还的情况,使得地方政

府通过卖地来偿还债务的愿望落空。这就形成了一个畸形的局面—只有不断地投资才能保证经济增长达到预期,可投资的越多越是无法偿还债务,而为了收回债务银行只得继续放贷给地方政府,如此反复造成了链条的恶性循环,债务也越滚越大。不乐观的讲,如违约债务集中爆发,这样的资金规模所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1.4 中小微型企业生存艰难

根据官方统计:中小微企业目前约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7%,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就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就业方面,中小微企业吸纳了80%的就业人口,对缓解就业压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可现实情况是这些保证了80%就业岗位的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举步维艰。中国的中小微型企业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3个地区,这些企业大都以制造业为主,他们曾一度成为“中国制造”的代名词。经济危机的爆发让这些企业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订单量骤减、融资难、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等等因素使得这些企业陷入了大规模的萧条,其中停工和倒闭的也不在少数。更糟糕的是这些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却没有得到政策上应有的支持,各大银行系统和金融机构往往倾心于把款贷给几乎没什么风险且“家大业大”的大型国有企业,却不愿为数量超过90%的中小微企业服务。贷款难无疑使得他们的生存雪上加霜,资金链的断裂是压倒这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我们可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出些许端倪:以2013年9月份制造业PMI为例,综合指数是51.1%,大型企业PMI为52.1%;中型企业PMI为49.7%;小型企业PMI为48.8%。PMI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译为采购经理人指数,是国际上重要的用于观察研究商业活动和经济发展或衰退的衡量标准,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当PMI小于50%时,则说明经济在衰退。我们从数据中看出,制造业PMI 整体指数虽大于50%,呈良性趋势发展,但这完全依靠大型企业来推动,反观中小企业,全部位于临界点以下,这一状况不仅仅出现在9月份,而是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充分表明了这些中小型企业整体还处在衰落期,经营继续面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