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PPT2..
课程与教学论 PPT
• 预设课程重视教师要根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并传 递那些相对确定的固定的知识,把课程看作是 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
• 在师生关系上,预设课程强调教师成为课程的 设计者和控制者的角色,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 是控制和服从的关系,是传递和接受的关系。
生成课程
• 概念:生成课程是指课程内容未经预先设
定,而是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过程 中形成的一种课程形态。
生成课程的特征
• 与预成性课程相比,生成课程具有一定的 偶发性。 • 生成课程的目标强调的是在活动中形成的 目标,强调学习者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 用中所产生的自己的目标。
• 在教育内容方面,生成课程注重学习者的兴 趣和需要。 • 把学习者的经验看成是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 来源。 • 把教材看成是供学生建构、创造学习经验的 媒介、素材或工具。 • 在师生关系方面,生成课程强调教师与学习 者共同开发课程,教师是学习者学习积极的 支持者、引导者和平等的合作者。
2、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都是课程结构的重要 组成部分,两者具有互补性。 • 一般来说,预设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应处于 基础和主干的地位,生成课程处于补充地 位。预设课程是基础,生成课程是发展。 预设课程可以为生成课程奠定基础和方向。 生成课程则可以提高预设课程的针对性、 开放性和可变性。
• 预设课程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 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 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 划的落实。在这里,预设和生成都要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相对于学生的发 展,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都只是手段 和措施。
无处不在 一旦确立,难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
隐性课程存在形态
非预设隐性课程 预设隐性课程 • 没有精心的组织,课 • 经过有意识的设计和 程计划没有明确规定, 组织,以渗透方式对 对学生发展起重要作 学生产生熏陶作用。 用。 • 校园风景 • 宣传栏、板报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1.1 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强调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和价值1.2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介绍重要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和理论1.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课程设计2.1 课程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设计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2 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3 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强调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章: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2 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介绍常用的教学策略类型和选择原则强调教学策略的个性化和差异化3.3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提供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案例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有效性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思4.1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4.2 课程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3 课程反思的实践与策略提供课程反思的实践案例和策略强调课程反思在教学成长中的重要性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5.1 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5.3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第六章: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6.1 课程标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6.2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介绍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6.3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评估提供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实施与评估的案例强调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七章:课程资源与教学材料7.1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课程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7.2 教学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介绍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强调教学材料的适宜性和有效性7.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供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案例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意义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8.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介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案例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有效性8.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提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九章: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9.1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与意义解释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9.2 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联介绍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系和方法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9.3 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强调多元智能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探讨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10.2 课程与教学的创新与变革介绍课程与教学的创新和变革方向强调课程与教学创新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10.3 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探讨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强调教师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第十一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11.1 特殊教育的概念与挑战解释特殊教育的定义和面临的挑战强调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与独特性11.2 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个性化教学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1.3 特殊教育中的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提供特殊教育中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案例强调特殊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第十二章: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12.1 跨文化教育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跨文化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跨文化教育在多元社会中的作用12.2 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1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讨跨文化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强调跨文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能力第十三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13.1 终身教育的概念与理念解释终身教育的定义和理念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3.2 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13.3 终身教育中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终身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14.1 在线教育的概念与特点解释在线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在线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14.2 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互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14.3 在线教育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在线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强调在线教育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第十五章: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15.1 教育政策与改革的概念与目标解释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强调教育政策与改革对教育体系的重要性1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15.3 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挑战与前景探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强调教育改革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设计原则与方法、评价与反思、应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等。
2024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目录•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与教学环境•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与性质定义性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任务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是揭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规律,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与发展早期课程与教学思想01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02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与创新03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
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课程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实践性开放性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类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对应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选择原则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具体化03020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讲授法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效率高,但学生参与度低。
案例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讨论法实验法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最适合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能够最好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课 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以及教 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互动和 发展的规律。
其研究范围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 教育的各个阶段,以及不同类型的教 育机构、政策和实践中课程与教学的 现象和问题。
02
课程理论
课程设计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 课程理论 • 教学理论 •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与实践
01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
01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课程与 教学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 实践策略。
02
实践应用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 中得到广泛应用,帮助教 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推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改革 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教育 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 指导。
教师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培养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 ,帮助教师掌握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 。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改革
相互影响和制约
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课程 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求,而教学则要根据课程要求 进行。
课程与教学的矛盾与冲突
目标定位差异
课程设计注重整体规划和目标达成, 而教学则更关注具体实施和效果反馈 ,两者目标定位的差异可能导致矛盾 。
内容安排冲突
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可能与实际教学 需求存在差异,导致教师在教学实施 中面临选择和取程内 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清晰,形成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二章 (2)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3)对于如何组织经验,泰勒提出:
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学习经验的组织要素:基本概念、技能和价值
组织以上要素,需要遵循一定的组织原则,基础是正确认识“逻
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的关系。 结构要素。可分为3个层次:
最基本的层次由个别科目、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等组成;中间层次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模式:理论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实践操作方式的系统,是结构与功能、 形式与内容的具体统一 课程开发模式:关于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操作方式的统一
教学设计模式:关于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操作方式的统一。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课程开发与课程研究、课程设计等通用,但含义比课程设计宽泛。 由课程编制,课程建设等发展而来。 课程开发主要考虑:历史、哲学、文化、政治、心理学、经济等因素。 课程开发: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政治决策的过程,专家与权威相互作用的 过程,不单是教育学者和课程专家的工作,也是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共同 合作的事业。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 以博比特和查特斯为代表的美国教育家主张从
“功效”、“经济”的角度重新审定学校课程,并进 而提出采用科学方法开发课程的设想。
◆ 对目标模式的改善:泰勒 ◆ 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契机:1934年至1942年间,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发起的“8年
研究” 。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不同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不同的教育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代表不同 的课程组织结构和教学过程,反映课程与相关领域的不同关系。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完整版本ppt课件
容。
本课程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王本陆 男,1967年生,湖南人,教育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电子邮箱:
学术领域
1.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认识论,现代教学理论,全资源课程理论 2. 教育伦理学:教育伦理哲学,教学伦理学 3. 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校本研究 主讲课程
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
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
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
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
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
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
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的
师生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与组
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相关内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课程 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什么是课程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要点PPT课件
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 结合阅读教学的听话训练 • 听记;听问;听述 • 结合写作教学的听话训练 • 听记;听改;听评;听后感 • 口语交际中的听话训练 • 语音听辩;语义把握;表情观察;动机领悟;抗拒干扰
第46页/共60页
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 结合阅读教学的说话训练 • 复述;朗读;答问;讨论 • 结合作文教学的说话训练方式 • 口头作文;作文展读;模拟新闻 • 口语交际中的说话训练 • 课前演说;各种活动
第4页/共60页
价值意义
•丰富了教育科学 •中学语文课程及教学的理论依 据 •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
第5页/共60页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语文教育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即母语教育
学习要点: 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第6页/共60页
殊功能决定的
第34页/共60页
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 目的: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感知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 内容:
•
培养阅读兴趣
•
传授阅读知识
•
传习阅读方法
•
养成阅读习惯
第35页/共60页
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 过程:
•
文章阅读的心理过程
•
学习课文的行为阶段
• 方法:
•
绪论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 科学的一个分支 •重点掌握:研究对象
根本任务 性质特点 价值意义
第1页/共60页
研究对象
•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 及其运动 •存在的特定阶段 •包括课程与教学 •研究矛盾与运动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ppt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战略指导思想。
培养新世纪公民和现代人的英语语言素质。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
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Teaching & Learning philosophies
(4)Choose what to say: long-term memory (practice)(素养)
(5)Just say it: say sth. learned, long-term memory. ( 自动化)
(1)&(2) are often omitted by us. (3) is also omitted some times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金学军 2011.2 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节 研究和学习小学英语教学法的 意义及方法 第三节 小学英语教学法中的相关观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节 研究和学习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意义及
方法 第三节 小学英语教学法中语言观、学习观、
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评 价……);课程原理(社会要求,专业目标, 课程标准,素材选择,课程评价……)
Teaching & Learning philosophies
1.Start with listening & go on speaking (1)Listen: as much as possible, using aural
课程与教学论(课堂PPT)
.
6
▪ 5."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确定教育目标,选择 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 6.泰勒原理的贡献与局限:1)泰勒原理对目标的 强调,在世界各国课程领域发生了巨大影响,20世 纪五六十年代曾一度成为课程开发的唯一“科学” 模式(2)“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基本框架,他 确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3) 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 主张,囊括了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了 一个系统的模式,模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把握, 有人把《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称为“圣经”。 (2)泰勒原理的局限性在于: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 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 时代科学至上的印记。
.
5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里程碑: 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 1.“泰勒原理”是前人研究升华的结果,它的实践 基础主要指‘八年研究’。其主旨在于改革课程 体制。在这八年的实验研究期间,为了使每一所 学校在课程开发时有章可循,泰勒提出了课程开 发的一般程序和原理,即反映在《课程与教学的 基本原理》一书中的‘泰勒原理’。
.
3
▪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课程开发的过程解析为七个步骤:⑴通过研究社 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⑵ 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与活动,然后再继续 把它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⑶将分析成 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 列次序;⑷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 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⑸删除在校外 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 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⑹收集处理 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⑺根据儿童心 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 教顺序获得它们。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PPT课件
•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 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
14
• 由上,我们可以从学段目标中概述出低年级阅读 教学的三个重点:
.
2
绪论
历史变迁 小学语文课程的形象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特点
.
3
A.古代童蒙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 B.两汉唐宋开始重视儿童的识字教学和句读训练。 C. 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肇始于1904年1月颁布的《奏定 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部经政府正式颁布后并在全国 实行的新型学制,史称“癸卯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堂设 “中国文字”课,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设“中国文学”课 程,并在全国推行。 D.直到193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至此,一个完整显示 语文学科自身体系的法定文件正式确定。
.
31
三、教材呈现的理论依据 1.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与生理特点 2.吻合语文自身的特性 (1)汉字本身的特点 (2)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3)实践性的要求 3.遵循教材的编写理论
.
32
四、教材呈现的逻辑思路 1.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螺旋式结构 2.生字的选择与编排追求系统性 3.遵循低年级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结合
E.新课改以来,此类教材的研制又显活跃状态,出现了诸 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小学 语文教学新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论等称谓,意图体现语文教改的新理念、新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从拉伯雷小说《巨人传》(1532-1564年出 版)卡冈都亚的教育,窥见十六世纪家庭教 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
2、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弗吉里奥和培根 夸美纽斯 卢梭 巴泽多 裴斯泰洛齐 斯宾塞和赫胥黎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 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 曾对西方国家的课程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运动中, 课程教育行政所规定的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 (course of study),学校教师所创造、 学生所经验的课程叫做课程(curriculum) (佐腾学,2003)
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西罗马时代,由于政治或者其他原因,“修 辞学”、“雄辩术”为主的人文教养受到了 倡导和重视; 基于数学推理的教养与教育受到了忽视; 而众所周知,西罗马时代科学成果也不如它 的前一个时代那么繁荣。
1、古代课程的特点
分科设置 全面发展 体现了古代教育家的哲学理论和教 育思想。
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以上著作均以课程为研究对象 从课程的基本理论到课程的编制技 术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建立了独立的研究领域——课程论
二、课程实践促使课程论学科得到进一步 发展
古代 文艺复兴时期 近代美国的课程实践
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中外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课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 外国古代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希腊为 代表):“三艺”(文法、辩证法和修 辞学)——“七艺” (文法、修辞、辩 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 主张建立课程的基本原理和采取科学方 法编制课程 这是美国教育史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 部专论课程的著作,是课程研究专门化 的里程碑。
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1923 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查特斯发表了 《课程的建设》 1924年,博比特出版了第二部著作《课程编 制》 1926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公布了长达 685 页的 总结课程研究的年鉴,书名叫做《课程建设 的原则和方法》。
“课程”,英文为curriculum,指古罗马 战车竞赛的“跑道”;其词根为 currere ——“跑” ; 有“人生阅历”的含义,英文 “curriculum vitae”的中文含义是“履历 书”; 作为教育术语,出现于宗教革命后的大学 教育。1582年,荷兰的莱顿(Leiden)大 学的拉丁语文献中已经出现了这一词语。
课程的词源学解释
16世纪、17世纪,宗教革命带来了教会 和国王权力对大学的管理与控制,大学 教授和学生们将接受这种管理和控制的 教育内容称之为“课程”——学程的赛 马车道。课程带有“强制”、“管理”、 “控制”等意思;
课程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古代:教育内容 近代:出现了“课程”一词 20世纪初:杜威将教育定义为“经 验的重组”,课程=学习经验之总 体。为着提供经验的计划被后人称 之为“经验课程”
所谓“泛智”,是指一切人都能接受的 知识,包括语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泛智论主张:三个人人 人人受教育 人人均须学习一切 人人都应具有全面智慧。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课程论在教学论中。
洛克(17世纪英国教育家)提出 可感觉主义的课程理论
洛克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观念和表象是这 些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 他以唯物主义感觉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 的课程门类,如算术、几何、地理、天文、历史、 年代学、伦理学、法学、法理学、逻辑学、修辞学、 自然哲学等科目。他重视实验和观察作业,认为旅 行也是必要的教学科目。 在他的思想影响下,18世纪欧洲各国的学校 先后增设了自然科学,增加了实验设备。这一切为 学校的新变革拉开了序幕。
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古希腊崇尚和实践着的是一种“百科全书” 式的“完全教育”,一种包含人文修养和 科学修养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沈立钦,2008)” “算术、几何、音乐原理和天文学”作为 一个整体,及其神秘的“砾智”作用广为 人知。在中世纪时,被基督教徒固定为基 督教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世纪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成为惟一合法的教育。为了弥补基督教文化 与世俗文化之间的裂缝,圣奥古斯丁(354-430)用自己的权威 论述,率先为异教徒文化合法地进入基督教世界打开了大门。古 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多种自由技艺(liberal arts and liberal sciences),经过他以及其他基督徒的选择和论证,逐渐固定为 一个为神学服务的固定的教育框架“七艺”――专指文法、修 辞、逻辑、音乐、数学、几何、天文这七个学科,成为未来一千 年的课程体系。前三门总称为“三科”或“三艺”,后四门总称 为“四科”或“四艺”。“三科”是基础,学完之后才允许进入 “四科”的学习,所以,一般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进行这一阶段的 学习。 详细过程参见沈文钦论“七艺”之流变复旦教育论坛 Vol.5No.12007;
课程论的发展历史
张荣华
副教授/课程概念、阐 明课程理论、揭示课程规律、指导 课程实践的学问。 独立学科 与哲学、教育学、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论
课程是什么(概念) 课程为什么(目的) 课程有什么(内容) 课程能怎么(功能)
课程的词源学解释
3、近代美国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美国20世纪初的公立学校运动 帕克的“昆西实验” 杜威的芝加哥学校实验 拉尔夫· 泰勒的八年研究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编制运动
当时,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为 少数学生升大学做准备的,课程内容脱离 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 那时,美国的初等教育日趋普及,中学 在校学生正在成倍地增加;可是大多数高 中毕业生却不能升入大学,而必须就业。 学校设置的传统课程很难满足不能升学 的大多数中学毕业生的需求,不能适应美 国社会对于有文化的劳动力的需要。 自19世纪末起,一些美国教育家展开了 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