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

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

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

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

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

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

一鼓作气、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硝烟弥漫、士饱马腾散兵游勇,

描写战争的谚语、格言警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不战而屈人之兵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想当军官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一切行动听指挥

人不犯我,人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反人

关于战争的诗歌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战争相关故事

围魏救赵退避三舍草木皆兵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揭竿而起长平之战如火如荼势如破竹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1、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马壮人强: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4、全民皆兵: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5、乌合之众: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6、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7、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8、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9、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10、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11、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2、赤膊上阵: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13、纵横驰骋: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14、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5、粮尽援绝: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16、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17、用兵如神: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18、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19、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20、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21、弓开得胜:弓:射箭的武器。形容战斗一开始就获得了成功。也用来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22、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

有关战争的成语

有关战争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有关战争的成语 1、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2、干戈载戢: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3、揭竿而起:揭:高举起,竿:旗竿,代旗帜,原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后即指武装起义。 4、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5、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6、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7、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8、有勇无谋: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9、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10、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11、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12、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13、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14、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15、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16、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17、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8、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19、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20、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21、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22、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23、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24、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25、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

形容战斗场面的成语

形容战斗场面的成语 形容战斗场面的成语 1、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2、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3、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4、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5、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6、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7、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8、决一死战: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9、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10、背城一战: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11、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12、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3、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14、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5、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16、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17、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18、屡战屡败: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19、明耻教战: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20、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21、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关于战争场面的成语 1、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马壮人强: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4、全民皆兵: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5、乌合之众: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6、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7、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8、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9、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10、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

战斗力。 11、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2、赤膊上阵: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13、纵横驰骋: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14、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5、粮尽援绝: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16、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17、用兵如神: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18、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19、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20、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21、弓开得胜:弓:射箭的武器。形容战斗一开始就获得了成功。也用来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22、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最新-关于战争的成语150个

---------------本文为精心收集的范文、公文、模板、和其他精品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关于战争的成语150个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本地收藏,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关于战争的成语(一): 1、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破斧缺斨:《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3、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4、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5、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6、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7、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8、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9、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10、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11、戎马倥傯:〖解释〗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12、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3、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14、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15、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关于战争的成语150个

关于战争的成语150个 关于战争的成语: 1、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破斧缺斨:《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3、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4、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5、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6、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7、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8、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9、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10、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11、戎马倥傯:〖解释〗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12、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3、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14、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15、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16、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团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17、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18、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19、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20、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21、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22、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23、干戈载戢: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24、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25、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26、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关于战争的诗句、名言、成语整理

关于战争的诗句、名言、成语 关于战争的诗句 关于战争的诗句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7、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8、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1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7、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关于战争的名言 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3、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4、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5、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6、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7、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8、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9、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10、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11、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12、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13、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16、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17、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18、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19、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20、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21、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导读:1、减灶之计:在**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2、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实现和平。 3、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4、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中的危难。 5、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6、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 7、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 8、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 9、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指战火连年不断。 10、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之中。 11、洗兵不用:兵:兵器。洗净兵器。收藏起来,不再使用。比喻停止**。 12、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形容到处受到**的摧残。 13、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14、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来解决冲突。 15、启羞兴戎:启:开;戎:**。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

事端。 16、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17、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18、戎马倥偬:指在**中军务紧迫繁忙。 19、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20、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 21、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22、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结束,不再用兵。 23、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的余暇。 24、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中或战场上。 25、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的苦难。 26、非战之罪:不是**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27、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

有关战争的成语大全

有关战争的成语大全 【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以战去战,以杀去杀】:去:消除。用战争去消灭战争,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载戢干戈】: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将武器收藏 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 夺席谈经本指讲经辩难时,辩胜者夺取他人的坐席。后指见解高明,议论超过当代 名流,压倒众人。亦作“夺戴凭席”。 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 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染丝之变《墨子·所染》:“I墨子榧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 变得不同。 【战争贩子】:挑起战争的人。指依靠煽动战争而从中牟利的人。 【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罢战息兵】:停止或结束战争。 【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 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 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兵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 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 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 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下面是为大家搜集 的关于天象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1、【草木皆兵】、【围魏救赵】、【运筹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 2、【马革裹尸】、【势如破竹】、【调虎离山】、【兵荒马乱】、【枕戈待旦】 3、【赤膊上阵】、【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战无不克】、【速战速决】 4、【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 5、【打草惊蛇】、【各自为战】、【孤军奋战】、【南征北战】、【骁勇善战】 6、【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城下之盟】 7、【用兵如神】、【同仇敌忾】、【暗度陈仓】、【胡服骑射】、【炮火连天】 8、【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 9、【全民皆兵】、【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硝烟弥漫】、【风声鹤唳】 10、【声东击西】、【揭竿而起】、【坚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11、【出奇制胜】、【兵戎相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刀剑无眼】 12、【偃甲息兵】、【倒戈相向】、【上兵伐谋】、【穷兵黩武】、【腹背受敌】 13、【大获全胜】、【远交近攻】、【单枪匹马】、【秣马厉兵】、【招兵买马】 14、【人仰马翻】、【汗马功劳】、【战火纷飞】、【千军万马】、【冲锋陷阵】 假途灭虢----晋国灭虢、虞二国 兵不厌诈----公瑾将计就计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 谈笑自若----《后汉书孔融传》 “戈矛内接,孔融几读书,谈笑自若”。 寡不敌众----《喻世明言》中记载:“汉兵追项王于固陵时.....寡不敌众,弱不敌强“。 四面楚歌——刘邦项羽终结战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 破釜沉舟——项羽起义巨鹿之战 围魏救赵——齐国攻魏救赵国 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 指鹿为马秦二世赵高 约法三章楚汉之争刘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汉之争刘邦 楚河汉界楚汉之争项羽刘邦 霸王别姬楚汉之争项羽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出奇制胜——田单火牛破燕军 势如破竹——魏国灭蜀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2.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3.马革裹尸: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4.赤膊上阵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5.乌合之众: 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6.打草惊蛇: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 7.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8.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9.用兵如神: 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10.有勇无谋: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11.全民皆兵: 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12.坚壁清野: 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13.揭竿而起揭:高举起。竿:旗竿,代旗帜。原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后即指武装起义。

关于战争的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战争的成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以战去战:用**消灭**。 2、黩武穷兵: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3、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 4、有事之秋:指**或多事故的年头。 5、龙血玄黄:比喻**激烈,血流成河。 6、戎马倥偬:指在**中军务紧迫繁忙。 7、宿将旧卒:指久经**的将领和士兵。 8、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的灾乱。 9、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 10、兵慌马乱:形容**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1、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的余暇。 12、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 13、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实现和平。 14、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减灶之计:在**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16、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施行仁政。 17、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指发生**。 18、兵连祸深:兵:指**。**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19、硝烟弥漫:弥漫:充满,指战场上炮火充满了整个空间。 20、燕雀处帷幄:比喻**的时间很长,军帐上都筑起了鸟巢。 21、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 22、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23、手中败将:在**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的人。 24、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解决问题。 25、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也泛指非正义**。 26、**贩子:挑起**的人。指依靠煽动**而从中牟利的人。 27、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结束,不再用兵。 28、血肉横飞: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 29、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结束,不再用兵。 30、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之中。 31、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来解决冲突。 32、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 33、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 34、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35、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形容极端好战。 36、流血浮丘:流的备可以把山丘漂起来。比喻**中死伤的人极多。 37、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形容到处受到**的摧残。

有关战争场面的成语

有关战争场面的成语 1、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2、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3、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4、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5、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6、兵微将乏:乏:缺乏。形容军队战斗力薄弱。 7、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8、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9、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10、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1、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12、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13、不战而溃:溃:溃败。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形容毫无战斗力。 14、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15、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16、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17、持枪实弹: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18、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19、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20、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21、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22、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23、飞箭如蝗:飞:飞快,迅速;蝗:蝗虫。飞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多。形容激烈的战斗。 24、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5、马壮人强: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26、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27、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28、炮火连天: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29、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30、弹雨枪林: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31、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32、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33、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34、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35、粮尽援绝: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36、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37、弓开得胜:弓:射箭的武器。形容战斗一开始就获得了成功。也用来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38、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39、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

关于战争的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三载依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导读:导语:战争是一种集体和组织互相使用暴力、虐袭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今天小编悉心整理了关于战争的成语,供大家学习! 关于战争的成语集锦: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

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

关于战争的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 [标签:栏目],关于战争的成语 1、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 。 2、干戈载戢: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 动用武力了。 3、兵连祸结:兵:** ;连:接连;结:相联。** 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4、硝烟弥漫:弥漫:充满,指战场上炮火充满了整个空间。 5、白骨露野: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 或灾 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6、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 之中。 7、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 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8、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 的灾乱。 9、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10、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 。 11、兵慌马乱:形容** 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2、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 。 13、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 中或战场上。 14、冲锋陷阵: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 15、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 留下的创

伤。 16、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 。 17、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 ,实现和平。 18、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 ,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9、黩武穷兵: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20、非战之罪:不是** 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 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21、燕雀处帷幄:比喻** 的时间很长,军帐上都筑起了鸟巢。 22、龙血玄黄:比喻** 激烈,血流成河。 23、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 。形容到处受到** 的摧残。 24、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 结束,不再用兵。 25、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 。指发生**。 26、手中败将:在** 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的人。 27、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 ;扰攘:纷乱。形容** 时期社会动荡混乱28、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 ;抢攘:纷乱。形容** 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29、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30、**贩子:挑起**的人。指依靠煽动**而从中牟利的人。 31、烽火四起:** 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32、以战去战,以杀去杀:去:消除。用** 去消灭**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

1、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自己写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木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2、声东击西: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3、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要注意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的“泪”,粤语两字读音相同,普通话“唳”不读“泪”,而读“立”了。此字可解作鸟儿鸣叫之声,“鹤唳”当然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鸟儿鸣啼。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