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篇章结构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类
1.【提问常见用语】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 用”;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③“结合 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1、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2、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 辑思路。
译文:杏花村里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瘦竹为朋疏梅为友就是我的家。春天深耕浅种, 秋日收获庄稼。喝新酿的水酒,尝新打来的鲜鱼,还有自养的鸡、猪,新摘的竹笋藤芽。 客人到来用家常饭招待,僧侣造访烹煮谷雨时采摘的香茶。闲空时节自己修炼丹砂。
【答案】开头两句点出居住环境的风物,清悠闲雅。三至五句写自享劳动成果的满足和喜
。
15
【例题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以景作结,借“深山” “夕照”“秋雨”等意象,营造凄凉的氛围,含蓄委婉地表 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给人想象空间。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本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请简要分析。
沉迷于春色,可春天却已归去;绿窗内,有人还在唱着挽留春天的歌曲。试问春到 了何处?花飘落,黄莺也沉默不语。我的内心充满愁思,茫茫的雾霭笼罩着树木。 傍晚时分,西楼的帘外下起稀疏的小雨,我只好到梦中去寻觅春天的脚步。
(1)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 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例题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
。
12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 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1.“今古河山无定据”,起句即言自己的感受,抒发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总 领全词,点明主旨,并奠定悲慨的感情基调。 2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⑴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 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 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译文: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 户人家。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 日的鲜花。
(2)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
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
特点。
。
14
5、对关键字词语结构作用的考查
【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答案】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
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
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
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
5
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 积的尘埃。
【答案】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 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
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以“微风”为线索,通过微风的形象,表 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
。
6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作具体说明。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微风吹开院门又 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
。
7
3、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刘敞)
望湖楼晚景(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构上起什么作用?
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你我 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离别之后,让人怎
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
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 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湾, 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
(1)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 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 了艺术效果。
【答题常用术语】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2、首句:总领(全 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 势、承上启下等。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①确定结构思路;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表达效果 (情感、主旨)。
。
2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 房 春 事 岑参
(2)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 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
10
【例题4】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悦,洋溢着丰衣足食之乐。最后三句写交往。 和赋闲的乐趣。
4
【例题3】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 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 趱:赶快。③ 苫:用草覆盖。
【答案】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
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从而表达了
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
3
双调·水仙子·自足 杨朝英 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
(1)在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2)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上承“同在京城”,短暂的 相聚;“散”字下启“送别”。更能突出词人的离愁别绪。
。
11
4、对开头结尾特点的考查
【例题1】(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 见鸿雁踪影。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 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 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 的旷达之情。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春暖花开的时候听到了杜鹃的叫声,秋天有月亮的晚上看到了南飞的大雁。人与人 之间的交情像云一样稀薄,风景逝去就像箭一样快。留下买花的钱,快快地弄好桑
园。用茅草盖好几间房子,肥壮的秧苗长好了种几块地。床头放一本被人冷落的陶 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的杜甫诗篇。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 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从前愁苦凄凉的
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 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秋天微微的雨丝与寒冷的天空相映显得若有若无,我悠闲地登上重楼倚栏欣赏秋色。 只见山色葱茏,树色苍翠,或青或黛,有浅有深,真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答案】 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 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风吹来,不知从何处带来一阵幽香,蓦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样淡妆素雅,
俏然而立。我顿时如遇梅花仙子一般,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
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会尽,梅花也会片片凋
落,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答案】开头三句紧扣标题,突出“寻”字。“冬前冬后”写作者寻梅时间之长, “溪北溪南”“树头树底”写寻梅之勤,“几村庄”“两履霜”写寻梅之艰。这三 句表现了作者寻梅不获而焦急、失望的心情。 ,为后文寻得梅花后的喜悦作铺垫。 9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 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注]1、杏花村:多指卖酒处。2、篘:过滤。3、旋:刚刚。 说说这首元曲的构思脉络。 注释①瘦竹疏梅处士家:隐士居住在瘦竹疏梅的掩映之间。瘦竹:竹子细长故称瘦竹。
疏梅:指梅花。处士:未出仕为官的人。 ②收成罢:庄稼收获完了 。③酒新篘(chō u):酒刚刚滤出。 ④鱼旋打:鱼刚刚打出。旋:刚刚。⑤豚(tún):小猪,这里泛 指猪。 ⑥谷雨茶:谷雨时节采的茶,此时的茶叶最新嫩。
。
8
【例题2】阅读下面的元散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 (gǎo mèi)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开头三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冬前冬后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 树丛中上下寻觅,都未见到梅花的踪迹,寻梅不遇,沮丧地立于山头,忽然一阵寒
1.【提问常见用语】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 用”;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③“结合 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1、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2、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 辑思路。
译文:杏花村里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瘦竹为朋疏梅为友就是我的家。春天深耕浅种, 秋日收获庄稼。喝新酿的水酒,尝新打来的鲜鱼,还有自养的鸡、猪,新摘的竹笋藤芽。 客人到来用家常饭招待,僧侣造访烹煮谷雨时采摘的香茶。闲空时节自己修炼丹砂。
【答案】开头两句点出居住环境的风物,清悠闲雅。三至五句写自享劳动成果的满足和喜
。
15
【例题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以景作结,借“深山” “夕照”“秋雨”等意象,营造凄凉的氛围,含蓄委婉地表 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给人想象空间。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本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请简要分析。
沉迷于春色,可春天却已归去;绿窗内,有人还在唱着挽留春天的歌曲。试问春到 了何处?花飘落,黄莺也沉默不语。我的内心充满愁思,茫茫的雾霭笼罩着树木。 傍晚时分,西楼的帘外下起稀疏的小雨,我只好到梦中去寻觅春天的脚步。
(1)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 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例题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
。
12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 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1.“今古河山无定据”,起句即言自己的感受,抒发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总 领全词,点明主旨,并奠定悲慨的感情基调。 2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⑴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 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 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译文: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 户人家。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 日的鲜花。
(2)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
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
特点。
。
14
5、对关键字词语结构作用的考查
【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答案】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
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
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
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
5
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 积的尘埃。
【答案】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 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
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以“微风”为线索,通过微风的形象,表 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
。
6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作具体说明。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微风吹开院门又 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
。
7
3、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刘敞)
望湖楼晚景(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构上起什么作用?
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你我 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离别之后,让人怎
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
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 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湾, 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
(1)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 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 了艺术效果。
【答题常用术语】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2、首句:总领(全 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 势、承上启下等。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①确定结构思路;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表达效果 (情感、主旨)。
。
2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 房 春 事 岑参
(2)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 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
10
【例题4】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悦,洋溢着丰衣足食之乐。最后三句写交往。 和赋闲的乐趣。
4
【例题3】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 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 趱:赶快。③ 苫:用草覆盖。
【答案】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
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从而表达了
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
3
双调·水仙子·自足 杨朝英 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
(1)在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2)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上承“同在京城”,短暂的 相聚;“散”字下启“送别”。更能突出词人的离愁别绪。
。
11
4、对开头结尾特点的考查
【例题1】(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 见鸿雁踪影。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 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 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 的旷达之情。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春暖花开的时候听到了杜鹃的叫声,秋天有月亮的晚上看到了南飞的大雁。人与人 之间的交情像云一样稀薄,风景逝去就像箭一样快。留下买花的钱,快快地弄好桑
园。用茅草盖好几间房子,肥壮的秧苗长好了种几块地。床头放一本被人冷落的陶 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的杜甫诗篇。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 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从前愁苦凄凉的
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 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秋天微微的雨丝与寒冷的天空相映显得若有若无,我悠闲地登上重楼倚栏欣赏秋色。 只见山色葱茏,树色苍翠,或青或黛,有浅有深,真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答案】 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 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风吹来,不知从何处带来一阵幽香,蓦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样淡妆素雅,
俏然而立。我顿时如遇梅花仙子一般,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
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会尽,梅花也会片片凋
落,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答案】开头三句紧扣标题,突出“寻”字。“冬前冬后”写作者寻梅时间之长, “溪北溪南”“树头树底”写寻梅之勤,“几村庄”“两履霜”写寻梅之艰。这三 句表现了作者寻梅不获而焦急、失望的心情。 ,为后文寻得梅花后的喜悦作铺垫。 9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 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注]1、杏花村:多指卖酒处。2、篘:过滤。3、旋:刚刚。 说说这首元曲的构思脉络。 注释①瘦竹疏梅处士家:隐士居住在瘦竹疏梅的掩映之间。瘦竹:竹子细长故称瘦竹。
疏梅:指梅花。处士:未出仕为官的人。 ②收成罢:庄稼收获完了 。③酒新篘(chō u):酒刚刚滤出。 ④鱼旋打:鱼刚刚打出。旋:刚刚。⑤豚(tún):小猪,这里泛 指猪。 ⑥谷雨茶:谷雨时节采的茶,此时的茶叶最新嫩。
。
8
【例题2】阅读下面的元散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 (gǎo mèi)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开头三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冬前冬后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 树丛中上下寻觅,都未见到梅花的踪迹,寻梅不遇,沮丧地立于山头,忽然一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