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如何读懂诗歌”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如何读懂诗歌”学案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鉴赏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懂诗歌
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
知识——读懂——鉴赏——表述
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
3、读懂的作用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试试身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8高考卷)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翻译:
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回顾思考:请说说你解答的依据。
4、操练起来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翻译:
三、如何读懂诗歌
(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如上诗“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均为诗人泛舟所见,描述时可作上述补充。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如“留醉与山翁”一句就是因为格律之需要而做了倒装。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4、当堂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翻译: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2、课堂实践
例1:阅读韦应物的《寒食①寄京师诸弟》,回答问题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解①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每年四月四日,的前一天。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做“”,后演化为清明节。
②杜陵,长安游览胜地,这里借指京城长安。
翻译:
问题1:第2句中的“独”字对全篇的结构有怎样的作用?
问题2:第4句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到怎样的效果?
例2:读《幽居初夏》(陆游),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问题1:诗中所写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问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练习(09安徽卷)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结合上词,写一段赏析性文字或对上词进行对译。
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村即目丘逢甲
一角西峰夕阳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注】作者离台内渡后,定居祖籍粤东镇平(今广东蕉岭)澹定山村。
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第二课时
一、从诗歌的标题切入来读懂诗歌
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
好像(“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
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
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还没有到来。
于是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
“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
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1、题目揭示内容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写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2、题目表露心情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
“寻”与“不遇”,含蓄之极。
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展示思路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
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训练】
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08模拟卷)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翻译:
问: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二、从诗歌的注释切入来读懂诗歌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注释的作用: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三、从诗歌的用典切入来读懂诗歌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四、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
..切入来读懂诗歌
【操作步骤】
找出诗中景物---联想景物固定义----看景物前面修饰词语—确定诗歌主旨
【操作例示】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精彩解析】
第一步: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有:秋夜、烛花、梧桐、明月;
第二步:联想景物固定意义。
在古典文学中,秋多表,梧桐多表,明月多表,烛光多表。
了解这些,诗词的主旨立即呈现出来。
第三步:再看修饰词语。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通过上面的三步,就可以确定这首诗的主旨了。
【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08高考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翻译: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意象)
答: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五、从表情意的关键词切入来读懂诗歌
【操作步骤】
关注诗文首尾句---找出情感词语---确定诗歌的情感主旨
【操作例示】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翻译:
【精彩解析】
第一步:关注诗文首尾句。
第三句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愁”,结句以景托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壮阔而悲凉。
第二步:找出情感词语。
第二句,“别情”第三句“愁”;
第三步:确定诗歌的情感主旨。
再联系到诗歌题目“从军”,本诗歌的情感主旨就显明了。
【训练】(08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翻译: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
六、从诗歌的最后两句切入来读懂诗歌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
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例、08全国I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
七、课外作业
1、按照读懂的两个层次,给下面这首诗写一段解读性或赏析性的文字。
溪亭(2020年广东高考题)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翻译:
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