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专业:教育科学学院11级教育学姓名:赵彩霞学号:110704049

实践教学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大学实践教学的理论进行了综合的梳理,包括介绍国外实践教育情况、相关理论基础,试图为实践教育理论的规范化、体系化提供提供一种思路。关键词:实践教学;理论基础;文献综述

一、引言

高校扩招至今,我国的高教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适龄青年毛入学率已经超20%,按国际惯例,我国的高教事业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为劳动力市场输送大量宝贵资源的同时,也给本身的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造成这种现象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学校的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变化,学校没有淘汰过时的专业;劳动人数与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低,他们要走上工作岗位,还需要一个针对其实践能力的培训过程,这个过程需求成本,而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承担这个成本,故造成届毕业生就业的进一步紧张。

二、正文

(一)实践教育的理论基础

实行实践教育,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在很多理论中都曾涉及,在此仅选取几个代表性的理论加以阐述:

1.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统一起来,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学一个根本性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始终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凡是生产劳动都不是单纯的只有体力劳动,任何生产劳动不但体力要活动,脑力也在活动,二者是密切结合的。教育始终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三个论点彼此间既有内在的联系,而又有其各自独立的含义。

2.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杜威认为传统学校教学计划既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反映政治经济对教学内容的制约和要求,也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特点。社会因素和儿童因素两者有机统一,共同制约学校课程的设置。而教材内容的选编,则还要考虑到科学知识的系统。杜威说:今天我们教育才是非常专门化的、片面的和狭隘的。这是一种几乎完全被中世纪的学术观念所支配的教育,必须把学校制度看作是整修大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儿童的观点看来,学校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杜威批评当时的美国教育实质上如同纯知识、纯学术的研究,其提到的儿童,我们也可以推广理解为受教育者。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对于传统教育的课程过于繁杂、学生不胜其苦的问题,主张应该进行全面彻底地改革,而不能仅仅对课程进行增加和删减,认为这样不解决问题。

3.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他认为,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离开了主体能动性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发展。认知主体将外部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或重组认知结构以吸收新的信息(顺应),在这个处于动态发展的矛盾体中,通过不断地建立认知结构与外界的平衡,实现认识的发展。维果斯基则特别强调社会交往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认为人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然后才有可能转移并内化为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主张特别关注知识的结构、学习者的内部动机、多种认知表征方式、探索与发现未知、直觉思维、从多重观点中建构知识和价值等。基于对建构主义基本观点的把握,可以尝试的归结出建构主义的教学隐喻,具体来说:其一,在建构主义看来,个体学习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只能由学习者个体基于生活中形成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选择、加工、建构信息的过程。因此,教学要提供有利于学习者认知发展的认知工具,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激励学生的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

(二)实践教学的内涵

王平安(2008)为实践教学作的定义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按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训教学大纲对学生实施专业技能训练,并在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的一项教学活动。王东梅(2013)指出关于实践教学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将实践性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同。教育大辞典中对实践性教学的解释是这样的:“实践性教学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通常在实验室、实习场所等一定的职业活动情景下进行,作业是按专业或工种的需要设计”。这种定义认为实践性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对而言的,以这种逻辑推论,实践性教学就等同于实践教学,很多研究也有如上观点。但实际上实践性教学是将“实践”看作是教学的一部分而存在,即将实践性看作促进教学的工具性因素;而实践教学是将实践看作教学的本质。第二种观点,在实践教学的外延方面较多注意实践教学的外显形式,较少注意到内隐的部分。关于实践教学外延有的是从具体教学环节上分类的,如实验、参观、调查、实习;还有的是对一类教学环节进行分类的,如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很多研究中这些外延是混同使用的,并不加以区分。另外这些外延都是外显的,很少有研究者注意到将实践教学中内隐的部分如思维训练、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形成、职业道德形成等纳入到实践教学的外延中来。实际上这些内隐的知识、态度、技能在职业能力的形成中也是占据实践教学非常关键的位置的。第三种观点,是将实践教学看作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一种教学体系。如有观点认为“实践教学具有自己独立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交叉使用、紧密结合的,虽然内容目标不同,但是没有必要将二者分离开来,在学校教学中单独去构建各自的体系,这样反而不利于技能的习得。即使是理论性很强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也需实践教学协助,以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尽管对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不统一,但目前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至少在三个方面基本达成了共识:一是将实践看作是实践教学的本质。实践不是作为教学的“成分”即作为一种促进教学的工具性因素而存在,而是教学的本质。从这个角度理解,实践教学就是一种在内容、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