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它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文学教育,一般是作为阅读材料使用,面对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师应该有一些策略方式的调整,否则很难发挥这类课文的文学审美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儿童文学类作品的教学存在以下困境:

1、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良好氛围。儿童文学遭遇电子媒体的挤压。随着网络和电子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传统读物的空间被挤压。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儿童同样热衷于图像阅读,而放弃了文学文字阅读。

2、过分地重视字词句段的学习,把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割裂开,完全丢失了该作品的文学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3、儿童文学作品成人化很严重。很多孩子的思维发展很成人化,喜欢看的是成人的感情电视电影,甚至涉及到一些侦查、犯罪类型,已经失去了儿童本有的纯真。社会上,商业作品的冲击影响太大。学校里,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字词、读音和语句结构。音像书店中,儿歌、儿童文学作品比较少。

4、教师对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缺乏儿童情怀。教学儿童文学时,成人趣味化倾向突出。教师用自己的眼光解读作品,对文章的感悟、作品中情感的控制和把握、学生的多元解读与理解、儿童情趣的处理、对学生语言、写作等能力的提高、教育性与审美性的协调统一、审美教育尺度的把握等缺乏儿童情怀。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结合本次的学习和自己的实践教学,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儿童文学体裁作品时运用的策略和方法:

一、教出儿童情趣来。

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生命。儿童情趣所具有的能引起儿童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 使儿童愉快, 使儿童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都源自于“ 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以儿童的耳朵去听, 以儿童的眼睛去看, 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

《借生日》、《捞月亮》等儿童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儿童情趣, 在成人看来有时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或不屑一顾的, 但它是儿童所独有的,是儿童心理、性格特点的体现, 是他们真情的自然流露, 与作品的内容水乳交融, 渗透于整个作品之中, 通过语言、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作品中的儿童情趣很多时候要靠教师去指点、发掘。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 应细心体会、琢磨儿童情趣, 要把自己置身于儿童之中, 要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事物, 用儿童的心理去思索问题, 认真体察儿童的童心和情感。只有这样, 才能够抓住儿童情趣, 真正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味, 使语文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读一读,走进情境。

低年级童话,语言优美、明快、活泼,语言反复,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是最适合朗读的体裁之一。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读的过程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的过程。只有当儿童的情感

与文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他们对课文情感的感悟才是真切的,才能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三、演一演,感受形象美。

在发展儿童的智能方面,“经验和接触是真正的导师”(卢梭),儿童对客体的认识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因此,“演童话”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使儿童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

四、编一编,贴近神韵

儿童对作品的学习不仅仅体现为在理解中体验,也表现于在创造中表达。当儿童对文学作品(主要指结构简单而重复、语言优美而通俗的诗歌、散文)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经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机会,让儿童扩展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对作品进行仿编。在仿编中拓展,在拓展中贴近作品的意趣情韵。

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适时而入,顺势而引,把握好培养人文精神的契机,帮助学生塑造优美、高尚、健全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