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QC)七大手法之排列图(柏拉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排列图法

定义:根据所搜集之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的一种图形.

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柏拉托(Pareto)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1848---1923)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现80%的财

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后被称“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兹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描绘了柏拉图法则,被称为“劳伦兹

曲线”。

1930年美国品管泰斗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到品质管理上。

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也就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

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成。主要纵坐标表示不

合格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次要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累计频率(如

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

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称帕累托曲线)。通

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

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由于A类因素占

存在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题大部分就得到了解决。

为了方便理解,下图是对某酒杯制造厂对某日生产中出现的120个次品进行统计,做

出排列图,如下图所示:

帕累托图

排列图的作用

1、作为降低不良依据。

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3、确认改善效果。

4、用于发现现场的重要问题点

5、用于整理报表或记录。

6、可作不同条件的评价。

排列图的使用

排列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的项目从大到小的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适用于计数值统计,帮助我们抓住关键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又称ABC图。

排列图应用要点:

1、排列图要留存,把改善前与改善后的排列图排在一起,可以评估出改善后果。

2、分析排列图只要抓住前面的2-3项就可以。

3、排列图的分类项目不要太少,5-9项较合适。

4、作成的排列图如果发现各项目分配的比例差不多时,排列图失去意义,与排列图法则不符。

5、排列图是管理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数据项目已经很清楚者,则无需再浪费时间制作排列图。

6、其他项目如果大于前面几项,则必须分析加以层别,检讨其中是否有原因。

7、排列图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获得情报显示问题重点而采取对策,但如果第一项依靠现有条件很难解决,或即使解决花费很大,得不偿失,可以避开第一项,从第二项入手。

排列图的制作步骤

1、收集数据。

2、把分类好的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序,并计算累计百分比

3、绘制横轴与纵轴刻度。

4、绘制柱状图。

5、绘制累计曲线。

6、记入必要事项

7、分析排列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