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应用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应用现状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方法通过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明确新型口服抗凝药在预防、治疗中的地位,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不同类型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研究。
结果抗凝治疗被认为是非瓣膜病性房颤预防与治疗中最有效的手段,而新型口服抗凝药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标签: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非瓣膜病房颤;应用现状
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相比高出5~6倍,还会使已发生卒中的患者病情加重,半数以上的房颤患者致残致死[1]。
非瓣膜病性房颤(NV AF)是因缺血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非瓣膜病诱发的房颤,其与患者的年龄息息相关,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非瓣膜病患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2014年发布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中国专家建议》[3]中认为,患者均应接受抗凝治疗。
1我国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
房颤的预防与治疗中,口服抗凝药物(OAC)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4]。
在房颤的治疗中,不管是瓣膜病房颤抑或非瓣膜病房颤,抗凝治疗中,最常体积的药物是华法林,其也被认为是循证证据最充分的治疗药物,非瓣膜病房颤研究荟萃分析结果认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之后,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降低幅度可以达到64%,全因死亡率也可降低26%左右[5]。
2010年ESC颁布的房颤治疗指南[6]中不仅发布最新CHA2DS2-V ASc血栓栓塞风险评分系统,而且进一步确定了华法林在抗凝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扩大了其治疗范围。
但在治疗中存在个体差异性较差,药物之间以及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较多的情况,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各项凝血指标进行较为频繁的监测,避免因华法林的使用而造成出血现象,这也是其在临床实践中总体使用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调查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中,华法林的使用率约在40%~50%,而在我国大大降低,仅有2%。
同时,2011年的ESC年会上发布的关于房颤治疗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血栓栓塞高危房颤人群中,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仅为10.0%,与欧美及其他亚洲国家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在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的房颤患者卒中预防调查结果中,也明显发现其抗凝治疗的情况较为严峻,其中华法林的应用率在30%左右。
2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非瓣膜病房颤
新型口服抗凝药因其良好的风险/获益比在抗凝治疗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7]。
但是,目前尚无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价,应用
中的部分临床问题也尚不十分明确。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要求医生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理药代动力学特点、用药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充分的认识,方可保证其合理使用[8]。
2.1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抗凝机制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能够弥补华法林在应用中的缺陷,目前已经问世的药物包括了直接因子Xa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不同种类的抗凝药物,其都有治疗窗较宽、使用中的禁忌少(与其他种类的药物或者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无法频繁进行实验室监测、可以通过口服给药、药代动力学稳定、给药剂量固定剂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且失效速度快,应用安全性好等优点[9]。
不同种类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作用靶点不同,抗凝机制也有差别,如利伐沙班、依度沙班、阿哌沙班等直接因子Xa抑制剂,均以Xa因子为靶点,具有高选择性,可以通过抑制Xa因子实现减少凝血酶形成,促进凝血时间延长的目的[10]。
而达比加群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其可以作用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上的特异结合位点,发挥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的作用,进而使纤维蛋白含量降低,凝血网络中断,血栓形成受阻;同时,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还能够发挥可逆抗凝作用,从纤维蛋白与凝血酶的结合体上发生解离[11]。
研究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包括非瓣膜病房颤在内的多种疾病中都可以发挥良好的抗凝效果,如静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且在有限的临床实践研究中,都表现出较高的有效率和良好的安全性。
2.2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临床应用Ruff CT等[12]采用随机试验对新型口服抗凝药和华法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发现四种新型口服抗凝药都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体循环栓塞患者的危险性,平均下降程度为19%,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8%,同时全因死亡率也降低了10%,与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提示其抗凝效果不逊于华法林,甚至略高。
而Granger CB等在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13],则发现,其均有腹泻、消化不良、咳嗽、胸背痛、眩晕、咽喉炎、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关节疼痛、下肢水肿、全身乏力、泌尿道感染、肝胆道疾病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但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华法林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而抗凝药安全性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出血风险评估中,则可见新型口服抗凝藥显著降低的情况,提示其总体的安全性[14]。
3讨论
本文通过对非瓣膜病房颤的治疗现状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治疗有效率佳,安全性好,可以弥补华法林应用的缺陷,在有限的临床实践中效果比较理想。
当然,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无特异性拮抗剂等,使其医生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顾虑[15],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针对性的拮抗剂也会满意临床应用的需要,临床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田国祥,张薇,武云涛,等.非瓣膜病性房颤抗凝治疗--华法林PK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下[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1):117-119.
[2] OgataK,Mender-Harary J,Tachibana M,et a1.Clinical safety,olerahility,pharmacokinetics,andpharmacodynamics of the novel actor Xa inhibitor edoxahan in healthy volunteers[J].J Clinhacmacol,2010,1(50):743-753.[3]中国心血管病杂志血栓循证工作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中国专家建议[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14,42(5):362-364.
[4]钱方毅.心房颤动口服抗凝药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6):473-475.
[5]劉泽霖.静脉血栓栓塞症长期抗凝治疗的基本概念与实施[J].血栓与止血学,2013,19(1):5-8.
[6]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Camm A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Eur Heart J,2010,31(19):2369-429.
[7]郑晶,夏云龙,杨延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相关性出血的处理策略现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7):144-146.
[8]张运剑,王晓芳.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2014,16(1):30-32.
[9]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代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专家工作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14,18(5):321-328.
[10]王佳旺,曹绪芬.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2(z2):207-209.
[11]Shurrab M,Morillo CA,SchulmanS,eta1.Safety and efficacy of dabigatran compared with warfarin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a meta-analysis[J].Can J Cardiol,2013,21(29):1203-1210.
[12]Ruff CT,Giugliano RP,Braunwald E,et 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w oral anticoagulants with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ms[J].Lancet,2014,383:955-962.
[13]Granger CB,Alexander JH,McMurray JJ,et a1.Apixahan 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N Engl J Med.2011,3(365):981-992.
[14]宋文奇,赵梦华,徐宝元,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3):138-139.
[15]王佳旺,曹绪芬.临床规范使用新型抗凝药物[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6):404-406.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