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率的实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率的实践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老年综合科

【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方法通过组建滴水不漏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与实施对策和效果评价,充分运用科学管理工具指导完成圈组活动。

结果活动前后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外渗发生率比较,χ2=44.298,P<0.001;活动后,通过头皮钢针、浅静脉留置针、针头脱出,护士观察及巡视不够、高位药物、穿刺部位选择不理想、护士穿刺技术差,P<0.05;圈员素质显著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的管理,不仅降低外渗发生率,且增强圈组成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输液;外渗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从尊重人格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降低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率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品管圈运行程序与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我科品管圈小组由1名圈长(兼辅导员)、7名圈员组成。圈名为“滴水不漏圈”,并设有圈徽,寓意通过品管圈活动在医疗过程中用我们的爱心,温暖的双手呵护着脆弱的生命,保护静脉输液患者的外周循环,降低液体外渗率。

1.2 确定主题

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将其相似性分类成亲和图,再采用评价法对亲和图所总结出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相符、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每个维度以1-5分计分(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根据得分的高低,最终圈定了本次活动以降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发生率为主题。活动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

1.3 拟定活动计划

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程序,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品管圈活动时间共10个月,第1个月:选定主题与拟定活动计划;第2个月:现状把握与设定目标;第3个月:分析原因与制定对策;第4至第8个月:实施对策;第9个月:效果确认;第10个月:做进一步改进,巩固效果。

1.4 现状调查

根据本科室“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登记本”,采用时间收集调查分析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上报的68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进行汇总分析,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见表1,确定本次活动改善重点为输液工具不理想、巡视不够。

表1 查检数据汇总

1.5 目标设定 改善前现况把握之液体外渗发生例数共17例。

依改善前现况把握柏拉图分析前2项占了82.36%为本期活动改善重点。

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1-5分评估而推算的,本次品管圈成员 能力评分为28分,以40分为100%,计算圈员能力为70%。

改善幅度:累计百分比 82.36%×圈员能力 70%=57.65%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幅度)=17-17×57.65% =7

1.6 原因分析

QCC 小组根据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法找出680例静脉输液患者液体外渗的因素,并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经讨论分析,除患者年龄、疾病、药物因素外,头皮钢针、浅静脉留置针、针头脱出,护士观察及巡视不够、高位药物、穿刺部位选择不理想、护士穿刺技术差。见表2

表2静脉输液液体外渗因果分析示意图

静脉输液患者液体外渗 其它

药物 人

穿刺部位选

1.7制定与实施对策

QCC小组成员针对要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防范对策,然后各自通过打分评价对策的可行性、效益性、团结力,并根据打分结果采取对策。

1.7.1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在实际的日常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和就医患者的巨大数量差异,使得向每一位患者详细地解释输液外渗的预防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于血管条件好,有家属陪护的患者,进行简单说明,不可随意调整滴速,避免大幅度活动等,并请家属帮助照看。而对于血管条件差,长期病史,婴幼儿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除了对家属的详细说明出现外渗现象的判断标准,若出现外渗则立刻通知护理人员,还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争将危险降至最低。1.7.2 合理选择穿刺静脉

为减少药物化学性刺激,应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血管。对于静脉滴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选择较粗的血管;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血液病、肿瘤等患者,需建立静脉使用计划;使用有发泡作用的药物,应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背、腕和肘窝部静脉。另外,应避开病变部位的静脉,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注意个体差异及不同疾病的血管特点。除此以外,还应该遵从由远到近选择的原则。如何正确的选择血管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局部位置解剖十分熟悉,才能确保选择血管时不会出现纰漏。

1.7.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避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

观察,确保针头留在血管内]9[。

1.7.4 提高穿刺成功率

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要求,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技术,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争取一次成功。要注意避开活动量大的关节等处,且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避免出现机械损伤。若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的静脉滴注,则可对双侧肢体交替使用以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1.7.5 正确的拔针方式

输液完毕后,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切忌在按压处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

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10[。

1.7.6 局部用药保护

利用一些药物对血管的作用,使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而减少外渗,延长可输液时间,例如,使用硝酸甘油贴剂,凭借皮肤组织对硝酸甘油的良好透过吸收性,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2结果

2.1有形成果比较

2.1.1 活动前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χ2=44.29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