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
.
21
病因病机
2、闪挫坠堕,瘀阻脉络
跌仆外伤 久病
体位不正 腰部用力不当
摒气闪挫
气滞血瘀
腰 瘀血留着腰部
痛
.
22
病因病机
3、肾精亏虚,腰府失养
先天禀赋不足 劳累过度 久病体虚 年老体衰 劳欲过度
腰
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 痛
.
23
病因病机
1、病位:腰府
2、涉及脏腑:肾,与肝脾有关 3、病理特点:
5、辅助检查
.
2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26
.
27
.
28
1. 腰1 2. 腰2 3. 腰3 4. 腰4 5. 腰5 6. 胸12 7. 第12肋 8.骶髂关节 9.骶骨 10.骶(骨)孔 11.髂骨 12. 骨盆 13.耻骨上支 14. 耻骨联合
.
29
类证鉴别
主症
腰痛
腰软
背部十二肋骨以下至 腰部软弱无力。多伴发 髂嵴以上一侧或两侧, 育迟缓,头项软弱、手 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 足瘫痿,甚则鸡胸龟背
腰
肢体关节
.
31
类证鉴别
3、腰痛与腰酸 腰酸:腰部酸楚不适。 腰痛可伴有腰酸,腰酸一般不会伴发腰痛。 腰酸可发展为腰痛
.
32
类证鉴别
4、腰痛与淋证 淋证:腰腹突发绞痛,尿中带血,或尿中时
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 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等,可有放射痛。 腰痛是石淋的重要兼症。
等,少有腰部酸痛。
病性
虚证、实证均可见, 以虚证为主
发病人群 人群广泛,多见于中 老年人。
多虚证 多发生在婴幼儿中
.
30
类证鉴别
主症
病性 病位
腰痛
痹病
背部十二肋骨以下至 肌肉、筋骨、关节发生 髂嵴以上一侧或两侧,酸痛、麻木、重着、屈 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
变形灼热疼痛。
虚证、实证均可见, 多实证,或虚实夹杂 以虚证为主。
.
13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
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 劳汗出,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腹重如带五 千钱。”
治宜散寒祛湿, 甘姜苓术汤主之。
.
14
历史沿革
隋代《诸病源候论》:“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二 曰风痹,…三曰肾虚,…四曰暨腰,坠堕伤腰,是以痛。 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
“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 “凡诸痛皆属火,寒凉药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诸痛不可用 参,补气则痛愈甚。”
明代
《景岳全书》:
“此言皆未当也,盖凡劳伤虚损而阳不足者,多有气虚之证,何 为参不可用?又如火聚下焦,痛极而不可忍者,速宜清火,何为 寒凉不可用?但虚中夹实不宜用参者有之,虽有火而热不甚,不 宜过用寒凉者亦有之。”
肾虚为本, 风、寒、湿、热、瘀血、气滞为标 4、病性:外感多实,内伤多虚
.
24
诊断
1、症状:局部症状、放射症状、全身症状
2、特点:其疼痛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 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痛如 锥刺,按之痛甚。
3、病史: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及劳损等病史。
4、诱因:劳累,闪挫,受邪是反复发病的诱因。
由来也渐,疼痛悠悠,屡 发不已
风寒湿热各有所因
行立不支,阴阳气血,定 有所偏,
属湿,腰部重痛,卧时不能转侧, 多伴有脏腑虚损证候。 行时重痛无力; 属寒者,腰部冷痛,得热则舒; 属湿热者,腰部热痛,遇冷痛减
.
35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2、分清病邪的性质:风、寒、湿、热 3、审查脏腑虚实:
.
18
历史沿革
清代 风腰痛、寒腰痛、湿腰痛、痰腰痛、肾虚腰
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
.
19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经脉痹阻 2、闪挫坠堕,瘀阻脉络 3、肾精亏虚,腰府失养
.
20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经脉痹阻
居处潮湿 涉水冒雨 湿衣裹身 劳作汗出当风 衣着冷湿 暑夏贪凉
寒湿 湿热 暑热
腰 腰部经脉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
.
4
.
5
.
6
.
7
.
8
范围
1、脊柱疾病 2、脊柱旁软组织疾病 3、脊神经根受刺激所致的腰痛 4、内脏疾病
.
9
.
10
历史沿革
首见于《内经》,专篇论 述。
《素问.刺腰痛论》认为: 腰痛属足六经之病,
详细介绍了足三阳经、足 厥阴经、足少阴经、解脉、 阳维之脉等经络发生病变 时引起腰痛的各种症状及 治疗方法。
腰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1
腰的定位:背部第十二 肋骨以下至髂嵴以上的 软组织部位。
腰:为肾之府。
腰的活动度
.
2
前屈75°~90° 后伸30° 左右侧弯20°~35° 旋转度30°
.
3
概述
指腰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疼痛为主要症 状的一类疾病,常兼有背、腿、胁、腹、膝 等部位疼痛,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在多种 疾病过程当中。
.
16
历史沿革
宋代
《太平圣惠方》: 杜仲、肉桂、附子、鹿角、续断、狗脊、桑寄生、菟丝子; 萆薢、五加皮、虎骨、秦艽、牛膝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夫腰痛虽属肾虚,亦涉三因所致;在 外则脏腑经络受邪,在内则忧思恐怒,以致房劳坠堕,皆能致 之。” 酒剂:牛膝酒、杜仲酒 青娥丸
.
17
历史沿革
元代 《丹溪心法·腰痛》归纳腰痛的病因:
肾经虚损,风冷乘之。
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博,故腰 痛也。
分类:卒腰痛、久腰痛
.
15
历史沿革
唐代 《千金要方》:
正骨手法:腰脊痛导引法 独活寄生汤 《外台秘要》: 补养宣导,注重护理 “饮食了勿即卧,久坐气病,令人腰疼痛。又曰大便 勿强努,令人腰痛目涩;又笑过多,即肾转动,令人腰 痛。”
.
11
历史沿革
《内经》分类: 性质不同:折腰、腰脊强 部位及范围不同:
腰背痛、腰脊痛、腰椎痛、 腰尻痛、腰股痛、腰腹痛、腰胁痛
.
12
历史沿革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 能,肾将惫矣。”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内经》还分别叙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并提 出病因以虚、寒、湿为主。
.
33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2、分清病邪的性质 3、审查脏腑虚实 4、注意经络部位 5、辨别在气在血 6、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
34
辨外感与内伤
病机
发病 特点 病因
症状
外感腰痛
内伤腰痛
外邪侵袭,腰部过度劳累,常表 现为瘀血阻滞经脉
痛起于暴,疼痛明显,终日不衰
年老体虚,或后天烦劳过 度,七情内伤,气血亏乏, 腰府失养
.
21
病因病机
2、闪挫坠堕,瘀阻脉络
跌仆外伤 久病
体位不正 腰部用力不当
摒气闪挫
气滞血瘀
腰 瘀血留着腰部
痛
.
22
病因病机
3、肾精亏虚,腰府失养
先天禀赋不足 劳累过度 久病体虚 年老体衰 劳欲过度
腰
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 痛
.
23
病因病机
1、病位:腰府
2、涉及脏腑:肾,与肝脾有关 3、病理特点:
5、辅助检查
.
2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26
.
27
.
28
1. 腰1 2. 腰2 3. 腰3 4. 腰4 5. 腰5 6. 胸12 7. 第12肋 8.骶髂关节 9.骶骨 10.骶(骨)孔 11.髂骨 12. 骨盆 13.耻骨上支 14. 耻骨联合
.
29
类证鉴别
主症
腰痛
腰软
背部十二肋骨以下至 腰部软弱无力。多伴发 髂嵴以上一侧或两侧, 育迟缓,头项软弱、手 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 足瘫痿,甚则鸡胸龟背
腰
肢体关节
.
31
类证鉴别
3、腰痛与腰酸 腰酸:腰部酸楚不适。 腰痛可伴有腰酸,腰酸一般不会伴发腰痛。 腰酸可发展为腰痛
.
32
类证鉴别
4、腰痛与淋证 淋证:腰腹突发绞痛,尿中带血,或尿中时
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 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等,可有放射痛。 腰痛是石淋的重要兼症。
等,少有腰部酸痛。
病性
虚证、实证均可见, 以虚证为主
发病人群 人群广泛,多见于中 老年人。
多虚证 多发生在婴幼儿中
.
30
类证鉴别
主症
病性 病位
腰痛
痹病
背部十二肋骨以下至 肌肉、筋骨、关节发生 髂嵴以上一侧或两侧,酸痛、麻木、重着、屈 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
变形灼热疼痛。
虚证、实证均可见, 多实证,或虚实夹杂 以虚证为主。
.
13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
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 劳汗出,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腹重如带五 千钱。”
治宜散寒祛湿, 甘姜苓术汤主之。
.
14
历史沿革
隋代《诸病源候论》:“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二 曰风痹,…三曰肾虚,…四曰暨腰,坠堕伤腰,是以痛。 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
“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 “凡诸痛皆属火,寒凉药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诸痛不可用 参,补气则痛愈甚。”
明代
《景岳全书》:
“此言皆未当也,盖凡劳伤虚损而阳不足者,多有气虚之证,何 为参不可用?又如火聚下焦,痛极而不可忍者,速宜清火,何为 寒凉不可用?但虚中夹实不宜用参者有之,虽有火而热不甚,不 宜过用寒凉者亦有之。”
肾虚为本, 风、寒、湿、热、瘀血、气滞为标 4、病性:外感多实,内伤多虚
.
24
诊断
1、症状:局部症状、放射症状、全身症状
2、特点:其疼痛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 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痛如 锥刺,按之痛甚。
3、病史: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及劳损等病史。
4、诱因:劳累,闪挫,受邪是反复发病的诱因。
由来也渐,疼痛悠悠,屡 发不已
风寒湿热各有所因
行立不支,阴阳气血,定 有所偏,
属湿,腰部重痛,卧时不能转侧, 多伴有脏腑虚损证候。 行时重痛无力; 属寒者,腰部冷痛,得热则舒; 属湿热者,腰部热痛,遇冷痛减
.
35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2、分清病邪的性质:风、寒、湿、热 3、审查脏腑虚实:
.
18
历史沿革
清代 风腰痛、寒腰痛、湿腰痛、痰腰痛、肾虚腰
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
.
19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经脉痹阻 2、闪挫坠堕,瘀阻脉络 3、肾精亏虚,腰府失养
.
20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经脉痹阻
居处潮湿 涉水冒雨 湿衣裹身 劳作汗出当风 衣着冷湿 暑夏贪凉
寒湿 湿热 暑热
腰 腰部经脉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
.
4
.
5
.
6
.
7
.
8
范围
1、脊柱疾病 2、脊柱旁软组织疾病 3、脊神经根受刺激所致的腰痛 4、内脏疾病
.
9
.
10
历史沿革
首见于《内经》,专篇论 述。
《素问.刺腰痛论》认为: 腰痛属足六经之病,
详细介绍了足三阳经、足 厥阴经、足少阴经、解脉、 阳维之脉等经络发生病变 时引起腰痛的各种症状及 治疗方法。
腰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1
腰的定位:背部第十二 肋骨以下至髂嵴以上的 软组织部位。
腰:为肾之府。
腰的活动度
.
2
前屈75°~90° 后伸30° 左右侧弯20°~35° 旋转度30°
.
3
概述
指腰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疼痛为主要症 状的一类疾病,常兼有背、腿、胁、腹、膝 等部位疼痛,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在多种 疾病过程当中。
.
16
历史沿革
宋代
《太平圣惠方》: 杜仲、肉桂、附子、鹿角、续断、狗脊、桑寄生、菟丝子; 萆薢、五加皮、虎骨、秦艽、牛膝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夫腰痛虽属肾虚,亦涉三因所致;在 外则脏腑经络受邪,在内则忧思恐怒,以致房劳坠堕,皆能致 之。” 酒剂:牛膝酒、杜仲酒 青娥丸
.
17
历史沿革
元代 《丹溪心法·腰痛》归纳腰痛的病因:
肾经虚损,风冷乘之。
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博,故腰 痛也。
分类:卒腰痛、久腰痛
.
15
历史沿革
唐代 《千金要方》:
正骨手法:腰脊痛导引法 独活寄生汤 《外台秘要》: 补养宣导,注重护理 “饮食了勿即卧,久坐气病,令人腰疼痛。又曰大便 勿强努,令人腰痛目涩;又笑过多,即肾转动,令人腰 痛。”
.
11
历史沿革
《内经》分类: 性质不同:折腰、腰脊强 部位及范围不同:
腰背痛、腰脊痛、腰椎痛、 腰尻痛、腰股痛、腰腹痛、腰胁痛
.
12
历史沿革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 能,肾将惫矣。”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内经》还分别叙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并提 出病因以虚、寒、湿为主。
.
33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2、分清病邪的性质 3、审查脏腑虚实 4、注意经络部位 5、辨别在气在血 6、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
34
辨外感与内伤
病机
发病 特点 病因
症状
外感腰痛
内伤腰痛
外邪侵袭,腰部过度劳累,常表 现为瘀血阻滞经脉
痛起于暴,疼痛明显,终日不衰
年老体虚,或后天烦劳过 度,七情内伤,气血亏乏, 腰府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