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人才对产业发展的优势引领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人才对产业发展的优势引领作用

董智媛、郑娜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人才引领的新时期,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核心在转型,关键在人才,为此必须以人才为基础,形成对经济社会转型的强力支撑。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和水平,惠州市围绕“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问计专家学者,邀请了朱新行、袁兆亿、吴少瑜、张俊洪、姚燕永、王业群等多位嘉宾建言献策,重点针对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有益建议和思路。

——朱新行:文化需要社会认同和走市场化道路

“文化建设有新阶段、新思路、新标准。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离不开‘四个化’,即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法制化”。广东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朱新行认为,政府行政部门是从行政思路、行政手段去发展文化,但从整个文化发展来说,还需要专业人才和专业队伍;要靠社会共同办文化,引导社会向文化建设投入,抢占产业制高点;文化还需要有社会认同,走市场化道路;对行之有效的举措要入法入规,要形成常规的办法和规定,并给予财政、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朱新行认为,地方的“十二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首先必须体现前瞻性和引导性,要确立一种新标准。“比如,除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外,新时期文明城市的文明人需要什么标准?这种标准既需要有共性的东西,也需要低一些、实一些的标准。”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在新时期下,如何赋予其新的时代元素,使得这份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供休闲旅游享用,更重要的是提炼出现代元素,并且符合现代人寄托精神的支撑点。同时,群众对文化需求呈现出一种特点,即已从休闲走向了参与,因此,我们的文化设施要赋予更多的社会内涵;其次,要引导和推进人文社科工作的“入规入法”,以得到制度的保障;第三,要继续建设收集民意和集中民智的平台;第四,可以抓住打造一些文化亮点,做好详细且具体的规划,以此引导整个文化建设。

——袁兆亿:必须真正打通人才与市场之间的通道

“近年来地方的人才工作很有成效,一直以来做了许多事情,充分表达了党委和政府对人才的渴求和真心实意,使得了惠州人才工作得到比较扎实的推进。”广东省人才研究所所长、人才学专家袁兆亿博士认为,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市场的力量却是无限的,要努力把民间力量调动起来,不但要做面上的东西,更要做好深层次和内涵的东西,包括制定市场游戏规则等方面要更加科学合理。

对此,袁兆亿博士建议,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首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科学的游戏规则,要让社会各界能够在比较合理的制度环境下竞争,努力激发民间力量的积极性。地方党委和政府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这只是一种榜样力量,最终还必须引导积极市场跟进,让市场的力量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更好地突出人才对产业发展的优势引领作用。

“早期我们曾说人才跟着经济走,哪里的经济起来了,人才就往哪里进军。但是时至今日,已经转变为人才引领经济发展,人才引领产业进步。”袁兆亿说,人才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非常关键,而人才的真正舞台应该是搭建在市场,因此要努力打通人才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吴少瑜:努力增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自觉性。

“地方的‘十二五’规划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更加凸显前瞻性和发展战略,整体布局要科学统筹推进。”广东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吴少瑜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关注体系的规划和定位问题。制定规划要考虑发展背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体制基础、目标任务、组织体制、战略地位和基本框架正在发生一些根本性变化。在新的起点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和定位,从结构上看不仅仅是事业的发展,而更多地应该是着眼于体系的构建;从目标上看不仅是公共文化设施的增量布局,而是着眼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从角色定位上看,不仅仅是政府的角色定位,还要着眼于各种社会主题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吴少瑜认为,当前,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已经从传统文化事业模式中剥离出来,正在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演变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正在经历重构建设的转型时期。因此,要从注重点的建设和量的增加转向资源的有效整合、链

的打造以及体系的构建;要建立适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的地方财政体系,加快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增加市、县(区)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支出比重。要按照均等化的要求,制定最低标准,明确各级政府支出的责任;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公共文化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发挥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作用;要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建立静态、动态指标评价体系。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努力实施一体化、共建共享及文化科技提升战略。”吴少瑜说,文化部门要增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善于运用科技创新和新成果构建一些新平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张俊洪:积极提炼地方文化特色。

地方的文化发展首先要定性,如果将其简单化,就不能很好反映出地方文化特色。广东省政府督学、华南师范大学张俊洪教授认为,任何地方文化都应该有特质,最好能提炼出独具的文化特色,作为文化惠州的内蕴之一。

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发展都要以教育发展作为重要推手。他以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展为例,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就是因为两地教育水平的不同所至,造成了市民文化素质产生差距。

张俊洪说,如果走在大街上很难看出长三角城市的市民和珠三角城市的市民文化素质有多大区别,但是我带过一些名校长去长三角城市的学校进行考察,走进课堂就能够感受到文化上还是有差距的。

目前从地方的教育情况看,地级市区基础教育与下面的县(区)基础教育还是存在差距的,下一步要加大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力度。张俊洪认为,在文化人才引进方面,虽然教育人才要立足于本地培养,但目前来说更重要的还是人才引进,尤其是要引进学科带头人。

——姚燕永:以龙头文化企业吸引配套企业

做规划不能贪大求全,要内容集中和目标定位明确,打造文化产业首先要打造文化品牌企业。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中心姚燕永主任认为,要重点培养出一两家地方的龙头文化企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其他配套文化企业过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产生规模效应。

姚燕永认为,地方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风景资源,打造旅游文化时可以考虑采取战略合作的方式引进外部资源,尤其是要发挥历史文化和名人聚集地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