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欢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过程与方法:用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亲情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史铁生对母亲的眷念感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和母爱的深沉无私,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分析具体事件,体会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体味史铁生对母亲的眷念感恩。
三、教学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第一课时
—
一、课程导入
二十岁,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季节,对未来有期待,有追求,一切的美好都可以成为可能!二十岁,正是人活得最狂妄的年龄,一切都可以实现,一切都还来得及!然而,有一个人恰在这样的年纪,忽地残废了双腿!上帝为他关了通往光明的大门,他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板书:史铁生)年轻的史铁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在一座废弃的古园——地坛里,他每天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想着自己为什么要出生!
他沉浸在自己的伤痛中,也许还在埋怨着命运的不公。可是世界上有一个人却比他还要悲痛,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板书:母亲),因为母亲宁愿截瘫的人是自己,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她希望儿子可以找到走向幸福的路,但这条路在哪里呢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上帝终于又为史铁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窗,他在文学创作上找到了出路!然而,当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时,他的母亲却没能看到——她已经离开了人世!“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伤痛任谁也无法释怀,于是史铁生用手中的笔诉说着他对母亲的热爱、眷念,还有深深地愧疚!直至母亲去世后,偶尔回到旧址,才由邻人嘴里提及“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作者才把镜头推向了若隐若现的合欢树,引出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板书:合欢树)
二、走近史铁生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三、感知课文
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
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
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一自然段。
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⑶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⑷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
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
⑴诵读第二、三自然段。
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②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⑶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⑸“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岁时小说发表
⑴“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
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明确: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二十岁双腿残废“不年轻”“有了白发”牺牲自我,全心全意照顾我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
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看到母亲的变化,但是母亲不变的是对儿子的爱和希望。
四、分析母子亲情之品味母亲的世界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注意: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板书:乐观、坚强、执著)
5、母亲的坚强是在苦难中塑造的,其实她还很聪明,从哪里可以体现
明确:第一次:“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作得还要好,这让“我”听得扫兴。
第二次: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理解母亲的话,要从全篇着眼。对待得志的少年,母亲采取的办法是泼冷水,这是“抑”。对待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的良苦用心,这是“扬”。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以及作者的精妙构思均展露无遗。
五、分析母子亲情之感悟儿子的心灵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板书:感激、内疚)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板书:聪明、爱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