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阻塞性肺气肿:小叶中央型和全小叶型 2、肺动脉病变: (1)肺A内膜增厚,管腔变窄、闭塞:内膜弹力纤 维增多或断裂消失,中膜平滑肌肥大,外膜胶原纤 维增生。 (2)肺血管的毁损:严重肺气肿,肺泡间隙断裂, 融合成大泡。肺泡壁毛细血管毁损,血管床减少。 超过70%→肺A高压,肺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肺血管床的压迫:肺广泛纤维化、瘢痕、收缩, 严重肺气肿压迫肺血管床。
影响因素: a.收缩血管物质的绝对量 b.很大程度取决于局部收缩血管与舒张血管物 质比例(即TXA2/PGI2) ②组织因素: 缺氧→肺血管平滑肌膜Ca++通透性↑→ Ca++ 内流↑→肌肉兴奋-收缩偶联↑ 高碳酸血症→过多H+使血管对缺氧敏感升高 ③神经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 + 颈A窦、主 动脉体 + 交感神经儿茶酚胺升高
2、次要条件 (1)肢导联低电压 (2)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或完全性) 具有一条主要标准即可诊断,二条次要的为 可疑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 对于继发于COPD的肺动脉高压,这一标准 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71.2%,其中额面 QRS电轴≧90°的假阳性最高,若改为≧95°, 假阳性率可明显降低。 单一心电图指标对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的诊 断敏感性很低(表25-2),很少能达到50%, 多条指标综合考虑,敏感性可以明显提高,可达 70%以上。
全国肺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
1、主要条件 (1)额面平均电轴≧+90° (2)V1R/S≧1 (3)重度顺钟向转位(V5R/S≦1) (4)RV1+SV5>1.05mV (5)aVR R/S或R/Q≧1 (6)V1~3呈QS,QR或qr(需除外心肌梗死) (7)肺性P波:①P电压≧0.22mV,或②电压≧0.2mv 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或③当低电压时,P 电压>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
1、高碳酸血症: 先决条件:PaCO2和PH↓的程度及其急、缓 和体内酸碱代偿能力强弱。 PaCO2>8.0kpa(60mmHg) →脑血管扩张充血, PH<7.30 毛细血管通透性↑, 引起细胞间质水肿 2、缺氧:血乳酸↑,PH↓,ATP耗竭,Na泵 失灵,细胞内水肿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症状 早期:头痛、头晕、表情淡漠、恍惚、记忆力下 降、嗜睡、谵语、定向力下降、昏迷 晚期:脑疝
3、重组肺血管的反应性增加 4、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 (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早期代偿:右心室肥厚 晚期失代偿:超过右心室负荷→右室扩大→ 右心衰竭 其他影响因素: a.心肌缺氧、乳酸堆积、高能膦酸键合成下 降,致心肌功能下降。 b.细菌毒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c.酸碱平衡失调,电介质紊乱致心律失常。
①体液因素: 缺氧、炎症、高血流量 激活 肥大C、嗜酸C、嗜碱C、巨噬C 炎症介质
损伤
肺血管内皮C
内皮素(ET)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 内皮源性收缩因子(EDCF
收缩血管 舒张血管 组胺) 5-羟色胺(5-HT) 血管紧张素Ⅱ(AT-Ⅱ) 白三烯(LTB4.C4.D4.E4) 前列腺素F2∝(PGF2∝) 前列环素I2(PGI2) 血栓素(TXA2) + 前列腺素E1(PGE1)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八、诊断 1、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肺血管疾 病史 2、肺A高压,右心室肥厚或右心功能不全的 表现 3、相应的辅助检查支持 九、鉴别 1、冠心 2、风湿心 3、原发心肌病
十、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 1、控制感染 2、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CO2潴留 3、控制心力衰竭 ①利尿剂;②强心剂:常规剂量1/2~2/3;③血管扩 张剂;④控制心律失常。 (二)缓解期 1、呼吸锻炼 2、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①扶正因本中药 ②胸腺素、转移因子、人体丙种免疫球蛋白、多抗 甲素 十一、预后与预防
右心增大:心尖上翘或圆突,右侧可见心 前缘向前隆突,心前间隙变小。 2、心电图: 右房增大:肺型P波、高尖、顶角<70℃、 振幅≧2mm 右室增大: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 重度顺钟向转位 RV1+SVS ≧1.05mv avR呈QR型 V1~3呈R型,V4~6呈rS型,亦可见右束支传 导阻滞及低电压
3、心电向量图:主要为右心房肥大的图形 4、超声心动图: 右室内径增大≧20mm 左、右心室内径比值变小(<2.0) 右室流出道内径增宽≧30mm 5、肺阻抗血流图及其微分图检查 肺阻抗血流图的波幅及其微分波值降低,Q-B (相当于右室射血前期)时间延长,B-Y(相当 于右室射血期)时间缩短,Q-B/B-Y比值增大。 6、血气分析 7、血液检查 8、其他:如肺功能检查等。
(三)其他主要脏器损害 五、临床表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 体征:肺气肿 视 触 叩 听 心脏体征:剑突下心尖搏动,心浊音界缩小, 心音遥远;肺A区第二心音亢进(肺A高压),三尖 辨区收缩器杂音(右心室肥厚、扩大)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1、呼吸衰竭 2、心力衰竭 六、并发症 (一)肺性脑病: 诱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严重支气管痉挛,呼 吸道痰液阻塞。吸氧和镇静剂使用不当, 电解质紊乱、休克、心衰。 机理:高碳酸血症、低氧→脑水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肺原性心脏病 (Cor pulmonale)
定义:多种不同病因(主要是支气管、肺组 织、胸廓、肺动脉血管病变)导致肺 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引起右心室扩张、 肥厚。 分类:急性: 右室扩张 主要病理改变 慢性: 右室肥厚
慢性肺心病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一、定义:由于肺、胸廓或肺A血管慢性病变 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升高、肺A高压, 进而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 二、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1973~1983年全国大量资料分析) 慢支炎、COPD:最常见,84.01% 重症肺TB:5.91% 哮喘:4.44% 支扩:2.81% 胸廓畸形:1.74% 矽肺:1.21% 少见
肺动脉高压
1、标准: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 (mPAP)≥25mmHg 显性 运动时≥30mmHg 隐性 2、分类:原发性与继发性 病因与病理生理 3、分级:轻26~35mmHg 中36~45mmHg 重>45mmHg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不能解释或未知原因 1、病因 (1)遗传因素 (2)免疫因素 (3)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4)血管平滑肌钾离子通道缺陷 2、临床症状 3、实验室检查 4、治疗 (1)药物治疗(钙拮抗药、前列环素、NO) (2)心肺移植
除了上述固定标准外,心电图的动态观 察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也很有价值,如与基 础相比,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压升高, 心电轴可增加30°以上,出现一过性右束支 传导阻滞、右胸导联T波倒置或倒置加深、 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
(二)酸碱失衡及电介质紊乱 (三)心律失常 (四)休克:发生率7.4%;死亡率72% (五)消化道出血:肺心病晚期的严重并发 症之一,发生率5.7%,死亡率92.3%。 (六)DIC 七、实验室检查 1、X线: 肺A高压:右肺下A干扩张;横径≧15mm, 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1.07 肺A能明显突出或其高≧7mm
(4)肺血管的重组: 缺氧使<60μm的无肌层肺小A出现明显的肌层; 缺氧又使>60μm的肺小A中层增厚,内膜纤维增生 及其膜下出现纵行肌束,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基质 增多。 3、心脏病变:右心肥大,右室肌壁增厚,心脏扩大, 肺A圆锥膨隆,心尖圆钝。 四、发病机理: (一)肺A高压的形成 1、肺血管的器质性改变: 2、肺血管的功能性改变:较器质性因素更为重要, 尤其体液因素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占重要地位。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 脊椎病变:严重的脊椎后侧凸、TB、类风 湿 胸膜病变:胸膜广泛粘连,胸廓成形术后 致胸部脊锥畸形 神经肌肉病变:脊髓灰质炎 3、肺血管病变:甚少见
三、病理改变: 1、肺部基础疾病的病变: (1)慢支炎: a. 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溃疡、纤毛稀疏、 粘连、脱落-净化功能下降。 b. 杯状细胞:增多、肥大、分泌升高,与纤毛细 胞比值由正常1:4~5变为1:2,纤毛状细胞→杯 状细胞。 c. 基底膜:变性坏死,影响上皮营养供应,不利 修复。 d. 炎症细胞浸润:各种炎症细胞在支气管壁(主 要在粘膜表层和腺体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