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 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 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 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 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名句欣赏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 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 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 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 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 人 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 的极端痛恨。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 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
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 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 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 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 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 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 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 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我们可以清晰地听 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感时伤事
感时伤世,这里的“时”、“世”应指 ①诗人现实所处的时代; ②一般专用于“变乱”之世, 如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政权更迭、宋金 兵南侵、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等。 “国家不幸诗家幸”,乱世中的诗歌,往往会奏出时 代的最强音。诗人们,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或感慨系之。 他们用敏感的心灵、丰富的情感、高妙的技巧反 映时代、折射内心、彰显精神,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感 人至深的诗篇。 代表诗人有杜甫、李煜、陆游、辛弃疾等。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心灰意冷 原因 个人不幸 国家危 难 满腹忧愁
愁
化虚为实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转折
排遣的凄楚心情
愁重舟轻,不能承载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 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 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 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 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 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 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 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设问一:
上一片有哪个词可以来概括今日的扬州城特点?
设问二: 昔日的扬州城是怎么样的呢?请用红笔画出来。
设问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空城” 的 尽荠麦青青 景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空城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声 ―― 清角吹寒
昔日的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面对今昔完全不同的扬州的,作 者感受如何?直接写到了吗?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曾经在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 文,可是面对今日的扬州,杜牧极度的 惊讶,再有才华也难赋深情的诗文来了。
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
胡马窥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 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 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 “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 隔 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 青 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 今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 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 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 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 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 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感时伤世类诗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表露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5、昔盛今衰的感慨。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
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
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 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
“惊” ――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 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小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 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 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 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 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 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 味,弦外之响。”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 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 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 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 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扬州慢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 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 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 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姜
夔
(1155 — 1221)
字 尧 章,号 白 石 道 人,江 西 鄱 阳 人,布 衣 终 生,以 清 客 身 份 周 游 四 方,常 作 达 官 贵 人 坐 上 客。擅 长 写 词,尤 精 通 音 律,其 词 作 多 咏 物 纪 游,但 也 暗 寓 国 家 分 裂、江 河 变 异 之 慨。由 于 讲 究 音 律 和 锤 炼 字 句, 其 作 品 精 工 典雅,意 蕴谐 婉,但 也 有 用 典 过 多、词 意 幽 晦 等 特 点。
强乐还无味: 又 勉强寻欢作乐 衣带渐宽终不悔: 形容人越来越瘦 为伊消得人憔悴:
值得
发挥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词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丝丝拂面,望不尽的春日 离愁,愁闷生于遥远无边的天际之间。碧绿的草色, 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 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醉,可是对着美酒要 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 带渐渐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 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源自《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柳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 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 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 也不后悔。
武陵春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 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 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 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 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 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 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 令》。后期的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 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 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 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时光流逝,景非昔同,一切都与以前不 同,人不在了,事情也休止了。感受到了万 般寂寞。 满脑子都充满了忧愁,想要诉说出来, 泪水却先扑簌而下。
周围环境如何?词中哪些句子写环境?
伫倚危楼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里
危楼、细风 春草、烟光 残照 意象
一幅凄美、 相思 孤独 感伤的黄 离愁 无奈 昏春望图
图景
借景抒情
情感
1、品味意象
草色 残照 愁 离情别恨
凭栏登高
思乡怀人
草色 残照
愁
离情别恨
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淮南小山《招隐士》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饮马长城窟行》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
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
生活的无言谴责。
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 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诗人妻子儿 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 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 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 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 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4)其它:酒、金樽、泪。
——柳永
原词牌为唐教坊 曲,调名取自简文帝 “翻阶蛱蝶恋花情” 名。又名“鹊踏 枝”“凤栖梧”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重点字词解释
伫倚危楼风细细: 久立 高楼 黯黯生天际: 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拟把疏狂图一醉: 放纵 打算
扬州慢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姜夔 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请带问题自己读读本词
表露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 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 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
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
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真切地表现 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 催人泪下!
感时伤事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词人常因某事而引发感慨,抒写心中的情 怀。常见的有 春花秋月中的人生感怀,
吟咏风物中的遣怀寄慨,
怀古咏史中的兴亡之感, 亡国之痛的哀吟等。
【典型意象】
(1)常见植物:芳草、柳、落花。
(2)常见风物:长亭、残阳、桥、高楼、烟
光、帆、舟。月、雪、暮雨、秋风。
(3)常见动物:雁、鹧鸪。
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做君王。
点出抒情主人公“他”或者“我”
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 孤单凄凉、孤独寂寞、 相思满怀、痴情无奈 从“独倚危楼、已黄昏却久久不忍去、 拟把疏狂、借酒浇愁,对酒当歌” 等可以看出来
鉴赏诗歌形象的
3
把钥匙
①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 像等细节描写等,概括形象特征。 ②通过分析周围环境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 物形象的特征. 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情感态度进 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