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学考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

2、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通常取大地为参考系。

3、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第n 秒内”时间都是1秒,“前n 秒”时间是n 秒,

4、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5、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6、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比如:位移、速度、力、加速度等

标量:有大小没有方向,直接求代数和。比如:路程,速率,质量,密度,时间,时刻 7、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

t

∆=

∆,单位:米/秒(m/s ),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

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8、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所需时间的比值:公式:a=

t

v v t 0-,单位:m/s 2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v ∆(速度的的变化量)方向相同。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at v v +=0 (2)位移公式 202

1at t v x +

= (3)速度与位移式 ax v v o 22

2=- (4)平均速度公式 2

0v v t x v +==

2、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 2-x 1=x 3-x 2=……=x n -x n-1=aT 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02

v

v v t +=

3.运动的图线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一时间图像(x —t 图)和速度一时间图像(v 一t 图)。

对于图像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对图像的纵、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图线的斜率要搞清楚。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像(坐标轴的物理量不同)中意义会完全不同。 下表是对形状一样的x 一t 图和v 一t 图意义上的比较。 x 一t 图

v 一t 图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t l 时刻物体位移为x 1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⑤t 1时刻物体速度为v 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①质点在O ~t 1时间内的位移) 4、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 gt v = ②位移公式:2

1h 2

gt =

③速度—位移公式:gh v 22

= ④到地面所需时间:2h t g

=

6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小于6V ,一般是4V ~6V ,电源的频率是50Hz ,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

使用时注意:先穿纸带后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步骤 :

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上。

2.将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

3.接通电源,用手水平的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了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从能看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那么点子的间隔数为(N-1)个,纸带的运动时间:t=0.02×(N-1)s.

5.用刻度尺测量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大小

6利用公式t

x

v =

计算出纸带的平均速度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力是矢量。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由G=mg 计算,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9.8m /s 2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

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弹性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如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

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而指向被压和被支持的物体。 (4)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 计算,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①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说明:a 、F N 为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