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容性独立性完全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上,在公理化集合论建立、“罗素悖论”被化解 以后,同一个庞加莱就打过比喻,说:现在“罗素悖论”这 样的“狼”是被圈在外面了,但圈内有没有隐藏的“狼”, 并不知道。
19
3)数学的任务不能仅仅是逻辑推理
数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形式化的逻辑推理,还必须 对外界进行观察和研究,不断用对客观世界的新发现 来丰富数学;而这些新的发现,可以是不能使用原来 的数学知识去证明的。
24
如用另一种方式把该系统扩大:不是增加第五公设, 而是增加下边的公理(称为罗巴契夫斯基公理):过直线 外一点,至少能作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从而可作无 穷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这样就产生了非欧几里得几何的系统(叫罗氏几何, 也叫双曲几何)。在这一系统内,“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 180°”的命题,就可以被证否。而“三角形三内角之 和小于180°”的命题,却可以得到证明。
所谓不可判定命题,是指该命题和其反 命题都不能由该系统中的公理推导出来。
(A与非A都能导出叫“不相容”,A与非 A都不能导出叫“不完全”)】
4
二、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
1.关于 数学证明 与 科学证明 的再认识
公理+逻辑推理 假说+观察、实验 (主观符合客观)
不能推翻
可能推翻
5
数学证明是依靠逻辑推理导出结论,定理一经证明就永远是对的, 除非发现证明本身有误。
1903年的“罗素悖论”,曾对此给以“当头棒喝”,引起了历史 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虽然危机后来由集合论的公理化而局部化解了。
18
但哥德尔的两条定理出世以后,有谁敢说,数学已经 得到严格的基础了?相反,现在比较有共识的看法是,关于 “数学基础”的问题,很可能不会有一个最终的、为一切人 所接受的解决。
20条公理,分为五组:关联公理,顺序公理,合同公理,平行公理,连续公理。
形式的公理化方法在逻辑上的要求,是满足相容性、独 立性和完全性。
2
1.相容性:不允许从公理系统推出矛盾 2.独立性:每一个公理不可由其它公理
推出 3.完全性:该形式系统中所有命题都能
判定真伪
3
【含有“不可判定命题”的系统是不完全 的。
32
33
2.确定性并未丧失
不敢苟同“数学丧失了确定性”的原因有二: 1)哥德尔定理乃至“确定性的丧失”,本身是非常确定 的,是用非常确定的数学方法得出的非常确定的结果。 2)是的,数学的“确定性”不是绝对的,是有局限性的; 但这种局限性不是含糊的,数学是“非常确定”地阐明了自 己的不确定性。即,局限性在哪里,是“确定的”。
14
当然,这里所说的“自我指谓”,与罗素悖论 的“自我指谓”还不完全一样,因为形式的公理化 方法本来就是自成系统的。所以这种“自我指谓” 的毛病,来自公理系统自身。
这表明,公理化方法确有局限性,公理化方法 在逻辑方面的三大基本要求,本身是无法完全满足 的。
15
5.哥德尔的重大贡献
哥德尔的两条定理可以说是所有数学定理中 最具重要意义的定理之一。由此,人类对于宇 宙的认识和对于数学地位的认识,被迫作出了 根本性的改变:数学不再是精确论证的顶峰, 不再是绝对真理的化身,数学也有它自己的局 限性。
25
如果再用另一种方式把该系统扩大:不是增加第五公 设,而是增加下边的公理(不妨称为黎曼公理):过直线 外一点,不能作任何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这样就产生了另一种非欧几何的系统(叫黎曼几何, 也叫椭球几何)。在这一系统内,“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 180°”的命题,就可以被证否,而“三角形三内角之 和大于180°”的命题,却可以得到证明。
1963年,科恩又证明,“连续统假设”在ZF系 统中是独立的,即不能从其它公理导出。这样,如果把 “连续统假设”的否命题加进该系统中也是相容的,不会 导出矛盾。我们把这样扩充后得到的公理化集合论,叫非 康托集合论。
28
3.用非形式的数学方法去“补救”
刚才说的扩大形式系统,仍是采用“形式系统”的 方法去“补救”数学,希望每一个具体的命题(在扩大的 形式系统中)总可以证明或证否。这样,虽然不是在同一 个形式系统中做到的,人们也可以满足了。
16
具体地,哥德尔的贡献可以简要地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把“正确”与“可证明”区别开来
按照哥德尔的定理,任一个形式系统中都存在不可判定的命题。而 逻辑里的排中律告诉我们:一个命题A和它的否命题非A必有一个是正 确的;现在又说:对于不可判定命题A,A和非A在系统中都不可证明。 这就表明:“正确”与“可证明”是两回事,而且“正确”弱于“可证 明”――“可证明”一定“正确”,“正确”不一定“可证明”。
6
这些,是我们过去的认识。但是,形式的、公理化的、逻辑的推理方 法确实是无懈可击吗?数学真理一定是绝对真理吗?
1931年,年仅25岁的奥地利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哥德尔(Kurt .Godel 1906年-1978年)在《数学物理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数学原 理》和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的论文。他当时在维也纳大学。 论文刚发表时并未受到重视,但仅过了几年,就被数学界认为是数学和 逻辑的基础方面的划时代文献。哥德尔的论文提出了公理化方法的局限 性,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哥德尔证明了两个重要的定理,即哥德尔第 一定理和哥德尔第二定理。
12
4.问题的核心仍是“自我指谓”
在讲集合论的“罗素悖论”时,我们提到过“含有自 身的集合”这样的词句,说明过该悖论的要害是“自我 指谓”,即命题中又说到命题本身。
还有“说谎者悖论”的要害也是“自我指谓” (说谎者说: “这句话是谎话”,则,说“这句话是实话”将导致这句话是谎话, 说“这句话是谎话”又将导致这句话是实话,左右为难)(命题中 有“这句话”一词)。
例如,观察、实验、实践等等方法。
30
5.数学家并未失去信心,也未停止工作
数学的逻辑基础,虽然从20世纪三十年代起就由哥德尔定理发 现了问题,但数学仍然有力地解决着各种实际问题,发挥着越来越大 的作用。卫星上了天,人类也登上月球。数学不但得到认可,而且深 入各个角落。这与17世纪微积分诞生以后的情形很相似。当时,虽 然有“贝克莱悖论”,但数学仍然有力地解决着机械、航海、天文等 各领域的大量实际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句话是不能证明的。” 该悖论要害也是“自我指谓” 。
13
哥德尔第一定理说,相容的体系中存在不可判定的命 题。这就是,如果只从体系内去判断体系里的命题,这就 是“自我指谓”。古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也是这个道理。
哥德尔第二定理说,公理体系的相容性不能在体系中 被证明。这就是,如果只想从体系中去证明体系本身的相 容性,这就是“自我指谓”。俗话说:“老王卖瓜,自卖 自夸”。人们不能只听他自己的宣传,就判定他的瓜是好 的;也不能只从公理体系自己的逻辑推理,就推出体系自 己的相容性来。
哥德尔第一定理是说,在一个相容的形式系统内,有该系统无法 证明也无法证否的命题。但根岑想到,在一个扩大的形式系统中该命题 是可能被证明或证否的。这使我们找到了“补救”数学的途径。
21
2.扩大形式系统去“补救”
上面“算术相容性”被证明的例子,使我们了解了 公理化方法的局限性和补救的一种办法:对每一个具体的 公理化形式系统,总有不可判定的命题;但是,适当扩大 这个形式系统,又可以证明或证否该命题。
“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全性”的观点
1
一、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全性
组织、表述数学知识和理论的经典方法,往往是形式的 公理化方法,即从一批公理、定义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 到一系列结论(称为命题、定理或推论)的方法。
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5条公理;5条共设;119个定义;465个命题 1899年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几何对象的深刻抽象;公理系统的逻辑要求
而其它学科的证明,往往是在某些依据下提出一种假说,当观察和 实验与该假说相符,就成为假说成立的证据。如果该假说不仅能描述已 知的现象,而且能预见未知的事实,就成为假说成立的更强的证据。证 据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假说就改称为理论而被人们接受。
观察和实验是可能出错的,或者可能是不精确的,从而只能提供近 似的证据,导出相对正确的理论。所以其它学科的理论,可能在后来会 被证明是错的,从而导致科学上的革命,以至用新理论去代替旧理论。 数学证明却与此不同,数学证明不是依赖于观察和实验,而是依赖于逻 辑,所以,数学证明具有“绝对的意义”。
26
例2)关于“连续统假设”
在康托的集合论的系统内,有一个“连续统假设”, 是说,“无穷势中可数无穷势是最小的势,连续统势是 次小的势”。证明这一命题为真,被列为希尔伯特23 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后来的研究表明,“连续统假 设”在上述系统内,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否。
27
1933年,哥德尔证明,把“连续统假设”加进该 系统(集合论的ZF系统)中是相容的,不会导出矛盾。 我们把这样扩充后得到的公理化集合论,叫康托集合论。
7
8
2.哥德尔第一定理:对于包含自然数 系的任何相容的形式体系S,S中都有不 可判定命题,从而该体系是“不完全”的。
(这里,“包含自然数系”不是特别的要求, 一般的形式体系都包含自然数系。)
9
哥德尔第一定理表明,相容的体系一 定是不完全的,这太令人吃惊了!
例如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未被证明,也 未被推翻,它是不可判定的命题吗?那样我 们就永远也不能证明它了!
这为数学研究大大拓宽了视野。
20Fra Baidu bibliotek
三、对数学如何“补救”
1.算术相容性的证明
“算术相容性”,本来在希尔伯特的“元数学”体系中是一个不 可判定命题,但是根岑(Gentzen,Gerhard,1909年-1945年)在193 6年证明了它。
根岑是扩大了希尔伯特的元数学中所允许采用的逻辑而应用了 超限归纳法,从而完成了这一证明。
所以说,数学家并未因数学基础的问题尚未解决而失去信心,也从 来没有停止他们的数学工作。
31
四、《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1.克莱因的一本材料丰富的书
美国著名数学家M•克莱因1980年出版了一本 名为《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的书。 这是一本材料十 分丰富的书。这本书早已有了中译本。
但对这一书的书名,有不少数学家说:“实在不敢 苟同”。
22
例1)关于非欧几何
对欧几里得的第五公设,在“去掉第五公设的欧 氏几何系统”内,用欧氏几何的其它公理公设,不能 证明、也不能证否。“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180°” 这一命题,也是 既不能证明又不能证否的命题。
23
现在,把该形式系统扩大,增加第五公设:过直线外 一点,能作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样就产 生了欧几里得几何的系统。在这一系统内,“三角形三内 角之和为180°”的命题,就可以得到证明。
但是,除了形式的方法外,也还可以有非形式的数学 方法,去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例如构造的方法、问题的 方法。我们是否可以用非形式的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以 “补救”数学呢?
29
4.用非数学的方法去“补救”
数学是为认识宇宙产生的,但解决宇宙中的问题, 判断一个命题的真伪,除了数学的方法外,还可以有非数 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我们总可以一步步前进,逐渐 地认识世界。
这就是说,公理化体系对逻辑的三条最基本的要求—— 相容性、独立性、完全性,是无法同时满足的。
公理化体系大厦的基础崩塌了!
11
据说,哥德尔对“形式化”方法的怀疑, 是受到一个 有名的悖论的启发
说谎者悖论:“这句话是谎话。” 哥德尔的模仿:“这句话是不能证明的。”
启发:任何形式系统中都有这样的命题 ——在该系统中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否
10
3. 哥德尔第二定理:对于包含自然数系的任何相
容的形式体系S,“S的相容性”是不可判定的。 只有有穷个命题的体系,“体系的相容性”原则上是可
以判定的;但包含自然数系的形式体系中有无穷个命题(因为 自然数有无穷多个),而哥德尔又证明了:对于包含自然数系的 任何相容的形式体系S,“S的相容性”是不可判定的。
这是极其深刻的:一方面把逻辑真与“主观符合客观”之谓真,区 别开来了;另一方面,又把逻辑真与逻辑的可证明区别开来了。
17
2)清醒地提出 “‘数学基础’的问题能否彻底解决”
的问题
从17世纪起,数学家就在寻求“数学基础”,极限理论和实数 理论的建立,康托的集合论,希尔伯特的公理化思想,使人们看到了解 决这一问题的希望,以致1900年庞加莱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宣称 “完全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
19
3)数学的任务不能仅仅是逻辑推理
数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形式化的逻辑推理,还必须 对外界进行观察和研究,不断用对客观世界的新发现 来丰富数学;而这些新的发现,可以是不能使用原来 的数学知识去证明的。
24
如用另一种方式把该系统扩大:不是增加第五公设, 而是增加下边的公理(称为罗巴契夫斯基公理):过直线 外一点,至少能作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从而可作无 穷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这样就产生了非欧几里得几何的系统(叫罗氏几何, 也叫双曲几何)。在这一系统内,“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 180°”的命题,就可以被证否。而“三角形三内角之 和小于180°”的命题,却可以得到证明。
所谓不可判定命题,是指该命题和其反 命题都不能由该系统中的公理推导出来。
(A与非A都能导出叫“不相容”,A与非 A都不能导出叫“不完全”)】
4
二、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
1.关于 数学证明 与 科学证明 的再认识
公理+逻辑推理 假说+观察、实验 (主观符合客观)
不能推翻
可能推翻
5
数学证明是依靠逻辑推理导出结论,定理一经证明就永远是对的, 除非发现证明本身有误。
1903年的“罗素悖论”,曾对此给以“当头棒喝”,引起了历史 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虽然危机后来由集合论的公理化而局部化解了。
18
但哥德尔的两条定理出世以后,有谁敢说,数学已经 得到严格的基础了?相反,现在比较有共识的看法是,关于 “数学基础”的问题,很可能不会有一个最终的、为一切人 所接受的解决。
20条公理,分为五组:关联公理,顺序公理,合同公理,平行公理,连续公理。
形式的公理化方法在逻辑上的要求,是满足相容性、独 立性和完全性。
2
1.相容性:不允许从公理系统推出矛盾 2.独立性:每一个公理不可由其它公理
推出 3.完全性:该形式系统中所有命题都能
判定真伪
3
【含有“不可判定命题”的系统是不完全 的。
32
33
2.确定性并未丧失
不敢苟同“数学丧失了确定性”的原因有二: 1)哥德尔定理乃至“确定性的丧失”,本身是非常确定 的,是用非常确定的数学方法得出的非常确定的结果。 2)是的,数学的“确定性”不是绝对的,是有局限性的; 但这种局限性不是含糊的,数学是“非常确定”地阐明了自 己的不确定性。即,局限性在哪里,是“确定的”。
14
当然,这里所说的“自我指谓”,与罗素悖论 的“自我指谓”还不完全一样,因为形式的公理化 方法本来就是自成系统的。所以这种“自我指谓” 的毛病,来自公理系统自身。
这表明,公理化方法确有局限性,公理化方法 在逻辑方面的三大基本要求,本身是无法完全满足 的。
15
5.哥德尔的重大贡献
哥德尔的两条定理可以说是所有数学定理中 最具重要意义的定理之一。由此,人类对于宇 宙的认识和对于数学地位的认识,被迫作出了 根本性的改变:数学不再是精确论证的顶峰, 不再是绝对真理的化身,数学也有它自己的局 限性。
25
如果再用另一种方式把该系统扩大:不是增加第五公 设,而是增加下边的公理(不妨称为黎曼公理):过直线 外一点,不能作任何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这样就产生了另一种非欧几何的系统(叫黎曼几何, 也叫椭球几何)。在这一系统内,“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 180°”的命题,就可以被证否,而“三角形三内角之 和大于180°”的命题,却可以得到证明。
1963年,科恩又证明,“连续统假设”在ZF系 统中是独立的,即不能从其它公理导出。这样,如果把 “连续统假设”的否命题加进该系统中也是相容的,不会 导出矛盾。我们把这样扩充后得到的公理化集合论,叫非 康托集合论。
28
3.用非形式的数学方法去“补救”
刚才说的扩大形式系统,仍是采用“形式系统”的 方法去“补救”数学,希望每一个具体的命题(在扩大的 形式系统中)总可以证明或证否。这样,虽然不是在同一 个形式系统中做到的,人们也可以满足了。
16
具体地,哥德尔的贡献可以简要地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把“正确”与“可证明”区别开来
按照哥德尔的定理,任一个形式系统中都存在不可判定的命题。而 逻辑里的排中律告诉我们:一个命题A和它的否命题非A必有一个是正 确的;现在又说:对于不可判定命题A,A和非A在系统中都不可证明。 这就表明:“正确”与“可证明”是两回事,而且“正确”弱于“可证 明”――“可证明”一定“正确”,“正确”不一定“可证明”。
6
这些,是我们过去的认识。但是,形式的、公理化的、逻辑的推理方 法确实是无懈可击吗?数学真理一定是绝对真理吗?
1931年,年仅25岁的奥地利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哥德尔(Kurt .Godel 1906年-1978年)在《数学物理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数学原 理》和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的论文。他当时在维也纳大学。 论文刚发表时并未受到重视,但仅过了几年,就被数学界认为是数学和 逻辑的基础方面的划时代文献。哥德尔的论文提出了公理化方法的局限 性,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哥德尔证明了两个重要的定理,即哥德尔第 一定理和哥德尔第二定理。
12
4.问题的核心仍是“自我指谓”
在讲集合论的“罗素悖论”时,我们提到过“含有自 身的集合”这样的词句,说明过该悖论的要害是“自我 指谓”,即命题中又说到命题本身。
还有“说谎者悖论”的要害也是“自我指谓” (说谎者说: “这句话是谎话”,则,说“这句话是实话”将导致这句话是谎话, 说“这句话是谎话”又将导致这句话是实话,左右为难)(命题中 有“这句话”一词)。
例如,观察、实验、实践等等方法。
30
5.数学家并未失去信心,也未停止工作
数学的逻辑基础,虽然从20世纪三十年代起就由哥德尔定理发 现了问题,但数学仍然有力地解决着各种实际问题,发挥着越来越大 的作用。卫星上了天,人类也登上月球。数学不但得到认可,而且深 入各个角落。这与17世纪微积分诞生以后的情形很相似。当时,虽 然有“贝克莱悖论”,但数学仍然有力地解决着机械、航海、天文等 各领域的大量实际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句话是不能证明的。” 该悖论要害也是“自我指谓” 。
13
哥德尔第一定理说,相容的体系中存在不可判定的命 题。这就是,如果只从体系内去判断体系里的命题,这就 是“自我指谓”。古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也是这个道理。
哥德尔第二定理说,公理体系的相容性不能在体系中 被证明。这就是,如果只想从体系中去证明体系本身的相 容性,这就是“自我指谓”。俗话说:“老王卖瓜,自卖 自夸”。人们不能只听他自己的宣传,就判定他的瓜是好 的;也不能只从公理体系自己的逻辑推理,就推出体系自 己的相容性来。
哥德尔第一定理是说,在一个相容的形式系统内,有该系统无法 证明也无法证否的命题。但根岑想到,在一个扩大的形式系统中该命题 是可能被证明或证否的。这使我们找到了“补救”数学的途径。
21
2.扩大形式系统去“补救”
上面“算术相容性”被证明的例子,使我们了解了 公理化方法的局限性和补救的一种办法:对每一个具体的 公理化形式系统,总有不可判定的命题;但是,适当扩大 这个形式系统,又可以证明或证否该命题。
“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全性”的观点
1
一、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全性
组织、表述数学知识和理论的经典方法,往往是形式的 公理化方法,即从一批公理、定义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 到一系列结论(称为命题、定理或推论)的方法。
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5条公理;5条共设;119个定义;465个命题 1899年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几何对象的深刻抽象;公理系统的逻辑要求
而其它学科的证明,往往是在某些依据下提出一种假说,当观察和 实验与该假说相符,就成为假说成立的证据。如果该假说不仅能描述已 知的现象,而且能预见未知的事实,就成为假说成立的更强的证据。证 据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假说就改称为理论而被人们接受。
观察和实验是可能出错的,或者可能是不精确的,从而只能提供近 似的证据,导出相对正确的理论。所以其它学科的理论,可能在后来会 被证明是错的,从而导致科学上的革命,以至用新理论去代替旧理论。 数学证明却与此不同,数学证明不是依赖于观察和实验,而是依赖于逻 辑,所以,数学证明具有“绝对的意义”。
26
例2)关于“连续统假设”
在康托的集合论的系统内,有一个“连续统假设”, 是说,“无穷势中可数无穷势是最小的势,连续统势是 次小的势”。证明这一命题为真,被列为希尔伯特23 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后来的研究表明,“连续统假 设”在上述系统内,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否。
27
1933年,哥德尔证明,把“连续统假设”加进该 系统(集合论的ZF系统)中是相容的,不会导出矛盾。 我们把这样扩充后得到的公理化集合论,叫康托集合论。
7
8
2.哥德尔第一定理:对于包含自然数 系的任何相容的形式体系S,S中都有不 可判定命题,从而该体系是“不完全”的。
(这里,“包含自然数系”不是特别的要求, 一般的形式体系都包含自然数系。)
9
哥德尔第一定理表明,相容的体系一 定是不完全的,这太令人吃惊了!
例如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未被证明,也 未被推翻,它是不可判定的命题吗?那样我 们就永远也不能证明它了!
这为数学研究大大拓宽了视野。
20Fra Baidu bibliotek
三、对数学如何“补救”
1.算术相容性的证明
“算术相容性”,本来在希尔伯特的“元数学”体系中是一个不 可判定命题,但是根岑(Gentzen,Gerhard,1909年-1945年)在193 6年证明了它。
根岑是扩大了希尔伯特的元数学中所允许采用的逻辑而应用了 超限归纳法,从而完成了这一证明。
所以说,数学家并未因数学基础的问题尚未解决而失去信心,也从 来没有停止他们的数学工作。
31
四、《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1.克莱因的一本材料丰富的书
美国著名数学家M•克莱因1980年出版了一本 名为《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的书。 这是一本材料十 分丰富的书。这本书早已有了中译本。
但对这一书的书名,有不少数学家说:“实在不敢 苟同”。
22
例1)关于非欧几何
对欧几里得的第五公设,在“去掉第五公设的欧 氏几何系统”内,用欧氏几何的其它公理公设,不能 证明、也不能证否。“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180°” 这一命题,也是 既不能证明又不能证否的命题。
23
现在,把该形式系统扩大,增加第五公设:过直线外 一点,能作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样就产 生了欧几里得几何的系统。在这一系统内,“三角形三内 角之和为180°”的命题,就可以得到证明。
但是,除了形式的方法外,也还可以有非形式的数学 方法,去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例如构造的方法、问题的 方法。我们是否可以用非形式的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以 “补救”数学呢?
29
4.用非数学的方法去“补救”
数学是为认识宇宙产生的,但解决宇宙中的问题, 判断一个命题的真伪,除了数学的方法外,还可以有非数 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我们总可以一步步前进,逐渐 地认识世界。
这就是说,公理化体系对逻辑的三条最基本的要求—— 相容性、独立性、完全性,是无法同时满足的。
公理化体系大厦的基础崩塌了!
11
据说,哥德尔对“形式化”方法的怀疑, 是受到一个 有名的悖论的启发
说谎者悖论:“这句话是谎话。” 哥德尔的模仿:“这句话是不能证明的。”
启发:任何形式系统中都有这样的命题 ——在该系统中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否
10
3. 哥德尔第二定理:对于包含自然数系的任何相
容的形式体系S,“S的相容性”是不可判定的。 只有有穷个命题的体系,“体系的相容性”原则上是可
以判定的;但包含自然数系的形式体系中有无穷个命题(因为 自然数有无穷多个),而哥德尔又证明了:对于包含自然数系的 任何相容的形式体系S,“S的相容性”是不可判定的。
这是极其深刻的:一方面把逻辑真与“主观符合客观”之谓真,区 别开来了;另一方面,又把逻辑真与逻辑的可证明区别开来了。
17
2)清醒地提出 “‘数学基础’的问题能否彻底解决”
的问题
从17世纪起,数学家就在寻求“数学基础”,极限理论和实数 理论的建立,康托的集合论,希尔伯特的公理化思想,使人们看到了解 决这一问题的希望,以致1900年庞加莱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宣称 “完全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