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制度与规范简介PPT(34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遵守法律规范(上)
本讲主要内容
• 我国的宪法制度 •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 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我国的宪法制度
宪法的概念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 列宁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 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 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
结论:《收容遣送办法》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无权作出限制人身自由的规定,否则违反宪法和法律 的规定,应该予以改变或撤销。
五位知名学者再次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联名上书, 要求就收容遣送制度启动特别调查程序。
“孙志刚案”的结局
当事人的命运
孙志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2名加害人中,1人被判死刑
立即执行;1人被判死刑缓期 执行;1人被判无期徒刑;其 他人被判3到15年不等有期徒 刑。 6名渎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被判 玩忽职守罪,分别获刑2至3 年。 孙志刚家属:获国家赔偿
法制的命运
2003年8月10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
公民权利得到了进一步尊重,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得到了维护
我国宪法的内容体系
宪 法












权公 利民 和的 义基 务本








国 家 机 构
国国 徽旗 、、 首国 都歌













人民主权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 宪
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民主集中


基 本 原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 前一律平等
行政主体: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相对人:权益受行政行为影 响的个人、组织
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行政相对人作出 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根据行政行为所针对 的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这一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 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
2003年3月17日傍晚,就职于广州某服 装公司的武汉籍青年孙志刚(27岁,大学毕 业)在走向网吧的路上,被广州市黄村街派 出所以没有暂住证为由,强制收容。执法依 据为1982年5月国务院颁布生效的《城市流 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3月18日晚, 孙自称有心脏病被送至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 站诊治。3月19日晚,因孙大声叫喊求助, 引起救治站护工的不满,遂指使救治站病友 对孙群殴。 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不治身 亡。经法医鉴定,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 暴力反复打击,造成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
伤性休克死亡。
案情链接: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
孙志刚家人面对遗像和骨灰痛哭
法学界对“孙志刚案”的回应
三位法学博士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审 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的违宪性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行政处罚法》: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
法律规定。 《立法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
广义的人身自由权(人格、住宅、通讯)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 住宅。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思考
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能否直接援引宪法提起诉 讼?法院在司法程序中,能否直接援引宪法进行裁 判?

法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人权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 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 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 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宪法》第
34条
政治自由:六大政治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第35

人身自由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狭义的人身自由权(身体不受非法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 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 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民法的概念与体系
概念: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 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和。
体系:《民法通则》(1986年)规定了民法的 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总纲。 此外还包括一系列下位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宪法的基本特征
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效力上: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 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 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程序上: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 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 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用 。” ——翟小波:“宪法不能司法化”
相反的见解:李燕平:“宪法真的不能司法化么?”

行政法与行政行为
行政法的概念与基本范畴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 它是调整行政主体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基本范畴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 体、行政行为和行政责任等 。
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如:行政立法、针对不特定 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决定、命令。 具体行政行为:
针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 出处理决定的行为。例如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 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
案例:“孙志刚案”——公民权利觉醒的 代价
宪法不能司法化的基本理由:
“宪法更多意义上是政治性纲领,内容大都是历史叙述、 确立重大制度原则或制定路线和政策等。条文简单、概括 和抽象,缺乏直接明确的规范功能,不符合法治原则对规 则明确性的要求。实施宪法,首先要求代议机关将这些条 文转化为具体的法律。不通过适用法律来间接适用宪法, 依宪治国和依宪审判都毫无意义,甚至会造成权力的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