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二ΟΟ五年七月
核准:蔡其华王忠法
核定:马建华魏山忠钮新强王新才
审查:仲志余张惠王俊徐福兴袁弘任
郭熙灵刘振胜吴道喜史立人金兴平校核:徐国新胡维忠谈昌莉李才宝纪国强
罗晓峰胡向阳郭海晋陈剑池杜忠信
蒋固政马经安黄煜龄徐元明王威
冯明汉赵义
主要编写人员:仲志余张惠徐国新胡维忠谈昌莉
曾令木谭培伦郭海晋陈剑池张明波
杜忠信卢金友李迎喜蒋光明徐承隆
邱忠恩丁洪量袁登维李平治李红清
黄悦杨谦袁杰锋王井泉沈华中
冯明汉
主要参加人员:郭铁女宁磊袁如意王翠平刘巧清
马小杰汪新宇丁毅黄家文管光明
钱凯霞瞿霜菊游中琼万英余启辉
施勇刘晖朱勤王永忠向峰
杨波徐高洪郭希望王政祥荣风聪
沙志贵王辉胡宗云荣亚红罗小杰
冯德顺操文颖蔡建清王培巴亚东
韩小波杨新宫平李飞张杰
张细兵许正甫余富基陈凌韩东平
黄思平吴如发廖鸿志徐航张玉华技术顾问:黎安田陈雪英文伏波洪庆余洛叙六
目录
1 长江流域概况 (1)
1.1 地理概况 (1)
1.2 河流、水系 (2)
1.3 气象、水文 (3)
1.4 地质概况 (6)
1.5 社会经济概况 (8)
2 长江的洪水和洪灾 (3)
2.1 长江的洪水 (3)
2.2 长江的洪灾 (8)
3 防洪形势及面临的问题 (17)
3.1 现有防洪体系 (17)
3.2 现状防洪能力 (20)
3.3 防洪减灾面临的形势 (21)
3.4 防洪减灾面临的挑战 (25)
4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8)
4.1 规划指导思想 (28)
4.2 规划编制依据 (28)
4.3 规划原则 (29)
4.4 规划水平年 (30)
4.5 防洪减灾目标 (30)
5 江湖水情及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影响 (36)
5.1 江湖关系研究 (36)
5.2 主要控制站泄洪能力分析 (41)
5.3 江湖槽蓄能力 (44)
5.4 主要站洪水频率计算 (45)
5.5 三峡水库兴建后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 (49)
5.6 影响江湖蓄泄关系的专题研究 (54)
6 长江防洪体系及总体布局 (60)
6.1 防洪区 (60)
6.2 防洪体系 (7)
6.3 防洪总体布局 (10)
7 防洪规划方案 (22)
7.1 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 (22)
7.2 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防洪规划意见 (77)
7.3 主要城市防洪规划 (94)
7.4 水土保持规划 (107)
8 环境影响分析 (118)
8.1 环境效益 (118)
8.2 相关重要问题分析 (120)
8.3 对策措施 (122)
9 实施意见及效果评价 (124)
9.1 实施原则 (124)
9.2 实施意见 (124)
9.3 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 (127)
前言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全长6300余km,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横贯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支流还布及甘、陕、黔、豫、桂、粤、闽、浙等八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80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8%,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流域内气候温和,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地区,同时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威胁着流域内广大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中下游平原区,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长江洪灾从汉代起就有简略的记载,隋代以前,长江中下游沿江平原人烟稀少,两岸滞蓄洪水的湖泽多,水大灾情小,虽洪水泛滥而人水相安。盛唐以后,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洲滩围垦筑堤活动日趋增多,发展成富庶的鱼米之乡,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的局面日益突出,洪灾逐渐严重。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西汉)至公元1911年(清末)的2117年间,长江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约10年一次,其中唐代平均18年一次,宋、元时期平均5年一次,明、清时期平均4年一次。19世纪中叶,连续发生了1860年和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20世纪以来,长江又发生了1931年、1935年、1954年、1998年的特大洪水,历次大洪水都造成了重大的灾害损失。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长江的防洪治理十分重视,1950年初即组建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长江的治理与开发。长江水利委员会成
立后,一方面抓紧培修江堤,一方面着手研究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治理方案。在分析长江洪水特点及流域防洪特性的基础上,针对长江防洪的复杂性,总结提出了“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指导方针及“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1959年提出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对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指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防洪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较长时间,其步骤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依靠堤防的适当加高加固及充分利用分蓄洪工程,以基本消灭普通洪水灾害,减轻大洪水损失,提高重点区和重要区的防洪标准;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兴建干支流水库,并充分利用平原区已有防洪措施,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以逐步达到遇1954年洪水重要区不受灾;第三阶段将兴建更多的山谷水库,逐步提高防洪能力,而平原区的分蓄洪工程将逐步减少运用数量与机会。
1972年和1980年水利部主持召开了两次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治江方针,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方案作了局部调整,确定了长江防御标准,并对重点建设项目作了安排。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以下简称《长流规》)根据前述防洪治理方针和原则,对长江防洪又进行研究规划,肯定了1959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两次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制订的长江防洪总体布局。并对主要支流防洪和城市防洪作了安排。以历次防洪规划为指导,沿江各省的防洪建设按总体部署有序进行。经过多年的防洪建设,初步形成了由干堤和支堤组成的堤防工程体系,对规划安排的有效容积约630亿m3的分蓄洪区,部分进行了建设。建成了一批防洪与兴利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水库。目前,初步建立了以堤防、蓄滞洪区、支流水库、河道整治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长江的整体防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