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Energy and 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 本科生导学手册
Undergraduate Manual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nergy Enginn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2006年7月
1. 引言
本手册介绍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和修读方法,通过阅读本手册,同学们可以获知如何通过四学年制的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取得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工学学士学位。

建议同学们仔细阅读。

2. 专业使命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能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探讨和研究能源与环境问题,具备科学用能观念和关注环保意识的新型人才。

3. 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掌握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火力发电及其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制冷与低温、空调与人工环境等专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毕业生在业务培养方面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方向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以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及系统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以能源转化、涡轮机械原理、热力环境控制、热工信号处理技术、热力系统工程、能源生产过程自动化、新能源等为主要内容,或者以低温、制冷、暖通、空调、人工环境及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
4、具有熟练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工程技术能力;
5、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4. 课程体系
同学们要获得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工学学士学位,必须满足浙江大学的一般性要求、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要求和本专业的要求。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4.1 通识课程,要求修读学分48+5
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这类基础课程被称作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六大类课程:思想政治类、军事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专业导论类和其他通识类课程。

每一大类下面又包含了多门课程,如表2所示。

注:1. 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合计+1学分。

2.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其中051F0030(大学英语Ⅳ)为必修课,051F0010
(大学英语Ⅱ)和051F0020(大学英语Ⅲ)为选修课,一般情况下建议修读。

3. 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取得所要求的学分。

4.在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其中,技术与设计组中的热学基础为限选课程。

4.2 大类课程,要求修读学分47
大类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

每一类下面又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如表3所示。

表中所示选修课程为建议课程,自然科学类选修课学生可在课程号带“B”的课程中选择修读,工程技术类选修课学生可在课程号带“C”的课程中选择修读。

4.3 专业课程,要求修读学分56.5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从第二学年开始陆续地开设一系列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方向必修和选修课程。

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短学期,还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以加深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认识。

另外在第四学年春夏学期,学生必须通过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可获得学位。

专业课要求如表4。

4.4 个性课程,要求修读学分8.5
个性课程是为了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而提出的,可在第四学年秋冬学期或其它学期自主选择课程修读。

本专业建议学生按所选专业方向进行选择修读,推荐修读课程如表5所示。

4.5 第二课堂(求修读学分+4)
浙江大学要求每一名在校本科生必须参加专业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第二课堂的4个学分。

4.6 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能源转化、透平机械原理、热力环境控制、热力系统工程、热工信号处理技术、能源生产过程控制或制冷原理、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设备、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与空调
4.7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的课程:传热学、制冷原理、低温原理、燃烧基本原理和建模、低温制冷机、微尺度传热学、微尺度流体力学
研究型课程:能源与环境技术进展、CFD软件应用、人工环境材料
讨论型课程:热能工程试验技术、基于循环经济的能源环境系统、超导技术与应用、人工环境英语、专业英
语阅读与写作
4.8 先修/并修课程
同学们在开始按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习课程时,必须遵循先获得先修课程学分及其成绩的原则,即不允许同时读某门课程及其先修课程,而必须先取得其所有的先修课程学分及其学习成绩,并修课程可以同时上或先于这门课程之前上。

请同学们按照本专业提供的先修课程列表严格执行。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分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和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两个方向分别提供的课程及其先修课程如表6和7所示。


4.8 课程进度表
本手册所附的课程进度图及指导性教学计划列出了获得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工学学士学位所需的课程通常都是在哪个学期开课的。

但是个别课程的开设学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4.9 辅修专业说明
修读标注“*”的课程,至少34学分。

修读课程是:081M0050热学基础(1.5学分)
专业必修课以及专业方向课(32.5学分)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姓名:__________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课程进度图指导老师:__________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姓名:__________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课程进度图(续)指导老师: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