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1.以某区域荒漠化现象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结合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考查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开发、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②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③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
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④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
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⑤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如泥石流、水土
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2.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1)针对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的对策:首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然后从减弱或消除那些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
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
态环境问题。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
表植被覆盖率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
土流失。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侵蚀和淤积。
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
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
①黄土特征: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7、8、9三个月)
③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强烈、高低起伏、多地震
④植被:历史上存在森林、草原,现在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根本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应急措施——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小流域综合治理。
4.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
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危害及
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
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②南方
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
③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
损失。
(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1. 【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
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
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持同意观点,可从当地旅游资源与观光价值、经济效益
等方面分析拓展旅游业的优势;持反对观点,可从投资条件、生态环境、文化冲突、
生存环境恶劣等方面分析拓展旅游业的弊端。
【答案】2.C 3.D
【解析】2.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
态裂谷”。根据图例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
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故选C。
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 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
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故选D。
【解题指导】该题以“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为材料,通过对新概念“生态裂谷”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图示内容,分析生态环境
问题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形成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可以判断
外力以风力为主。根据图例判断绿洲分布位置,推理出河流流向,地下水流向。在干
旱区,水源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应合理分配水资源。
(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
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