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斗茶文化刍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蔡京将整个过程作了实录般 的记述 ,其 中写道 : “ 皇子嘉王楷起居 , 升殿侧侍 , 进趋庄重 , 俨若成人 。 臣执中等前贺 日: ‘ 皇子侍燕 , 宗社之庆 。’ 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节 奏如仪 , 声和而绎 。群臣同乐 , 宜略去苛礼 , 饮食起
会 上层 , 就 出现所谓茶 宴的盛行 , 社会精 英对 茶叶
的更高追求。如五代词人和凝 , 官至左仆射 、 太子太 傅, 封鲁国公。他嗜好饮茶 , 在朝时率同列递 日以茶 相饮 , 味劣者有罚 , 号为“ 汤社 ” 。“ 汤社” 的创立 , 开 辟了宋代斗茶之风 的先河。[ 5 1 以我们看 , 茶农为了迎
要的输出产 品。斗茶文化在这样的环境 中生发 , 当
然j I I 雨 j 里 成章。
已出现 斗茶 , 只不过在 民间称为“ 茗 战” , 而好事者
冯贽将其书为“ 斗茶” , 实为一回事。一个 “ 斗” 字, 便
从 上可知 , 所谓 斗茶 , 在初 期并不是特指某个 品种 的茶叶 , 如铁观音 、 碧螺春之类 , 而是茶农在 田 间地头 、 房前屋后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 。随着南方
会 文化 活 动 ; 狭 义 的斗 茶就 只 是 一 种 经 过 特 殊 工艺
加 工制作 的茶叶 品种 , 如“ 团茶” “ 贡茶” 。本文采用
了 广义 的概 念 。 “ 斗茶” 在 早期 是 指 流 行 于 民 间 的 一 种 茶 农 之
间评 比各自制作的茶叶好坏的 自发性娱乐活动 , 在
关键词 : 中 国 古代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3 ) 0 7 ~ 0 0 9 1 — 0 3
作者简 介 : 卢永林 ( 1 9 8 ( 卜 _) , 甘 肃卓尼人 ,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 学院在读 博士研究生 , 甘肃民族师范 学院讲师 。研究方 向 : 中国文化史研究 。
增添了许多人 文内涵 , 多了娱乐的趣味 , 而娱乐又
与文化 紧密相连。 自此以降 , 文人骚客撰 书作诗都
用“ 斗茶” 或“ 斗新” 一词 , 经过笔墨晕染 , 更是充满
了浓 重的文化色彩 , “ 斗茶” 二字遂固定下 来。如苏 轼《 月兔茶》 中有“ 君不见 斗茶公子不忍斗小 团 , 上
2 0 1 3年 7月
语文教学通讯
B u l l e t i n o f C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J u l y , 2 0 1 3
Vo 1 . 7 4 2 No . 7
第7 4 2卷
第 7期
◆古典 品藻
一 、
斗茶的概念及其流变
斗茶 之风在 宋代大 兴 ,与宋代特殊 的政 治环 境、 地理位置及资源条件等 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我们将斗茶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斗茶是指

种 文化现象 , 它包括茶叶以及与茶有关的各种社
系。我们都知道宋徽宗赵佶是个糊涂皇帝 , 他大概
认为他的王朝万事太平 国泰民安 , 在他 亲 自撰 写 的《 大观 茶论》 序言中说 , 斗茶为“ 盛世之清尚” 。宋 朝时 ,其主要控制区域在长江南北及整个华南地 区, 此地气 候温润 , 地饶 物丰 , 最 宜出茶 且多产好 茶, 故宋朝人喜欢喝茶 。北方民族 由于饮食 习惯常 以油腻为主 , 也需茶叶以促消化 , 但北方茶叶甚少 ,
的工序。实际上, 早在唐代就 已出现“ 团茶” , 斗茶所
用茶叶在上贡之前要制成团形 , 故日“ 团茶 ” 。在宋
代, 斗茶蔚然成风 , 尤其在宫廷豪商之家 , 茶经常与
文艺 l 9 1
酒、 乐相伴 , 成为皇宫贵戚 、 富商大贾们的极致娱乐 体验 。所以, 无论在斗茶活动上用的团茶的选择上 ,
人家 的进 行 比较 , 实 际 上是 制 茶 、 点茶 技 术 的较 量 。
“ 茗战” 之谓 由此而产生 。 [ 4 1 它也是茶农在收获后 , 给
自己寻 找 快 乐 , 释放种茶 、 制 茶 之 苦 的 一 种 娱 乐方 式, 当然 也 存 在 对 利 益 的追 逐 。通 过 斗 茶 , 茶 农 制
中国古代斗茶文化刍议
卢永 林
( 西北 师 范大 学历 史文 化 学院 , 甘 肃兰州 7 3 0 0 7 0 )
摘 要: 斗茶,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从唐代肇始 , 兴盛 于宋朝 , 元代 以降逐渐走向低落, 直到明、 清遗绪犹
斗茶文化 茗战 点茶 团 茶
存。就斗茶的概念及其流变、 斗茶产生的原 因和与斗茶有关的风俗的演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还 是在 制作技术 、冲 泡技术 上都 比唐 代的要求更
高。在( 宋) 王明清所撰《 挥麈后录余话卷之一挥麈 录》 中有一段关于宋徽宗为贺“ 蔡元长 ( 蔡京, 字元
茶、 点茶等技术不断提高 , 从而名品迭 出 , 扩散 到社
长) 自钱唐趣召再相 , 诏特锡燕于太清楼 , 极承平一
时之 盛 ” 的全 过程 。这 件 事情对 于 蔡京 非常 重要 , 所
社会的安定 , 物 质文化 的进 步 , 这种常见于 乡村 田
野间的娱乐活动向更广 、 更深的方 向发展。这表现 在 斗茶的制作在 宋代逐渐发 展出一系列非常繁杂
有双 衔绶带双飞鸾” Ⅲ ; 自居易《 夜闻贾湖州 、 崔常州
茶 山境 会欢 宴诗》 中也 有 “ 紫笋 齐尝 各斗新 ” 的诗 句, 此处的“ 斗新 ” 即指“ 斗茶” 。
民间被戏称为“ 茗战 ” 。唐人冯贽所撰 的《 云仙杂记 ・ 卷 十》 , 其 中就 有“ 建人谓斗茶为 ‘ 茗战 ” ’ 的记载 , 这
也是 我们所见最 早的有关斗茶的文献 。这里的“ 建 人” 是指福建人 , 由此可 以推测 , 在唐代福建地 区就
所以北方游牧民族 日常所饮之茶大都 要依赖南方 宋朝的提 供 , 从 而形成 茶马 贸易 , 茶叶成 为宋朝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