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与厂方设计布局

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与厂方设计布局
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与厂方设计布局

2.2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图1:注射剂生产流程图

由图1,注射剂生产流程图可以看出:

注射剂生产流程[4]主要包含以下工序:原料领料工序,要求领料人员进行原料品种、批号的复核。原料经过拆外包工序,由一般区经传递窗消毒和灭菌后,传递至十万级暂存称量间存放。称量工序,要求操作人员准确对衡器进行校验,进行称量时要求双人二次复核品种、批号和质量并做好标识。配液工序要求操作人员应完全遵守并按照生产指令和生产工艺卡片执行配液的各项操作,依此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中间品(半成品)。半成品经取样交质保部检测,检测标准依据《兽药典》[5]半成品检验检测合格后,药液被送入灌装工序。

内包材领料工序,要求领料人员复核瓶子外观和规格。经过拆外包后,由一般区经传递窗传至十万级洗瓶间,由洗瓶机进行洗瓶。西林瓶经超声清洗后进行烘干灭菌工序,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和实际生产需要进行洗瓶,根据生产要求,合理控制洗瓶数量,待灭菌冷凉瓶后,由十万级经传递窗转移至万级灌装间进入灌封工序。灌封工序为灌装和加塞操作,其主要要求是最大限度保证装量均匀度。灌装加塞后由传送带送至十万级扎盖间,进行扎盖工序后,进行最终灭菌工序,按照每种产品的灭菌工艺要求灭菌。灯检工序要求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灯检,应明确标识待灯检品的品种、批号,灯检后的合格与不合格品,杜绝混批事故出现。灯检合格后,进行贴签。

外包装材料领料工序,其主要要求准确复核标签规格和批准文号。依据生产

贴 签 湿热灭菌 灯 检 包 装 装 箱 入 库

拆外包 原 料 配 液 称 量 灌 封药液 西林瓶 拆外包 洗 瓶 烘干灭菌

扎 盖

库房领料 批

指令进行打印标签和合格证,经复核无误后进行贴签。贴签工序要求按统一整齐美观标准进行贴签。包装后进行装箱,装箱要求产品按顺序摆放并放置合格证。包装完毕后进行入库。

3.生产车间介绍

3.1车间平面布局

图2:注射剂车间平面布局图

由图2,注射剂车间平面布局图可以看出:

注射剂车间包含非洁净区的普通区和洁净区的十万级区和万级区[6]。非洁净区(普通区)与洁净区的十万级区间人流通道设有缓冲间,物流通道设有传递窗,洁净区内不同洁净级别间,十万级区与万级区间同样设有缓冲间和传递窗。

非洁净区和洁净区分别配有各自级别内且独立的其他房间有洁具洗、洁具存和器具洗、器具存,以及洗衣间和整衣间。其中洁净区的洗衣间设在十万级区,万级服在洗衣间(十万级)洗衣后,经低温烘干臭氧灭菌柜(双扉互锁)灭菌后,由后门整衣间(万级)取出并整衣备用。

此外,普通区的地面为灰色环氧树脂涂层,十万级区为绿色环氧树脂自流平,万级区为黄绿色环氧自流平。

3.2物流通道

图3:物流通道平面图

由图3,物流通道平面图可以看出:

原料主要由非洁净区的拆外包间(普通区)经传递窗至洁净区的称量间(十万级),由称量间(十万级)经传递窗至配液间(十万级)。

内包材主要由非洁净区的拆外包和理瓶间(普通区)经传递窗至洁净区的洗瓶间(十万级),由洗瓶间(十万级)经干热灭菌烘箱至凉瓶间(万级),凉瓶间(万级)经传递窗至灌封间(万级)。

灌封间后,其中大容量注射剂由灌封间(万级)经输送带至扎盖间(十万级),由扎盖间(十万级)经传递窗至灭菌前室(普通区);小容量注射剂由灌封间(万级)经传递窗至扎盖间(十万级),再经传递窗至灭菌前室(普通区);灭菌后室、灯检室、外包间均是普通区。

3.3人流通道

图4:人流通道平面图

由图4,人流通道平面图可以看出:

生产操作人员由门厅经转换凳换普通区工作鞋后,员工各自进入一更(男女相互独立的普通衣室),更换为普通区工服;在普更内设有洗手池和烘干器,其中普通区生产操作人员洗手烘干后即可经普通区走廊各自进入岗位进行生产准备工作。

洁净区内生产操作人员洗手烘干后进入缓冲室,经缓冲室进入二更(十万级更衣室),二更前后门为双门电子互锁,更换十万级工服后;进入缓冲手消毒间,缓冲手消毒间为三门电子互锁,即男、女二更后门和十万级走廊门有且只被允许有一个门被打开。

十万级走廊通向洗瓶间、称量间、配液间、工具洗存间、洁具洗存间、化验室、洗衣整衣间和三更(万级无菌衣间),十万级走廊安装有安全门(配安全锤)通向普通区走廊。十万级走廊内装有安全疏散标识和应急照明灯。

万级生产操作人员经三更着无菌衣后,进入万级缓冲间,缓冲间有一门通向万级整衣间,由缓冲间进入万级走廊。万级走廊通向灌封间、凉瓶间。万级走廊

同样安装有安全门(配安全锤)通向十万级走廊。万级走廊内同样装有安全疏散

标识和应急照明灯。

氯甲烷的生产

一、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 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 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 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 氟里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二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甲醇氢氯化制甲烷流程如图10-5所示。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1)电解 本项目电解铝生产采用熔盐电解法:其主要生产设备为预焙阳极电解槽,项目设计采用大面六点进电SY350型预焙阳极电解槽。铝电解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氧化铝、氟化铝和冰晶石,原料按工艺配料比例加入350KA 预焙阳极电解槽中,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在945-955℃温度下,将一定量砂状氧化铝及吸附了电解烟气中氟化物的载氟氧化铝原料溶解于电解质中,通过炭素材料电极导入直流电,使熔融状态的电解质中呈离子状态的冰晶石和氧化铝在两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氧化铝不断分解还原出金属铝——在阴极(电解槽的底部)析出液态的金属铝。 电解槽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式如下: 2323497094032CO Al C O Al +?-+℃ ℃直流电 在阴极(电解槽的底部)析出液态的金属铝定期用真空抬包抽出送往铸造车间经混合炉除渣后由铸造机浇铸成铝锭。电解过程中析出的O 2同阳极炭素发生反应生成以CO 2为主的阳极气体,这些阳极气体与氟化盐水解产生的含氟废气、粉尘等含氟烟气经电解槽顶部的密闭集气罩收集后送到以Al 2O 3为吸附剂的干法净化系统处理,净化后烟气排入大气。被消耗的阳极定期进行更换,并将残极运回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处置。吸附了含氟气体的截氟氧化铝返回电解槽进行电解。 电解槽是在高温、强磁场条件下连续生产作业,项目设计采用大面六点进电SY350型预焙阳极电解槽,是目前我国较先进的生产设备。电解槽为6点下料,交叉工作,整个工艺过程均自动控制。电解槽阳极作业均由电解多功能机组完成。多功能机组的主要功能为更换阳极、吊运出铝抬包出铝、定期提升阳极母线、打壳加覆盖料等其它作业。 (2)氧化铝及氟化盐贮运供料系统 氧化铝及氟化盐贮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贮存由外购到厂的氧化铝和氟化盐 ,并按需要及时将其送到电解车间的电解槽上料箱内。

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过 程控制程序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保证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以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中各工序控制。 3.相关责任 纯水制作部负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归口管理。 办公室及仓库负责生产物资的采购和保管。 纯水检验室负责本程序中质量特性的检验和验证。 4.工作程序 纯净水生产工艺规程

4.2.1准备工序 4.2.1.1将环境卫生和车间内部卫生达到六面洁净,地面每天用水冲洗。 4.2.1.2所有操作人员均必须取得上岗证,无上岗证一律不得上岗。 4.2.1.3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工艺纪律以及卫生制度。 4.2.2生产过程 4.2.2.1严格按照逆渗透制水设备操作程序,按步骤操作,并详细记录《纯水 站运行数据记录》中的各项技术参数。 4.2.2.2开启臭氧发生器,向纯水箱中充加臭氧,利用循环泵使臭氧与纯水充 分混溶,达到有效的杀菌效果。 4.2.2.3将空桶在水桶预处理间一次清洗水池中,内外壁作预处理。 4.2.2.4将作预处理后的空桶在清洗车间用洗桶机再清洗一遍。 4.2.2.5灌装、消毒、封盖,使用专用灌装设备,严禁操作人员直接接触灌装 瓶、瓶盖等,同时严格按下列步骤进行: 4.2.2.穿戴工作鞋、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按照工序操作。 4.2.2.灯检时,细观察水桶内部水质情况,只准有微小气泡,不准有其它杂 质。 4.2.2.贮存、灌装成品放置成品车间。 4.2.2.在贮存过程中,定期紫外线照射,杀灭空气中的各种有害细菌。 纯净水生产作业指导书 4.3.1制水设备开机程序(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许入内)。 4.3.1.1先查看一遍所有开关是否在所在位置。 4.3.1.2开启总电源。 4.3.1.3将控制开关打开。 4.3.1.4按原水启动按钮,开启原水增压泵,待浓水出水口流出水时,再同时 启动①和②,机器系统开始工作。 4.3.1.5观察整台设备是否转动正常,从声、光等方面看,同时将滤前压、滤 后压及一、二级反渗透系统的各数据记录在《纯水站运行数据记录》 中。

氯甲烷的合成

编号:No.40 课题: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授课内容: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氯甲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 ●了解甲醇为原料生产产品新技术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对比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特点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影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主要因素有哪些? ●绘出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氯甲烷的生产 一、概述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 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氟里

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包装机械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钣金件工艺 机加工生产加工工艺 钣金车间工艺要求流程 (1)钣金车间可根据图纸剪板下料,在相应位置冲孔和剪角剪边。以前工序完成后进行折弯加工;第一步必须进行调整尺寸定位,经检查后进行下一步折弯工艺。折弯后经检查合格组焊;组焊要求必须在工装和模型具下进行组焊。根据图纸要求焊接深度和点处焊接。焊点高度不得超过设计要求、焊机工艺要求;2mm以下必须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和氩弧焊接。不锈钢板必须用氩弧焊。焊接件加工成形后进行校整,经检查符合图纸要求后进行下一步打磨拉丝。打磨必须以

量角样板进行打磨,不得有凸出和凹缺。拉丝面光吉度必须按图纸要求进行。 (2)外协碳钢件表面处理喷漆工艺要求:喷沙或氧化面积不得小于总面积的95%,除去沙和氧化液进行表面防锈喷漆和电镀处理。经底部处理后再进行表漆加工,表漆加工必须三次进行完成。喷塑厚度不得小于0.35mm。钣金件经检验合格后进厂入半成品库待装。 (3)入库件摆放要求:小件要求码齐入架存放。大件必须有间隔层,可根据种类整齐存放。 机加件加工流程: (1)机加工件工艺要求;原材料进厂由质检部进行检验,根据国家有关数据进行检测,进厂材料必须检测厚度、硬度、和其本几何尺寸。 (2)下料;根据图纸几何尺寸加其本加工量下料,不得误差太大。 (3)机床加工;根据零件图纸选择基本定位面进行粗加工、精加工,加工几何尺寸保留磨量。 (4)铣床加工;根据零件图纸选择基本刀具装入刀库,在加工过程中注意更换刀库刀具,工件要保整公差。 (5)钳工;机加件加工完成后根要求进行画线钳工制做,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用中心尖定位。大孔首先打小孔定位再用加工大孔。螺纹加工要在攻丝机进加工,不得有角度偏差。螺纹孔加工后螺栓要保

纯水车间桶装水生产工艺流程

纯水车间桶装水生产工艺流程 1. 水处理:原水—多介质预处理—活性炭—软水器—精密过滤器(三组)—R反渗透(一级、二级)—灌装泵—紫外线杀菌—灌装线。 2. 桶装水灌装线:人工上桶—拔盖机—自动上水—内外桶清洗消毒灌装机—上桶盖—贴批号套膜—热缩机—灯检—卸桶。 3. 水源准备:桶装水是由两个二级水箱的水灌制完成的,为了保证灌装谁的充足供给,必须前一天晚上把连接灌装泵的二级水箱注满水,与此同时,把此水箱底下的连接另一个二级水箱的阀门关上,水箱上的进水阀门也顺之转向另一个二级水箱,这样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供水。开始制桶装水时,必须先查看所有二级水箱阀门是否恢复原样,在保证不影响设备用水的前提下,可以把连接EDI水箱的阀门截上。电主箱打开电工箱后,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把控制灌装泵和空压机泵的阀门逐一合上后,关上电工箱门并锁上。 4. 桶装水生产线准备:每次生产桶装水时,先把盖进行消毒,要求爱尔施消毒片每次溶解30片后倒入消毒桶(约50L水)内对盖进行30分钟以上浸泡后,放掉污水必须用纯净水对盖进行清洗数遍,方可使用。 5. 两消毒水箱分别注入自来水(每水箱约200L)第一水箱为自来水清洗,第二水箱为消毒清洗,要求用爱尔施50片溶解后方可倒入水箱内。 6. 打开机器总开关检查“紧急停止”钮是否开启(2个),电工箱内电源是否处在打开位置,再用钥匙打开控制电源,一切准备就绪后,

回到机房,再次对机器进行各项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把灌装泵打开,再把二级开关按钮转向手动,最后按住灌装机器

“启动”按钮,3秒钟后机器启动,进行桶装水灌制。操作间以外上桶,卸桶由专人完成。 7. 在生产水的过程中,由于灌装水的用水量较大,机器启动频繁,要求工作人员最少每10分钟队机房巡视一次,如果设备用水与车间灌装用水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保证设备用水。 注:在灌制过程中机器出现任何异常现象必须先停机再进行解决操作。挂盖儿出现脱落时,必须由传送带把桶传出后方可手动上盖操作,如违规操作出现问题。 药剂科—制水车间 2016.06.03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香肠工艺流程图 辅料验收原料肉验收 原料暂存肥膘解冻 精肉解冻水切丁辅料暂存分割热水漂洗1 漂洗2 加水绞肉 肠衣验收、暂存(处理)灌装、结扎 (包括猪原肠衣和蛋白肠衣) 咸水草、麻绳验收、暂存浸泡漂洗3 冷却 内包装 装箱、入库 出货

香肠加工工艺说明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原料肉验收、暂存化验室、仓库 按照原料肉验收程序进行,并要求供应商 提供兽药残留达标保证函及兽医检疫检 验证明 辅料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肥膘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肠衣验收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 肠衣处理腊味加工间天然猪肠衣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冲洗,人造肠衣灌装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润湿 咸水草、麻绳 验收 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暂存仓库 浸泡腊味加工间咸水草、麻绳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浸泡使之变软 解冻解冻间肉类解冻分 割间 ≤18℃、18~20h恒温解冻间空气解冻 分割分割台、刀具肉类解冻分 割间 将原料肉筋键、淋巴、脂肪剔除、并分割 成约3cm小肉块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漂洗2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加工用水漂洗,将肉的污血冲洗干净 绞肉绞肉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12℃以下,采用Φ5mm孔板 肥膘切丁切丁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切成0.5cm长的立方

漂洗1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水温45-60℃,洗去表面游离油脂、碎肉 粒 灌装、结扎灌肠机香肠加工间按产品的不同规格调节肠体长度,处理量800~1200kg/h ,温度≦12℃ 漂洗3 水池香肠加工间水温45~60℃,清洗肠体表面油脂、肉碎 冷却挂肠杆预冷车间12℃下冷却0.5~1小时,中心温度≦25℃ 内包装真空机、电子 秤、热封口机 内包装间 将待包装腊肠去绳后按不同规格称重,装 塑料袋、真空包装封口 装箱、入库扣扎机、电子 秤 外包装间、成 品仓库 将真空包装的产品装彩袋封口,按不同规 格装箱、核重、扣扎放入成品库并挂牌标 识。

啤酒生产流程图及说明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包装四个工序。现代化的啤酒厂一般已经不再设立麦芽车间,因此制麦部分也将逐步从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中剥离。) 一个典型的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不包括制麦部分): 注:本图来源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管敦仪主编《啤酒工业手册》一书。 图中代号所表示的设备为: 1、原料贮仓 2、麦芽筛选机 3、提升机 4、麦芽粉碎机 5、糖化锅 6、大米筛选机 7、大米粉碎机 8、糊化锅 9、过滤槽 10、麦糟输送 11、麦糟贮罐 12、煮沸锅/回旋槽 13、外加热器 14、酒花添加罐 15、麦汁冷却器 16、空气过滤器 17、酵母培养及添加罐 18、发酵 罐 19、啤酒稳定剂添加罐 20、缓冲罐 21、硅藻土添加罐 22、硅藻土过滤机 23、啤酒精滤机 24、清酒罐 25、洗瓶机 26、灌装机 27、杀菌机 28、贴标机 29、装箱机 (一)制麦工序 大麦必须通过发芽过程将内含的难溶性淀料转变为用于酿造工序的可溶性糖类。大麦在收获后先贮存2-3月,才能进入麦芽车间开始制造麦芽。 为了得到干净、一致的优良麦芽,制麦前,大麦需先经风选或筛选除杂,永磁筒去铁,比重去石机除石,精选机分级。 制麦的主要过程为:大麦进入浸麦槽洗麦、吸水后,进入发芽箱发芽,成为绿麦芽。绿麦芽进入干燥塔/炉烘干,经除根机去根,制成成品麦芽。从大麦到制成麦芽需要10天左右时间。 制麦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为:筛(风)选机、分级机、永磁筒、去石机等除杂、分级设备;浸麦槽、发芽箱/翻麦机、空调机、干燥塔(炉)、除根机等制麦设备;斗式提升机、螺旋/刮板/皮带输送机、除尘器/风机、立仓等输送、储存设备。 (二)糖化工序 麦芽、大米等原料由投料口或立仓经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等输送到糖化楼顶部,经过去石、除铁、定量、粉碎后,进入糊化锅、糖化锅糖化分解成醪液,经过滤槽/压滤机过滤,然后加入酒花煮沸,去热凝固物,冷却分离 麦芽在送入酿造车间之前,先被送到粉碎塔。在这里,麦芽经过轻压粉碎制成酿造用麦芽。糊化处理即将粉碎的麦芽/谷粒与水在糊化锅中混合。糊化锅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金属容器,装有热水与蒸汽入口,搅拌装置如搅拌棒、搅拌桨或

纯净水生产——工艺流程

纯净水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矿泉水水厂水处理设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措施 工艺流程方案 (1)第一级预处理系统:采用石英沙介质过滤器,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水中含有的泥沙、铁锈、胶体物质、悬浮物等颗粒在20μm以上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自动过滤系统,采用进口品牌自动控制阀,系统可以自动(手动)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设备配备有自我维护系统,降低维护费用。 (2)第二级预处理系统:采用果壳活性炭过滤器,目的是为了去除水中的色素、异味、生化有机物、降低水的余氨值及农药污染和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污染物。自动过滤控制系统,采用进口品牌自动控制阀,系统可以自动(手动)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 (3)第三级预处理系统:采用优质树脂对水进行软化,主要是降低水的硬度,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水垢)并可进行智能化树脂再生。自动过滤系统,采用进口品牌自动软水器,系统可以自动(手动)进行反冲洗。 (4)第四级预处理系统:采用双级5μm孔径精密过滤器(0.25吨以下为单级)使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使水的浊度和色度达到优化,保证RO系统安全的进水要求。 (5)纯净水设备主机:采用反渗透技术进行脱盐处理,去除钙、镁、铅、汞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物质及其他杂质,降低水的硬度,脱盐率98%以上,生产出达到国家标准的纯净水。 (6)杀菌系统:采用紫外线杀菌器或臭氧发生器(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提高保质期。为提高效果,应使臭氧与水充分混合,并将浓度调整到最佳比。 (7)一次冲洗:采用不锈钢半自动冲瓶机对瓶子的内、外壁进行清洗,清洗的水量可调。 矿泉水水处理设备-水 厂矿泉水设备 天然矿泉水厂建厂要 求、矿泉水引水工艺、曝气 工艺、过滤和消毒工艺、充 气工艺、灌装工艺、洗瓶工 艺、矿泉水工艺流程及其生

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指导教师:崔孝玲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原料:有机硅副产质量浓度为30%的盐酸甲醇液体,纯度99.9% 含小于0.5%(质量)水蒸汽。 2、重点设计: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和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3、生产时间:8000小时 4、设计基本数据 氯化氢提馏过程: (1)提馏塔操作压力0.16MPa(绝压,以下同); (2)原料酸常温进料,进料温度20'C; (3)原料酸质量浓度30%,稀盐酸产品质量浓度21%; (4)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 一氯甲烷合成系统给定的工艺数据为: (1)反应器温度1500C,压力0.14MPa(绝压,以下同); (2)一、二级冷凝器压力0.13MPa; (3)甲醇进料温度20℃,压力0.15MPa; (4)氯化氢进料温度20℃,压力。.15MPa; (5)甲醇汽体过热温度120 ℃,压力0.15MPa; (6)返回反应器的循环液压力0.15MPa; (7)离开二级冷凝器的气体温度40 ℃; (8)甲醇的总转化率90%(摩尔); (9)进料甲醇和氯化氢的摩尔比1;1.1; 5、建厂地点:兰州 二、设计工作内容(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文献概述 第三部分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1设计范围及技术方案的确定 3.2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3.2.1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系统 3.2.2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第四部分氯化氢提馏工艺设计计算 4.1提馏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4.1.1计算模型 4.1.2计算步骤

4.1.3计算结果 4.2提馏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4.2.1填料提馏塔 4.2.2一级冷凝器 4.2.3二级冷凝器 4.2.4塔底再沸器 4.2.5浓酸预热器 4.3提馏塔内件设计计算 4.3.1.进料液体分布器 第五部分氯甲烷合成系统设计计算 5.1合成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5.2合成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第六部分主要参考资料 第七部分外文文献翻译(2篇) 三、绘制设计图 1. 机绘带主要控制点的氯化氢提馏工艺流程图一张(A1); 2. 手绘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的物料平衡图一张(A2); 3. 机绘提馏塔的工艺尺寸图一张(A2)。 四、设计进程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汤月明.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简介.中国氯碱.2001 [2] 方源福.甲醇氢氯化技术.中国氯碱通讯1989 [3] 乐晓兵.Stauffer化学公司甲烷氯化物技术.中国氯碱.1996 [4]俞潭洋.甲醇液氯法联产氯代甲烷的工艺特点及其发展前景.上海化工.1998 [5] 艾米.日本有机硅工业发展动向.化工新型材料.1990 [6]黄立道.我国有机硅单体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中国化工信息.2000 [7] 郑建军.我国三大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发展概述.化工新型材料.1999 [8] 幸松民.加速我国的有机硅单体工业.中国化工.1997 [9]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氯碱工业理化常数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 [10] Gustin J L. Safety of chlorine production and chlorination processes[J]. Chemical Health and Safety, 2005, 12(1):5-16

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doc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系部:石油与化学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化工1032 学号:G201040232 姓名:

前言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制剂,在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氯甲烷还常常作为中间体或者是反应组分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型正在日益的扩大。作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基础原料,氯甲烷成本占甲基氯硅烷成本的40%,氯甲烷生产的经济模化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表明我们存在的距离。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有机硅的生产与发展已经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高氯甲烷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盐酸合成氯甲烷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本设计经过对比国内外各使用的生产方法、经济技术上的分析及根据国内综合情况,最终选择了甲醇氢氯化法的生产方法。

目录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一氯甲烷的应用 第三节国内外甲烷氯化物的发展概况 1.3.1国内 1.3. 2国外 第二章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节生产方法的选择 2.1.1气—液相非催化法 2.1.2 气—液相催化法 2.1.3气—固相催化法 第二节甲醇氢氯化法生产原理 第三节物料衡算 第四节热量衡算 2.4.1.进料口 2.4.2塔顶 2.4.3塔釜

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 沸点: -24.2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密度(空气=1): 1.78 密度 0.9159g/cm3 18C时溶解度280ml/水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 溶解性: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临界温度(℃): 143.8 临界压力(MPa): 6.68 燃烧热(kj/mol): 685.5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气可分解。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 <-50 自燃温度(℃): 632 爆炸下限(V%): 7.0 爆炸上限(V%): 19.0

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工艺流程图

1纯净水生产工艺流程图(之1/2) 控制要求 提供符合GB5750要求的水源,有动、 静态检测 并有记录 目的:提供优良的原水 20T 不锈钢罐,有的空气呼吸器,每半年进行一次清洗消毒, 每周进行水微生物和理化检测 目的:积蓄原水,除去原水中泥沙 控制要求 不锈钢罐,每7天进行一次正洗和 反洗 每周进行一次水微生物和理化检测,每半年消毒一次。 目的:除去水中较大的有机物及其它 异物

控制要求 不锈钢外壳, 两组共14支 5um 滤芯 , 每6个月更换一次或滤芯压差大于时更 换 目的:过滤大颗粒杂质,保护RO 膜, 加阻垢剂主要是包裹水中 的Ga 2+、Mg 2+离子,使之不易堵塞 RO 膜孔 36根陶氏膜,树脂外壳,正常情况下二年半清洗一次或当一、二 泵压后压一、二级浓水压差大于1MPa 时,应对RO 膜进行清洗 (参见作业 文件) 目的:截留进水中 的杂质,离子和有机物及病毒等 30根陶氏膜,树脂外壳,每三年进行一次清洗或当一、二泵压后压一、

二级浓水压差大于1MPa 时,应对RO 膜 进行清洗 目的:将水电导率降 为10us/cm 以内,除去水中异物 不锈钢罐,每季度进行一次清洗消毒 目的:贮存过滤后的水,确保生产连 续性 4T 不锈钢罐,臭氧浓度~,每小时记录 臭氧在线值 目的: 杀灭水中微生物,防止二次污染 不锈钢管罐,原则上每6个月进行一次清洗消毒 目的:保持臭氧浓度 接下页

纯净水生产工艺流程图(之2/2) 接上页 控制要求 钛滤芯,30根滤芯直径,外壳不锈钢,每6个月清洗一次 目的:过滤杂质及微生物残渣 全不锈钢自动灌装机,机时产量 900桶 /小时 目的:生产出合格的 成品水 目视,双灯检台,分别检测桶内桶底和桶身及漂浮物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说明

1 9 10 12 2 11 13 3 14 4 15 5 16 17 8 7 6 18 至提升机工艺流程设备编号及名称 编号名称 1 永磁筒 2 圆筒初清筛 3 电动三通 4 锤片粉碎机 5 吸尘罩 6 栅筛 7 下料斗 8 斗式提升机 9 风帽 10 组合脉冲除尘器 11 叶轮式闭风机 12 双轴桨叶混合机 13 自动闸门 14 料位器 15 手动闸门 16 螺旋喂料器 17 电子秤 18 刮板输送机 工艺流程图

19 23 20 24 21 25 22 26 工艺流程设备编号及名称编号名称 19 环模制粒机 20 空压机 21 双层冷却器 22 对辊破碎机 23 振动分级筛 24 离心通风机 25 离心集尘器 26 自动打包机 集尘袋

生产流程图工艺说明 一.原料粉碎 需粉碎原料经栅筛除去较大杂质后,投放到下料斗经吸尘罩吸,其目的是降低粉尘浓度。由提升机送到永磁筒除去磁性铁杂质,再经圆筒初清筛得到合格的原料经粉碎储备仓进入粉碎机粉碎至需要大小粒度的粉料 小学少先队组织机构 少先队组织由少先队大队部及各中队组成,其成员包括少先队辅导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少先队员,为了健全完善我校少先队组织,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成员的确定 1、大队长由纪律部门、卫生部门、升旗手、鼓号队四个组织各推荐一名优秀学生担任(共四名),该部门就主要由大队长负责部门内的纪律。 2、中、小队长由各班中队公开、公平选举产生,中队长各班一名(共11名),一般由班长担任,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选举。小队长各班各小组先选举出一名(共8个小组,就8名小队长)然后各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小队长几名。 3、在进行班级选举中、小队长时应注意,必须把卫生、纪律部门的检查学生先选举在中、小队长之内,剩余的中、小队长名额由班级其他优秀学生担任。 4、在班级公开、公平选举出中、小队长之后,由班主任老师授予中、小队长标志,大队长由少先队大队部授予大队长标志。 二、成员的职责及任免 1、大、中、小队长属于学校少先队组织,各队长不管是遇见该班的、外班的,不管是否在值勤,只要发现任何人在学校内出现说脏话、乱扔果皮纸屑、追逐打闹、攀爬栏杆、乱写乱画等等一些违纪现象,都可以站出来制止或者报告老师。 2、班主任在各中队要对中、小队长提出具体的责任,如设置管卫生的小队长,管纪律的小队长,管文明礼貌的、管服装整洁的等等,根据你班的需要自行定出若干相应职责,让各位队长清楚自己的职权,有具体可操作的事情去管理,让各位队长成为班主任真正的助手,让学生管理学生。各中队长可以负责全班的任何违纪现象,并负责每天早上检查红领巾与校牌及各小队长标志的佩戴情况。 3、大、中、小队长标志要求各队长必须每天佩戴,以身作则,不得违纪,如有违纪现象,班主任可根据中、小队长的表现撤消该同学中、小队长的职务,另行选举,大队长由纪律、卫生部门及少先队大队部撤消,另行选举。 4、各班中、小队长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负责,表现优秀,期末评为少先队部门优秀干部。

纯净水矿泉水厂生产工艺流程(图)

纯净水/矿泉水厂生产工艺流程(图): a) 原水泵 主要功能:恒定系统供水压力,稳定供水量 b) 机械过滤器 采用多次过滤层的过滤器,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水中含有的锰、铁重金属、泥沙、铁锈、胶体物质、悬浮物等颗粒在20um以上的物质,系统可以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 主要功能:保证设备的产水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c) 活性炭过滤器 采用果壳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不但可吸附电解质离子,还可以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经活性炭吸附还可使高锰酸钾耗氧量(COD)由15mg/L(02)降至2-7mg/L(02),此外由于吸附作用使表面被吸附复制的浓度增加,因而还起到催化作用,去除水中的色素、异味、大量生化有机物、降低水的余卤值及农药污染物和除去水中三卤化物(THM)以及其他的污染物。系统可以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同时,设备具有自我维护系统,运行费用很低。 主要功能: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d) 软化系统 为防止浓水端特别是RO装置最后一根膜组件浓水侧出现CACO3,MGCO3,MGSO4,CASO4,BASO4,SRSO4,SISO4的浓度大于其平衡溶解度常数而结晶析出,损坏膜原件的应有特性,在进入反渗透膜组件之前系统采用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吸附,去除水中主要硬度

成分,吸附饱和后,树脂失效,可用工业用盐进行再生树脂,使之恢复交换能力。 每套软化系统包括:软化罐、控制器(或射流器/盐泵)、盐箱及盐阀 主要功能:防止反渗透摸结垢,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e) 精密过滤器 精密过滤器用来截留预处理系统漏过的少量机械杂质。过滤器筒体采用工程塑料或SUS304材质;内装PPF滤芯。聚丙烯滤芯是一种效率高、阻力小的深层过滤元件。适用于含悬浮杂质较低(浊度小于2-5度)的水进一步净化。聚丙烯滤芯由聚丙烯纤维按一定规律缠绕在注塑聚丙烯多孔管上形成。主要功能:保证进入反渗透膜的水颗粒度小于0.1um f) 反渗透系统 反渗透装置是用足够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般是水)通过反渗透膜(或称半透膜)而分离出来,因为这个过程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因此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法能适应各类含盐量的原水,尤其是在高含盐量的水处理工程中,能获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反渗透法的脱盐率提高,回收率高,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反渗透设备在除盐的同时,也将大部分细菌、胶体及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 h)设备工艺流程图: 原水→原水增压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离子交换器→保安过滤器→多级高压泵→RO反渗透系統→纯水箱→全自动桶/瓶水灌装生产线→包装→入库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

精心整理甲烷氯化物 简介 甲烷氯化物是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发展历史 1847年弗雷泽用丙酮漂粉法首先小批量生产了麻醉用 甲烷氯化物 氯仿。1893年缪勒和杜波依斯提出用二硫化碳液相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192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采用甲烷直接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直到1937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装置投产后,甲烷氯化工艺才被广泛采用,成为生产氯甲烷的主要路线。一氯甲烷也可以由甲醇生产,此法到60年代末期已占有重要地位。 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中,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作为商品销售的量很少;四氯化碳装置在发达国家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约”)要求已被关闭(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极少部分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外,其余的均作为生产原料转化为其它产品予以消化);三氯甲烷大部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作为HCFC-22的原料逐年在增长;二氯甲烷主要用于脱漆剂、粘合剂溶剂、农药、气溶胶等的生产。 目前世界甲烷氯化物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产品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未来产量的增减也因地区而异。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将逐年减少。而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对甲烷氯化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除四氯化碳外,其他甲烷氯化物产品市场近几年均处于高速生长期,目前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甲烷氯化物行业调研报告》对甲烷氯化物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水平、上下游关联、进出口、项目投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甲烷氯化物行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市场格局和市场前景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甲烷氯化生产四种氯甲烷;另一类则是采用不同的原料专门生产四氯化碳或一氯甲烷。 甲烷氯化物的相关特性 氯甲烷制法甲烷在光或热的引发下与氯反应,其过程是: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耗

氯甲烷的生产工艺及消 耗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甲烷氯化物 简介 甲烷氯化物是包括一氯甲烷(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也称氯仿)、四氯化碳四种产品的总称,简称CMS。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 发展历史 1847年弗雷泽用丙酮漂粉法首先小批量生产了麻醉用 甲烷氯化物 氯仿。1893年缪勒和杜波依斯提出用二硫化碳液相氯化法生产四氯化碳。1 92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采用甲烷直接氯化法生产二氯甲烷。直到1937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装置投产后,甲烷氯化工艺才被广泛采用,成为生产氯甲烷的主要路线。一氯甲烷也可以由甲醇生产,此法到60年代末期已占有重要地位。 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中,一氯甲烷作为甲基氯硅烷的原料,85%以上用于有机硅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作为商品销售的量很少;四氯化碳装置在发达国家按《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约”)要求已被关闭(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极少部分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外,其余的均作为生产原料转化为其它产品予以消化);三氯甲烷大部

分用作生产HCFC-22和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作为HCFC- 22的原料逐年在增长;二氯甲烷主要用于脱漆剂、粘合剂溶剂、农药、气溶胶等的生产。 目前世界甲烷氯化物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产品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未来产量的增减也因地区而异。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将逐年减少。而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对甲烷氯化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率。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除四氯化碳外,其他甲烷氯化物产品市场近几年均处于高速生长期,目前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甲烷氯化物行业调研报告》对甲烷氯化物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水平、上下游关联、进出口、项目投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甲烷氯化物行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市场格局和市场前景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甲烷氯化生产四种氯甲烷;另一类则是采用不同的原料专门生产四氯化碳或一氯甲烷。 甲烷氯化物的相关特性 氯甲烷制法甲烷在光或热的引发下与氯反应,其过程是: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此过程得到的产品是上述四种氯化物的混合物,可通过精馏,分离为四种产物。适当调节甲烷与氯的分子比,可使四种氯化物分别达到很高的产率。但

新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图与文字说明

生产工艺管理流程 生产技术部接到产品开发需求后,进行产品开发策划并起草设计开发任务书,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业务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准备纸、油墨、印版、烫金等生产材料及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工作,材料、设备准备完成后,安排在印刷车间进行上机打样;打样过程中,由生产技术部组织业务、品质、车间等部门对打样结果进行评审,打样评审通过后,由生产技术部进行送样、签样工作(送中烟技术中心材料部),若签样不合格,需重新进行打样准备;签样完成后,生产技术部根据打样情况形成临时技术标准,品质部形成检验标准,印刷车间根据临时技术标准进生试机生产,生产产品由生产技术部送烟厂进行上机包装测试(若包装测试不通过,生产技术部需重新调整临时技术标准重新试机生产),包装测试通过后,生产技术部根据试机生产时情况形成技术标准。当月生产需求时,生产技术部按生产组织程序进行组织生产,并同时下达技术标准,印刷车间根据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工艺首检,确认各项工艺指标正确无误,进行材料及设备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准备完成后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工艺控制,生产技术部对整个生产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当工艺运行不符合要求时,通知生产技术部进行工艺调整。生产结束后,进入剥盒、选盒工序,经过挑选的烟标合格的按成品入库程序进行入库,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程序进行处理。

产品工艺管理流程图 业务部生产技术部印刷车间品质部输出记录 接到设计 更改需求 段 阶 } 改 更 计 设 { 发 开 吕 产 不通过 不通过 通过 接到设计 开发需求 产品开发策划 打样准备 送样、签样 通过 不通过 形成技术标 准(临时) 审批不通过 上机打样 形成检验标准 设计开发项目组成立 通知 产品开发任务书 段 阶 制 控 艺 工 产 生 送客户包装测试■试生产 ■ 形成技术标准 <接到生 产需求 组织生产 下达工艺标准工艺首检 材料准备设备准备 工艺监督过程质量监督 工艺改进不通过运行判定 成品质量监督 是合格 成品入库 结束 不合格 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记录 工艺检查记录表, 匚工艺记录表 工艺运行控制 剥盒、选盒 烟用材料试验评价 报告 印刷作业指导书 生产工作单 换版通知单 生产操作记录表 工艺更改通知单 成品检验记录

一种高纯度一氯甲烷的生产工艺

一种高纯度一氯甲烷的生产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7年 发明人: 于海涛, 何树栋, 张晶群, 申请人: 山东东岳氟硅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专利申请号: CN200710113228.1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纯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包括:甲醇和氯化氢经汽化过热后进入装有氧化铝催化剂的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甲烷、氯乙烷、二氯甲烷的混合物;生成的混合物进入激冷器,经激冷分离后进入酸洗塔,碱洗塔,硫酸干燥系统,压缩后制得粗一氯甲烷;粗一氯甲烷进入一氯甲烷精制塔,由塔底分离出重组分;轻组分甲烷和一氯甲烷一起蒸发至塔顶,而后经水冷和深冷,一氯甲烷液化,而未液化的甲烷则通过深冷器排空到排气洗涤塔,从而实现一氯甲烷与甲烷的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一氯甲烷。本发明采用了单塔精馏的方式,既不大量增加设备投资,又提高了一氯甲烷的含量,使其大于99.98%。 现在国内大量采用的工艺分两步: 第一步:氢氯化,甲醇与氯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一氯甲烷。 第二步:热氯化,一氯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化氢的混合物,再通过深冷、精镏分离。 主要原料单位消耗: 甲醇:0.36;液氯:1.08;98%浓硫酸:0.075;31%液碱:0.002 我知道国内有几家,我原来所在的企业(自贡鸿鹤化工)的氯气主要就是生产甲烷氯化物的。生产方法包括氢氯化和热氯化。现在的国产二氯甲烷主要有海化·巨化·梅兰·东岳·金岭·自贡 天然气法由于产品消耗高,每吨甲烷氯化物需2吨氯气,所以成产成本高,而且产品质量没有甲醇法好。天然气法生产甲烷氯化物是氯气与过量的天然气反应生成一氯、二氯、三氯和四氯,再经过除去HCL、碱洗、硫酸干燥、压缩、蒸馏得到成品。 甲醇法生产甲烷氯化物,所需氯气量低,只有天然气法的一半,产品质量好,所以甲醇法现已广泛使用。甲烷法分为氢氯化和热氯化,氢氯化是甲醇和HCL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氯甲烷,经干燥、压缩后送热氯化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和三氯和少量四氯、再经蒸馏后得到成品。 呵呵, 氯甲烷主要有气相固定床法和液相法,国内都有,并且非常成熟。应该说各有优劣,优势不在别的地方,在于甲醇的利用率,因为甲醇的成本是主要的。 而公用工程消耗,主要是蒸汽和电,而电耗又和氯甲烷的液化方法有很大关系。 工艺技术:生产氯甲烷的原料路线主要有两种:以甲烷为原料的甲烷热氯化法和以甲醇为 原料的甲醇氢氯化法。采用甲醇和氯为原料氯甲烷生产工艺。以5万吨/年氯甲烷为例,主要原材料消耗:液氯0.62万吨/年,甲醇0.8万吨/年。

工业汽车生产流程图

汽车工业制造生产流程示意图与说明 汽车生产介绍 关於汽车的生产线,特别采用一张汽车生产流程图来说明(请参阅下图)。 一、首先是利用冲床将钢板压成车的外壳,这是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它涉及汽车的 线型设计及模具的冲压设计;如果母厂不能独立完成这个步骤,那就表示该厂的生产技术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充其量只不过是个装配厂罢了。 二、等到完成车壳后,为了便於进行以后步骤中的焊接工作,通常都预将车体倒转。 三、完成初步焊接后,再将车体扶正,加装车门及车盖。 四、而后设法除去车壳上各块钢板的毛边与暗号,并将底盘预作防锈处理,以便进行车体的 喷漆。 五、以上是车体部分的制造概略过程,接著要装配大梁、防震、传动以及引擎等系统,这些 部分可以说是汽车的内脏,非常重要;尤其是引擎,更可说是汽车的心脏。 六、如果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无法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引擎的设计与制造,那就表示这个国 家的汽车工业还没有生根。上述大梁、防震、传动以及引擎等装置完成后,就可将车体由上而下吊装於其上,构成汽车的雏型。 七、剩下的工作就是汽车内部的装潢,包括玻璃、雨刷、车座等,另外再加装散热器(水箱)、 油压系统、燃料系统以及车轮等,整部车就可以算是大功告成了。 八、不过,为了保证车厂的信用与消费者的基本安全,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汽车才可 以出厂。 这些试验包括了滚桶(roller)模拟试验、防漏试验以及路试等项目,试验的主旨在於测试引擎、传动系统、操纵杆、刹车、灯光及车体测漏等性能,通过这些试验以后,汽车就可出厂销售了。

汽车的制造工艺及过程 1.铸造 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而获得产品的生产方法。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采用铸铁制成毛坯的零件很多,约占全车重量10%左右,如气缸体、变速器箱体、转向器壳体、后桥壳体、制动鼓、各种支架等。制造铸铁件通常采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为主,并与粘结剂、水等混合而成。砂型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粘合强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状并能抵御高温铁水的冲刷而不会崩塌。为了在砂型内塑成与铸件形状相符的空腔,必须先用木材制成模型,称为木模。炽热的铁水冷却后体积会缩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铸件原尺寸的基础上按收缩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应加厚。空心的铸件需要制成砂芯子和相应的芯子木模(芯盒)。有了木模,就可以翻制空腔砂型(铸造也称为“翻砂”)。在制造砂型时,要考虑上下砂箱怎样分开才能把木模取出,还要考虑铁水从什么地方流入,怎样灌满空腔以便得到优质的铸件。砂型制成后,就可以浇注,也就是将铁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浇注时,铁水温度在1250—1350度,熔炼时温度更高。 2.锻造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广泛地采用锻造的加工方法。锻造分为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自由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铁砧上承受冲击或压力而成形的加工方法(坊间称“打铁”)。汽车的齿轮和轴等的毛坯就是用自由锻造的方法加工。模型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锻模的模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