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点、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这是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本篇文章试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求教于方家。
一、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课程有着非常明显的学科特征,所以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不同的核心素养。比如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明晰初中历史的时空观点,要求学生将每个时空中的重大事件以特有的方式贯穿起来,放到时空中实行观察分析,让学生懂得在时空中理解历史事件,并将各事件实行关联,体会不同时空中历史变化的延续性,体会历史事件中的局部和整体。这个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时空观点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这样的教学目标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与学生最近发展区实行整合,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教学。又比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就要选择合适的史料对学生实行训练。比如在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下同)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腾飞及历史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能够指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搜集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面貌、深圳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的面貌等相关的图片、文字、音视频资料,并实行整理。在此基础上,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而让学生通过史料实行实证,证明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小组可采用同组异质的原则,每组四至六人,自由组合,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同一小组中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的水平,又提升了学生史论结合实行分析的水平。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核心素养
自主探究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点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课堂的主人。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是要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水准。如在七年级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研究中,真正去探索南方经济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展示研究目标,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并实行处理。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再次,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指出南北地理分界线,区分南方、江南的地理范围,找出南北方的两条大河。学生在小组内部的交流过程,就是历史理解这个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通过交流,学生真正理解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过程,理解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究成果,并实行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在多环节学习中通过主动参与探究,逐步形成了历史观点和历史价值观,切实提升了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精讲多练,使学生在水平训练中提升核心素养。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但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九年级《"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一课,在导读中提出了让学生思考"巴黎公社"这个政权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失败的。教师就能够针对这个导读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思考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课本上展示的史实实行论证,引导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多角度、多层面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课本上为学生展示了拿破仑三世被俘的过程,教师就能够让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实行佐证,从而让学生了解拿破仑三世被俘前后的历史。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查找巴黎公社形成的特点以及"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条件,并在课堂上实行小组研讨及全班展示交流、辩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持续学会如何主动实行历史的学习,这对其历史时空观点、历史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来说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