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3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黏性价格模型(sticky-price model )
答:黏性价格模型即阐述黏性价格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黏性价格指不能迅速地反映产品市场供求的变动,只能缓慢地根据产品市场状况改变而调整的价格。
黏性价格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不是价格制定者。该模型用公式表示为:()e Y Y P P α=+-,说明了产出与自然率水平的背离和物价水平与预期物价水平的背离是正相关的。
2.不完备信息模型(imperfect-information model )
答:不完备信息模型是阐述经济主体在作出经济决策时,并不能掌握所有相关信息从而影响总供给的模型。
不完备信息模型假设市场出清,即所有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可以自由调整使供求平衡,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是因为对价格暂时的错觉。此外,该模型还假设,经济中的每个供给者生产一种单一产品并消费许多产品。由于产品数量如此之多,供给者无法在所有时间中观察到所有价格。他们密切注视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但对他们消费的所有产品的价格关注较不密切。由于信息不完全,他们有时混淆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这种混淆影响了供给多少的决策,并导致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在短期的正相关关系。当物价水平发生了未预期到的上升时,经济中所有供给者都观察到了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价格的上升。他们都错误地推断,他们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他们更努力地工作,并生产得更多。
总之,不完备信息模型说明,当实际物价超过预期物价时,供给者增加其产出。由()e Y Y P P α=+-可知,当实际物价水平背离预期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自然率水平。
3.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因此,如图13-5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 ),纵轴代
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普斯曲线(PC)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图13-5 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调节经济的依据,即当失业率高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承受一定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借助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论述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以进一步解释在不同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他们既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也不同意货币主义的说法。他们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都不存在稳定的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只能是一条垂直线。
4.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
答:适应性预期是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修正以后的预期的方式。“适应性预期”这一术语由菲利普·卡甘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胀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适用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例如,某个时点的适应性预期价格P等于上一个时期的预期价格加上常数C乘以上期价格的误差。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20世纪50~60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了。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5.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
答: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可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
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在产量达到最大时,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时,当需求增加,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实际因素,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一类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即实际货币余额增加(通过LM曲线右移),导致总需求增加。
6.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答: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据经济学者解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经济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水平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工资—价格螺旋。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牟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经济学者认为,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价格完全决定于商品的供求,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控制产量来改变市场价格;而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7.牺牲率(sacrifice ratio)
答:牺牲率是指通货膨胀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所必须放弃的实际GDP的百分比。
由菲利普斯曲线得知,在短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有取舍关系,低通货膨胀率意味着高失业率;又由奥肯定理得知,失业增加,产出减少,也即降低通货膨胀是有成本的。牺牲率就是用来衡量降低通货膨胀成本的。
适应性预期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引发通货膨胀预期,而通货膨胀预期又引发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巨大的。而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如果政府能够以可信地承诺降低通货膨胀,公众理解这种承诺,并相应降低通货膨胀预期的话,那么降低通货膨胀不必经历一个高失业、低产出的时期,牺牲率是可以为零的。
尽管牺牲率的估算差别很大,但典型的估算基本在5%左右:通货膨胀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一年的GDP必须牺牲5%。
8.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
答: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之一,指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形成自己的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它的含义有三个:①作出经济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