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爱上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只有让学生爱上阅读,才能才能达到这个根本目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推荐材料教给方法搭建平台提高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一本好书不仅能给人丰富的启示,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格。作为语文老师,在角色定位上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工作者。新课标要求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与发展着,从这个角度讲,读书也是时代的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可以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消除寂寞,净化心灵、修身养性、休闲娱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每天抽出时间来阅读都是非常好的。那么,怎样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创设阅读情境:
生在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抹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里有智慧。小学生自制力低、意志较为薄弱,想让他们爱上读书,最关键的就在于老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阅读情境,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能从脍炙人口的故事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受到启迪。因此,我就选择益智、有趣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等的故事作绘声绘色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书。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每一个故事,都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他们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并从中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全面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记得有一次,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进教室,在教室里翩翩起舞。好几位同学问:“老师,这只是飞蛾还是蝴蝶?”我说是飞蛾,可文卓说是蝴蝶,我让她说理由。她说:“蝴蝶的身体是瘦长的,触须又细又长,前端没有一个小球,翅膀色彩丰富。飞蛾的身体比较丰满,触须短,前端往往有一个小圆点。”我问她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她说是从书上看到的。我抓住这个情境,让同学们知道,书能增长知识,让人更有智慧,同学们纷纷向她借阅这本书,引发了我班的读书热。
让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首先要营造一个书香环境。我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书籍拿了出来,又发动家长和同学们把自己喜爱的书带到学校,设立了图书角,指定专人负责图书的借阅和管理。并鼓励全班同学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借书。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组织交流并把它们写在采蜜本上,每天3分钟说话,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营造一种浓浓的书香氛围。
二、推荐阅读材料
结合阅读教学推荐阅读材料,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了解更多地有关知识。例如,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教了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可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三国演义》;学了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姑娘》,可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科普文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既掌握了知识,又拓宽了知识面,很容易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合课标要求推荐阅读材料,我把课标附录中《古今诗文诵读推荐篇目》、《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进行筛选,把适合小学生阅读书目或篇目分学段打印出来推荐给学生和家长,并附上给家长的留言,动员和引导家长舍得花钱给孩子买书,还应该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在共读中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三、教给阅读方法
好读书是前提,爱读书是目的,而引导学生“会读书”则是关键。“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上好每周开设的一节群文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增长知识,受到情感熏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对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消遣书籍报刊,应引导学生采用“浏览法”,通过看
标题、目录、内容提要迅速浏览全文,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即可。进行速读训练,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对名篇名著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应引导学生采用“品味精读”,静心细读、圈点勾画、作批注、写读书笔记,体会作者的谋篇布局,欣赏好词佳句,品味细腻情感,把书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对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师与经典阅读。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主要是经典的儿童文学。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往往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而是来自民间文学、成人文学领域,是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文学。例如:《伊索寓言》、《巨人传》、《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有许多这样的作品。儿童文学形成独立的文学分支年代并不久远。近二三百年来,中外儿童文学作家立在敬重生命的高度为我们的孩子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书。合乎年龄,合乎兴趣,不假冒天真,也不故作深刻,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减负,还给孩子阅读的时间与空间,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把握住这大好时机教学会经典阅读呢?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快乐地阅读经典,与一个个高尚的灵魂对话呢?记得我在杂志上看过一篇题为《老师,你是否点亮了儿童经典阅读的灯?》一文,开头这样写:“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哪怕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很难单纯凭借作品自身的资质“不胫而走”,而需要通过推广才能广泛地被儿童接受,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已经成为制约儿童经典阅读的瓶颈,语文教师与经典阅读。”的确,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孩子阅读儿童文学的数量还远远少于国外孩子,我国教师、家长对儿童文学的了解和介绍还远远不如国外。
在外国片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柔和的灯光下,妈妈坐在孩子的床头,拿着一本厚厚的长篇故事书,慢慢念给孩子听,念到孩子睡着,才将书折起,第二天继续念。留给孩子的是每一天睡前最最美好的期待。这些国家往往已经有一二百年的床边阅读历史。再想想我们自己,尽管我们也经常在睡前为孩子念点什么,但我们通常是为了哄孩子入睡而随手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一页,这样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养不成孩子对阅读的尊重。
四、搭建平台展示阅读成果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是不能收到突效的。老师要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阅读成果。从获得的成功体验中去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能更深入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