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排汽缸性能分析和气动设计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660MW汽轮机低压排汽缸联合末级整圈叶片气动性能研究

660MW汽轮机低压排汽缸联合末级整圈叶片气动性能研究

h ss o e e C D n me c l i lt n t h 6 MW t a t r i e L yi d r a h w d t F u r a mu a i t e6 0 h i s o o se m bn P c l e .Du n e n me ia i l t n, u n i r gt u r l mu ai h c s o
a d m a w i , h ni i l l ts g l ea d L yid r eeslc d a ee r be t e h n i s n e n hl tee t ec c s t e b d n P cl e r ee t srsac o jc v .T ef dn e r re a a a n w e h i i g

要 : 了减 少 汽轮 机低 压 端 排 汽 余 迭 损 失 , 计 具 有 较 大 压 力 回 收 能 力 的低 压排 汽 缸 对 整 个 机 组 的 效 率 为 设
提 升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意 义 。对 60 6 MW 的 汽轮 机低 压缸 进 行 了 C D数 值 模 拟 , 虑 到低 压 缸 流 动 具 有 不 对 称 F 考 性 、 三 维 流 动 的特 点 , 择 末 级 整 圈 叶 片和 低 压 排 汽缸 一起 作 为研 究对 象 , 究 结 果表 明该 低 压 缸 具 有 较 好 强 选 研
的 气动 性 能 , 有 效地 将 末 级 余 速损 失 转 化 为 压 力 能 回 收 。 能 关 键 词 :6 M 汽轮 机 ; 汽损 失 ; 值 模 拟 60 W 排 数
中 图分 类 号 : K 6 . T 233
一 献 识 码 : 文 A
文 章 编 号 :6 2— 59 2 1 )2— 0 5— 3 17 5 4 (0 1 0 0 7 0

300MW汽轮机中压缸多级叶片气动设计与分析

300MW汽轮机中压缸多级叶片气动设计与分析
mut tg ac d sweec mpee o t h r ia n h d ie ld ein , ihp o ie li a ecsa e r o lt dfrb h t eo i n l dt emo f dba ed sg s whc r vd s o g a i t eb sst n lz h fe t f h d ii t n nt ef w h rceit s h ai a ay et eefcso emo f a i so o c aa trsi .Th ut tg fiin o t c o h l c em l sa eef e — i c c so h aiu ein r r e tda dc mp e .Th luainrs l h w h t h se i ftev o sd sg sweep e n e o a d e r s n r ec c lto e ut s o t a et td a s t wi sao nrd c h eaieicd n e O t a n a c h lsa eef in y ttrc e u et erlt ie c ,S h te h a v n n et emut tg fi e c .Al o g h f — i c t u h t ei l h nu e c f o d sao n t emut tg fiin y i n tdsic , t lm p o e h itiu in o h n eo we ttro h l sa eefc c o it ti si b i e s n t l i rv st edsrb t ft e o p sa ef w h il . asg l i t ef d o n e
3 0MW 汽 轮 机 中压 缸 多 级 叶 片 0 气 动设 计 与分 析

新型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与设计优化

新型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与设计优化

新型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与设计优化在现代航空航天领域,涡轮发动机一直是核心动力装置之一。

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航程、燃油效率以及可靠性等关键指标。

新型涡轮发动机的研发与改进,尤其是在气动性能和设计优化方面,一直是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新型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新型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主要包括进气道性能、压气机性能、燃烧室性能、涡轮性能以及喷管性能等多个方面。

进气道是发动机的“呼吸器官”,负责将外界空气引入发动机。

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进气质量。

一个优秀的进气道设计应能够在不同飞行速度和高度下,有效地减少气流的阻力和分离,保证稳定而均匀的进气。

压气机的作用是对进气进行压缩,提高空气的压力和温度。

新型涡轮发动机通常采用多级轴流式或离心式压气机,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

在压气机的设计中,叶片的形状、级数、转速以及流道的设计等都会对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燃烧室是燃料与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的地方,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燃烧效率。

新型涡轮发动机的燃烧室设计需要考虑燃料的喷射方式、燃烧组织、火焰稳定以及燃烧温度控制等诸多因素,以实现高效、稳定且低污染的燃烧过程。

涡轮则是从高温高压燃气中提取能量,驱动压气机和其他附件工作。

涡轮叶片在高温、高压和高速旋转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其材料和冷却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涡轮性能至关重要。

同时,涡轮叶片的气动设计也需要精确计算,以最大程度地提取燃气中的能量。

喷管的作用是将燃烧后的燃气加速排出,产生推力。

新型涡轮发动机的喷管设计通常采用收敛扩张型喷管,以实现更高的排气速度和推力。

二、新型涡轮发动机设计优化的目标与方法设计优化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发动机的推力、燃油效率、可靠性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设计优化方法。

数值模拟是当前新型涡轮发动机设计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发动机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气流在发动机内部的流动、燃烧和传热等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可以快速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性能,并为优化提供依据。

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优化研究

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优化研究

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优化研究在现代航空航天领域,涡轮发动机作为核心动力装置,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航程、燃油效率以及可靠性等关键指标。

而气动性能则是涡轮发动机众多性能指标中至关重要的一项。

优化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不仅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效率,还能降低污染物排放,增强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气体的热力学循环和流动过程。

空气经过进气道被吸入压缩机,经过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这些燃气随后进入涡轮,推动涡轮旋转并带动压缩机工作,最后通过喷管高速排出,产生推力。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的流动状态和能量转换效率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气动性能。

影响涡轮发动机气动性能的因素众多。

首先,进气道的设计对进入发动机的气流速度、压力和方向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设计的进气道能够有效地降低气流的阻力和湍流强度,提高进气效率。

其次,压缩机的压比和效率是关键因素。

压缩机叶片的形状、数量、间距以及旋转速度等都会影响气体的压缩过程,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涡轮叶片的设计同样至关重要。

涡轮需要承受高温高压燃气的冲击,并将燃气的能量有效地转化为机械能。

涡轮叶片的形状、材料以及冷却方式等都会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寿命。

此外,燃烧室的燃烧效率、燃气的流动特性以及喷管的形状和出口速度等也对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为了优化涡轮发动机的气动性能,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数值模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可以对发动机内部的气体流动进行精确模拟和分析。

研究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气流的速度、压力、温度等分布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空间。

优化设计方法也是常用的技术之一。

基于数学优化算法和工程经验,对发动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并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分析,寻找最优的设计方案。

例如,通过优化叶片的几何形状和安装角度,可以减少气流分离和损失,提高涡轮的效率。

燃气轮机的气动性能与优化研究

燃气轮机的气动性能与优化研究

燃气轮机的气动性能与优化研究燃气轮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动力装置,在能源、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气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效率、功率输出以及运行可靠性。

因此,对燃气轮机的气动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求有效的优化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简单来说,空气被吸入压缩机,经过压缩提高压力和温度,然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这些燃气接着进入涡轮膨胀做功,驱动涡轮旋转,涡轮再带动压缩机和外部负载,如发电机或飞机的螺旋桨。

在这个过程中,气动性能主要涉及到气体的流动、压力变化、温度分布以及能量转换等多个方面。

影响燃气轮机气动性能的因素众多。

首先,压缩机的设计和性能至关重要。

压缩机叶片的形状、级数、转速等都会影响空气的压缩效果。

如果压缩机的压缩比不够高,进入燃烧室的空气压力和温度不足,就会导致燃烧不充分,降低燃气轮机的效率。

其次,燃烧室的设计也不容忽视。

燃烧室内的燃料喷射方式、混合效果、燃烧稳定性等都会影响燃烧效率和燃气温度。

再者,涡轮的设计和性能对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涡轮叶片的形状、材料以及冷却方式等都需要精心设计,以承受高温高压燃气的冲击,并有效地将燃气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为了提高燃气轮机的气动性能,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优化策略。

在设计阶段,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如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可以对燃气轮机内部的气体流动和热传递进行详细的模拟和分析。

通过不断调整设计参数,如叶片的几何形状、进出口角度等,来优化气流的流动路径,减少流动损失,提高效率。

此外,材料的改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使用耐高温、高强度的材料制造叶片,可以提高燃气轮机的工作温度和压力,从而提高效率。

同时,对燃气轮机的运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也能够提高其性能。

例如,根据不同的负载需求,实时调整燃料喷射量、压缩机转速等参数,使燃气轮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

在实际的优化研究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汽轮机低压排汽缸气动性能的数值研究

汽轮机低压排汽缸气动性能的数值研究
摘要 : 汽轮机低 压排汽缸 的气 动性 能对汽轮机组效 率的影响至关重要 。采 用 C D软件 C X, F F 对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号机组 的低压 排汽缸小尺寸实验模型在不 同来流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 并进行 了具有对称 和非对称 两种不 同结构 扩压器 的 排汽缸性能对 比。结果表明不 同的进 口旋流对排汽 缸性能影 响很大 , 扩压 器性 能是影 响排汽 缸性能 的主要 因素 ,
c mp r o s ma e b t e n t o k n s o x a s o d wi s mmer n o —y o a s n i d ew e w id f e h u t o t y i h h t c a d n n s mmerc i u e e p c iey B i t df s r r s e t l. y i f v a ay i g t e tt e f r n e o x a s o d a d f w p e o n n i h i u e , e i u n e f n lw c n i o sa d n l zn h o a p r ma c fe h u t o n o h n me o n t e df s r t n e c s o fo o d t n n l o h l f h f l i i g o t c h p o e h u th o e o y a c p r r a c r r s n e . e mer a s a e t x a s o d a r d n mi e o i l f m n e ae p e e t d Ke r s n n s mm er c d fu e ;s e m ur i e;e h u th o y wo d : o - y t i i s r t a t b n x a s o d;n me ia i l t n u rc lsmu a i o

我国汽轮机产品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我国汽轮机产品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我国汽轮机产品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汽轮机是现代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汽轮机产品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能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介绍我国汽轮机产品的新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汽轮机产品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超超临界汽轮机、可变速汽轮机、大型燃气轮机等高端产品相继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汽轮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在产品设计方面,我国汽轮机产品已经实现了从传统设计向数字化、智能化设计的转变。

通过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我国汽轮机产品的设计周期大幅缩短,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国汽轮机产品正在向高效、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例如,大型燃煤汽轮机采用了先进的空气预热、蒸汽冷却等技术,使机组热效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同时,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推广,也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汽轮机产品将继续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国汽轮机企业还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自身实力,实现国际化发展。

未来,我国汽轮机产品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升级力度,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同时,我国还将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推动汽轮机技术的不断提升。

随着全球对环保问题的日益,我国汽轮机产品将更加注重环保减排。

未来,我国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燃气轮机、氢能等新能源动力系统,以降低传统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污染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我国还将加强汽轮机产品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通过引入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降低汽轮机产品的污染物排放。

以某大型燃煤汽轮机为例,该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色,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先进的设计理念:该产品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如空气预热、蒸汽冷却等,使机组热效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现代大功率汽轮机汽缸的气动性能

现代大功率汽轮机汽缸的气动性能

现代大功率汽轮机汽缸的气动性能
王平子
【期刊名称】《东方汽轮机》
【年(卷),期】1991()3
【摘要】本文详细讨论了现代大功率汽轮机排汽缸的流动特征,对其气动性能的要求及对机组的各种影响,指出,当缸的进口马赫数达到一定值时,缸的损失系数呈转折性增长的趋势,缸发生阻塞时的极限马赫数取决于其损失值的大小,阐述了影响排汽缸气动性能的各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排汽缸气动性能的对策。

【总页数】9页(P16-24)
【关键词】排汽缸;损失系统;阻塞;汽轮机;气动性能
【作者】王平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263.1
【相关文献】
1.工业汽轮机排汽缸气动性能与流场r结构的数值研究 [J], 杨雄民;刘盼年;毛汉忠;张军辉
2.导流环结构对汽轮机排汽缸气动性能的影响 [J], 曹丽华;周凯;陈美端;李勇
3.现代大功率汽轮机排汽缸的气动性能 [J], 王平子
4.大功率汽轮机排汽缸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J], 王波;王威;李飞;程江南;宋乃秋;杨阳
5.某新型高效冷凝发电汽轮机排汽缸气动性能研究与结构优化 [J], 张超; 陆晋; 李宏福; 鲁桂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功率汽轮机排汽缸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大功率汽轮机排汽缸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51排汽缸是汽轮机的重要组件之一,它是连接汽轮机末级和凝汽器的中间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汽轮机末级的排汽输送至凝汽器中去,通过在凝汽器中对气流的扩压达到利用汽轮机排汽的余速动能的目的。

由于末级排汽为亚声速,排汽缸通过选取沿流向逐渐增加的横截面积使汽流增压至凝汽器压力,以此减小汽轮机末级的压力,以增加有用焓降,使得相对内效率能够有所增加[1]。

针对汽轮机排汽缸的相关试验研究工作比较多,且多集中于仿真计算发展前期,以全尺寸试验和模型试验为主,主要是以试验结果为依据进行结构方面的相应改进,以提高其气动性能。

相比较而言,全尺寸试验成本较高,费时费力,而模型试验相对试验周期更短,成本更低,已成为排汽缸试验研究的首选。

Tajic L [2-3]等人采用1∶4模化的排汽缸模型对某排汽缸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考查扩压器出口的相对位置和壁面粗糙度对排汽缸的影响情况。

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扩压器出口到前壁面的距离与排汽缸的气动损失近似成正比例关系,该距离越小,其气动损失越小;而壁面的粗糙度并没有对缸内的气流运动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可以不考虑它的影响作用;叶顶间隙泄漏能够提高排汽缸的气动性能,但与此同时降低了末级叶片排的效率K as i lov [4]等人针对排汽缸内的漩涡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虽然能够通过一些措施破坏排汽缸内的漩涡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排汽缸的损失系数,但同时也会增加排汽缸的气动损失,需精心设计破坏排汽缸内漩涡结构的方法以降低排汽缸内的气动损失;付经纶[5]等人对某单级透平的汽轮机排汽系统模型的内流场进行了试验及数值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发现,非轴对称模型内流场的叶片表面的气动力分布和出口流场分布在圆周方向均为不均匀分布,且由于其进口①作者简介:王波(1969—),男,汉,江苏兴化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火电厂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燃气轮机的气动性能优化研究

燃气轮机的气动性能优化研究

燃气轮机的气动性能优化研究燃气轮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动力装置,在能源、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要实现燃气轮机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功率输出以及更好的可靠性,对其气动性能的优化研究至关重要。

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空气的吸入、压缩、燃烧、膨胀做功以及排气等过程。

在这个复杂的工作循环中,每个环节的气动性能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机组的性能表现。

首先,压气机是燃气轮机中的关键部件之一。

其主要作用是对空气进行压缩,提高空气的压力和温度。

在压气机的设计和优化中,叶片的形状、数量、间距以及叶轮的几何结构等因素都对压气机的效率和压比产生影响。

通过采用先进的三维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技术,可以对压气机内部的流场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发现潜在的流动损失区域,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例如,优化叶片的前缘和后缘形状,减少气流分离和涡流的产生,能够显著提高压气机的效率。

其次,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也是影响燃气轮机性能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燃烧组织不仅能够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还能减少热应力对部件的损伤。

为了实现高效清洁的燃烧,需要对燃料的喷射方式、空气的流动组织以及燃烧室内的温度分布进行精心设计。

采用先进的燃烧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预测燃烧室内的火焰传播、燃烧稳定性以及污染物生成等情况,为燃烧室的优化提供指导。

在涡轮部分,气流在膨胀过程中做功驱动压气机和外部负载。

涡轮叶片的设计需要考虑高温、高压和高速气流的作用。

优化叶片的型线和冷却结构,可以提高涡轮的效率和耐久性。

同时,减小叶片之间的间隙和端壁损失,也能够提升涡轮的性能。

此外,燃气轮机内部的流动损失也是影响气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包括叶尖间隙泄漏、二次流损失、边界层分离等。

通过采用先进的密封技术和流动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损失。

例如,在叶尖处采用合适的密封结构,能够降低叶尖间隙泄漏损失;在叶轮通道内设置导流装置,可以改善二次流的流动状态,减少能量损失。

为了实现燃气轮机气动性能的优化,实验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汽轮机调节级气动性能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 张宇

汽轮机调节级气动性能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 张宇

汽轮机调节级气动性能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张宇摘要: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大功率汽轮机通流部分气动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功率汽轮机的高压进汽结构和低压排汽结构的气动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机组的气动效率和运行经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汽轮机的高压进汽结构由于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原因造成进汽和流动具有非轴对称和非周期性的特性,使得高压进汽结构的气动效率较低。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汽轮机调节级气动性能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汽轮机;调节级;气动性能;结构优化设计1、前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功率冲动式汽轮机的优化研究受到全国各地的青睐。

大功率汽轮机的高压进汽结构以及低压排汽结构的气动性能优化能明显提高机组的气动效率,经济上可观,操作上可行;但于高压进汽结构而言,它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会造成进汽和流动具有非对称性和非周期性特点的结果,降低了高压进汽的运行效率;因此,如何改进高压进汽结构,使机组的运行更简单更高效,就依赖于对高压进汽结构三维流场特性的精确掌握和合理运用。

2、汽轮机喷嘴配汽调节级的目前情况早期的汽轮机级数少,也没有调节级的概念。

从最早的反动式汽轮机到单级冲动式汽轮机,再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在当时的功率和效率上都是领先地位的存在。

发展到现在,大多数汽轮机都存在调节级结构,通过调节进汽方式以达到调节负荷状况使机组运行既符合经济性又能提高效率,但少数节流配汽的汽轮机除外(带基本负荷)。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和国家节能环保系列政策的不断提出,汽轮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攀升,人们对汽轮机各参数的要求在提高,喷嘴配汽调节级的优化方案也不断被提出,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高经济逐渐成为汽轮机优化的主流方向。

对于喷嘴配汽调节的机组而言,调节级叶片的优化设计极大影响了汽轮机参数和容量的“升级”,比如说:当单流调节级提供不了机组功率等级增大所需求的条件时,双流调节级就产生了。

虽然双流调节级流动问题明显要比单流调节级复杂,但却降低了单流调节级大功率的结构设计风险。

联合循环汽轮机轴向排汽缸气动及传热分析

联合循环汽轮机轴向排汽缸气动及传热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联合循环汽轮机轴向排汽缸的排汽通道和轴承支 撑的全三维计算网格,采用CFD软件计算分析轴向排汽缸内全三维流场和 温度场,深化对汽轮机轴向排汽特点的认识,分析排汽流道的流动特征、 参数变化、损失系数和传热特性,给出排汽流道的排汽损失以及支撑所 受气动力;建立了排汽缸内高温排汽与轴承支板及滑油管路的热传导数 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显示了不同排汽条件下的滑油的附加温升,为轴 承工作安全性判断提供了依据,从而改进设计手段,积累设计资料,逐步 形成设计规范,以提高国内的发电设备制造业在相关设备上的研发水平, 为今后自主开发设计联合循环汽轮机提供有力的依据。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与西门子引进生产的联合循环汽轮机 168 机组汽轮机采用轴 向排汽方式。该机组汽轮机与冷凝器连接布置如图 1.1 所示。从图上看出,排汽缸有 相当大的二次扩张角。图 1.2 给出了汽轮机和排汽缸前段的内部造型,从中可以看到后 轴承座和轴承座支板的结构细节。
2
图 1.1 轴向排汽缸-冷凝器布置图
4
汽器管束入口蒸汽流场对传热系数、汽阻以及真空泵性能的影响,指出300 MW机组凝 汽器喉部出口蒸汽流场趋于均匀后,凝汽器传热系数增加,汽阻减小,真空泵入口压力降 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汽轮机排汽压力降低,其结论已得到多个电厂的实践证明。万逵 芳和李敬等[27]针对汽轮机凝汽器喉部出口流场不均的问题,在凝汽器喉部出口加装了 均流装置,并根据模型和现场试验结果,利用两相流的有关理论,对排汽均流装置引起排 汽压力降低的原因和经济性作了分析,指出传热系数增加,蒸汽阻力减小,真空泵入口压 力减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机组排汽压力降低,经济性提高的主要因素.陈洪溪,薛沐 睿[28] 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和总结了大型空冷汽轮机低压排汽缸几何尺寸 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 并提供了排汽缸的轴向尺寸、环形扩压管形状尺寸、蜗壳 横向宽度及蜗壳上半缸形状尺寸等方面的优化选型的原则和建议, 为空冷汽轮机的设 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依据。以上文章都是通过模拟试验对低压排汽缸及排汽损失进 行研究分析,相比较而言,采用数值模拟和数值计算方法对低压排汽缸的气动性的研 究更为深入和全面。在大量的研究中,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排汽缸进行气动性能的 研究,将数值试验的结果和模型试验相比较以进行验证,从而表明数值的方法是可行 的。张狄和杜占波等[29]在完整的三维紊流控制方程组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应用的 需求,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了适合于各种复杂通道内部流动计算的理论基础与数值模 型;采用了三维SIMPLE算法及适应于各种复杂通道计算的定解条件进行排汽缸流场的 数值模拟;并以所得数据结果为基础建立排汽缸气动性能数值试验的基本思路,确定数 值试验的内容,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数值试验,定性定量分析影响排汽缸气动性能的各因 素,确定排汽缸优化设计的方向,减少设计周期和试验费用。张荻和周屈兰等[30]采 用三维S IM PL E 方法计算对国内某汽轮机厂的200MW汽轮机低压排汽缸的内部流场 进行数值模拟及流动特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排汽缸的排汽损失系数,计算 结果表明,SIMPLE算法可用来模拟汽缸内部的流动并可为排汽缸的设计优化提供依 据。李 欣,徐星仲等[13]采用NUMECA 商用软件包之Fine/ TURBO 求解三维定常的 Navier - Stokes 方程组的方法,对蒸汽透平低压排汽缸内部的复杂三维流动进行了数值 模拟,应用多区域结构化网格并将计算域出口向下游延伸。并将计算与已有的实验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基本吻合,可以相互印证;流场计算揭示排汽缸内的流动主要是复杂的

燃气轮机发动机气动特性与性能分析研究

燃气轮机发动机气动特性与性能分析研究

燃气轮机发动机气动特性与性能分析研究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气动特性和性能是关键的研究内容。

对于燃气轮机发动机来说,气动特性是指发动机的气动流场和摩擦阻力等方面的性能。

而性能是指发动机工作质量和功率输出等方面的表现。

气动特性影响因素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气动特性不仅受到外界流场的影响,也受到内部部件的影响。

在外界流场方面,飞行速度、气压、气温、湍流强度等都会对气动特性产生影响。

在内部部件方面,叶轮、燃烧室、排气管等部件形状和大小也会对气动特性产生影响。

气动特性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地分析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气动特性,在计算方法上需要使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如CFD计算方法。

CFD可以对流场内的流场变量进行求解和计算,从而获取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流场结构和流量分布等信息,进而预测和计算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性能。

性能分析影响因素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性能包括其工作质量和功率输出等方面的表现。

对于工作质量来说,它可以用来测量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功率密度。

而功率输出是指发动机能够输出的实际功率。

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性能主要受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1. 气动效率:气动效率是指发动机从进气口到出口进行实际功率输出的能力。

发动机气动效率越高,实际功率输出就越大。

2. 热效率:热效率是指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能力。

发动机热效率越高,实际功率输出也就越大。

3. 动力性:动力性是指发动机在工作中能够平稳输出功率的能力。

它受到了燃烧室、喷嘴、涡轮等部件的影响。

性能分析方法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性能,通常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方法。

设计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原理和理论等方面,来为发动机提供准确的设计参数。

实际操作方法可以通过试验记录和分析等方面来获取发动机的实际参数,从而更好地了解其性能表现。

结论总之,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气动特性与性能是燃气轮机发动机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技术内容。

通过分析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气动特性和性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燃气轮机发动机的真实性能表现和潜在问题。

汽轮机低压末三级耦合排汽缸的气动性能研究

汽轮机低压末三级耦合排汽缸的气动性能研究
S H AO We i . d o n g , Y A NG J i a n — d a o 一, Y A NG Ru i , S HIL i . q u n ,L IJ u n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u r b 0 ma c h i n e r y , X i ’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 a n 7 1 0 0 4 9 ,C h i n a; 2 . A T B T I ,S h a n g h a i T u r b i n e Wo r k s Co . ,L t d . ,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4 0 , Ch i n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5 5 4 9 ( 2 0 1 3 ) 0 3 e r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Ae r o dy n a mi c Pe r f o r ma n c e o f La s t Th r e e S t a g e s a nd Ex ha us t Ho o d f o r S t e a m Tur b i ne s
N a v i e r — S t o k e s ( R A N S ) 方 程 和 k—s紊 流模 型 方 法研 究 了低 压 缸 末 三 级 与 排 汽 缸 的 变 工 况 气动 性 能 。 结 果 表
明: 变工况显著改变 了末级动叶的气动性能 , 对次次末级、 次末级和末级 静叶 的气动性 能几乎 没有影 响 ; 排 汽
s a t i s f y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e x h a u s t s y s t e m i n l a r g e n u c l e a r p o we r s t e a m t u r b i n e s b y u s i n g t h r e e - d i me n s i o n a l Re y n o l d s —

汽轮机低压缸进汽腔室气动分析及方案研究

汽轮机低压缸进汽腔室气动分析及方案研究
汽轮机低压缸进汽腔 室气动分 析及 方案研究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5 4 9 ( 2 0 1 5 ) 0 1 — 0 0 1 3 — 0 5
热力 案 研 究
史 立群
( 上海 汽轮机厂 有限公 司, 上海 2 0 0 2 4 0 ) 摘 要 :汽轮机低压进 汽腔 室设计 的优 劣对机组 效率有 明显 的影响 , 其对 效率 的影响主要 有 两个 因素, 一是
越 多 的 汽轮 机 采 用 切 向 进 汽 腔 室 , 以提 高机 组 的 效 率 。
关 键 词 :进 汽 腔 室 ;切 向进 汽 ;效 率
中 图分 类 号 : T K2 6 2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1 3 7 0 7 / j . c n k i . 3 1 —1 9 2 2 / t h . 2 0 1 5 . 0 1 . 0 0 4
f i e l d p a r a me t e r s . Th e r e s e a r c h s h o ws t h a t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t h e f i r s t s t a g e o f L P c y l i n d e r c a n b e i mp r o v e d a n d
t h e h e a t r a t e o f t h e u n i t b e r e d u c e d b y u s i n g t a n g e n t i a l i n t a k e mo d e a n d ma t c h e d s t a t o r p r o f i l e s .I n t h e f u t u r e , t h e mo r e a n d mo r e t a n g e n t i a l i n t a k e c h a mb e r wi l l b e u s e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s t e a m t u r b i n e s . Ke y wo r d s : i n t a k e c h a mb e r ;t a n g e n t i a l i n t a k e ;e f f i c i e n c y

轴流排汽缸气动性能数值研究与改型优化

轴流排汽缸气动性能数值研究与改型优化

图 1 排汽缸内的涡系结构[6,7]
2.数值计算方法 2.1 控制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下,三维可压缩、雷诺时均的连续、动量、和能量的微分方程可表示为如下 的通用的矢量形式:
U F G Q t
(1)
其中,U 为守恒变量, F 与 G 分别为非粘性与粘性通量,具体表达形式如下:
ui x j ui 2 (u ) ij x j 3
ij ( t )

(3)
式(3)中,上表“—”表示密度平均值, t 为湍流粘度,需要事先球的才能使以上的方 程组封闭。湍流粘度可以通过求解湍流模型方程获得。本文中,使用工业上常用的高雷诺数的 两方程 k 湍流模型加壁面函数来求得 t 。有关湍动能 k 和耗散率 可参与相关文献。对于 定常(稳定)流动,方程(1)中的时间偏导项将消失。 2.2 求解方法和边界条件
红色为优化改型后结构
图 8 原设计与优化改型后结构对比
图 9 给出了优化前后的排汽缸内三维流线图。 原设计结构的轴流排汽缸在排汽缸内壁发生 较大的流动分离,且在扩压器中部流线紊乱,使得排汽缸的气动性能较差。优化改型后排汽缸
内部流场大为改善,排汽缸内壁分离情况减少,且整体流线平稳,在扩压器部分没有产生大的 漩涡分离。
0 ui uu P u i 1 i i 1 U v ; F vui P 2i ; G i 2 i 3 wui P 3i w E ( E P )ui qi u j ij
表 1 部分扩压器改型 方案编号 α β 静压恢复系数 总压损失系数 出口不均匀系数 方案编号 α β 静压恢复系数 总压损失系数 出口不均匀系数 原始 37.5 30 0.3891 0.4229 1.1857 H 45 25 0.3808 0.435 1.1667 A 40 30 0.4763 0.3591 1.1406 I 42.5 25 0.4367 0.3881 1.1605 B 45 30 0.3335 0.479 1.1678 J 42.5 27.5 0.4006 0.4148 1.1823 C 35 30 0.2068 0.5867 1.178 K 40 20 0.5474 0.29 1.1396 D 35 25 0.3368 0.4697 1.1668 L 35 20 0.3607 0.481 1.0888 E 40 25 0.4996 0.3267 1.164 M 42.5 20 0.4636 0.3722 1.1248 F 40 27.5 0.4499 0.3718 1.1618 N 32.5 30 0.0934 0.6761 1.2263 G 40 22.5 0.5204 0.3108 1.1474 O 42.5 30 0.3527 0.4575 1.1761

汽轮机排汽通道气动性能优化及凝汽器换热特性分析

汽轮机排汽通道气动性能优化及凝汽器换热特性分析

83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燃气轮机结构的创新大大促进了燃气轮机工业的发展。

因此,改进的蒸汽轮机的结构设计在现代蒸汽轮机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汽轮机结构的设计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传热效率,降低排汽时的内压。

提高了蒸汽涡轮机单元的真空度。

这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绩效和加速工业发展。

一、现状及问题阐述汽轮机组由汽轮机本体、凝汽器等辅助设备组成。

在级内工作后,蒸汽通过排气通道进入凝汽器。

排汽罩和凝汽器喉部内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喉咙流场分布非常不均匀,严重影响了电容器的热性能,并导致汽轮机组件的经济衰退。

为了提高蒸汽轮机的成本效益,许多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改善排气通道的轮胎性能和电容器内流场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制品使排气通道的气动性能最优化,同时考虑到排气通道的输出流场分布不均匀以及排气通道的内部通道性能。

在此基础上,将凝汽器与排汽通道耦合,考虑蒸汽凝结。

通过使用流动数值模拟软件和充电的UDF冷凝程序对600兆瓦组蒸汽排出通道的转换前后的热参数和单元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从而获得了有用的视觉评估指标。

1.案例阐述一个由两个330兆瓦发电厂组成的发电厂,其信号为N330-17.75/540/540,引进了北部和中部蒸汽轮机的Alstom技术,吸收了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并制造了最先进的国际次临界技术之一330兆瓦。

在中间加热后,一个单一的双列蒸汽通道轴、三个气缸属于反应蒸汽涡轮。

汽轮机用电容器是在北部和中部的N-18500型汽轮机厂制造的。

单壳电容器一个通量和两个分数是表面电容器蒸汽轮机封闭循环水冷却系统真空水泵涡轮的总体结构相对紧凑,但低压缸的排出通道具有明显的缺陷和缺陷。

低压气缸的缺陷主要是由于使用了径向排气结构。

由于没有配备引导装置,蒸汽轮机排气通道的流动场受到不规则的干扰和分布。

在蒸汽排出通道内的流动场的非理性分布导致冷热在电容器内的热交换管中的不平衡,热负载的不均匀分布。

整个电容器的热分布不均匀,传热容量低,电容器的真空减少,涡轮机的操作效率和能量利用的间接降低,尤其是在夏季,由此,降低了蒸汽轮机的工作环境中的热消耗条件。

光热汽轮机低压进汽结构气动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光热汽轮机低压进汽结构气动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光热汽轮机低压进汽结构气动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电站经常面临着低压进汽口阻力增大、烟气压降大、过热度降低等气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优化低压进汽结构,采用CFD方法,模拟低压进汽口的气动性能和外部流动状态,找
出最佳的调节结构。

首先,建立完整的气动模型,其中的结构尺寸参数采用实际测量的数据,它能够准确
地模拟低压进汽口的气动性能和外部流动状态。

然后,根据一系列工作流量和各种入口参数,采用三维实时湍流模型,执行网格剖分、求解和结果分析,验证各种低压进汽结构的
气动性能。

使用CFD的气动模拟分析技术,并进行各种比较和分析,获得以下结论:一、当低
压进汽口直径较小,阻力增加,烟气压降小,过热度降低的问题更重;二、低压进汽流量
越大,改善前述气动性能的效果越显著,因此采取大口径技术可以解决此类问题;三、除
去调节栅栏,可以明显降低阻力,使气流均匀流动,改善气动性能;四、为优化低压进汽
结构的气动性能,可通过改变进汽口的形状,减少进口泄漏,以及调节栅栅位置等来调整
气流分布,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根据分析结果,对低压进汽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即为减少阻力、提高烟气压降,改善
过热度等目的,可采用大口径技术,减少低压进汽口尺寸,另外可通过改变进汽口形状,
增加调节栅栅位置,以及变更进口调节器结构等方法,有效地改善汽轮机的气动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西安 交通 大学 叶轮机械研 究所 , 西安 7 1 0 0 4 9 ; 2 . 东方汽轮机 有限公 司, 德阳6 1 8 0 0 0 )
摘 要: 大功率汽轮机低压排汽缸 的气动 性能分析和设计对 于提 高机组 的经济性 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 用。低 压
末级与排汽缸 间的相 互作 用以及排 汽缸 内的复杂结构 导致排 汽缸 具有典型的非定 常和非 周期 性的流动特性 。
2 . D o n g f a n g S t e a m T u r b i n e C o . , L t d . , D e y a n g 6 1 8 0 0 0 , Ch i n a )
Abs t r a c t: T h e a e r o d y n a mi c p e f r o r ma n c e a n ly a s i s a n d e x h a u s t h o o d d e s i g n p l a y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i mp r o v i n g t h e
介绍 了排 汽缸 的基 本结构特 点 , 综述 了国 内外在排 汽缸 气动设 计和性 能分析 方面的研 究进展 , 给 出 了西安交 通 大学 T u r b o A e r o研 究团队在 大功 率汽轮机低 压排 汽缸全三 维性能分析 和 气动设 计方 面的研 究结果 , 最后 讨
论 了 大功 率 汽轮 机 排 汽 缸 方 面 的 研 究 展 望 。排 汽 缸 气动 性 能 的 影 响 因素 可 概 括 为 : 末 级 动 叶 出 口旋 流 、 顶 部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u r b o ma c h i n e r y , X i ’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 a n 7 1 0 0 4 9 ,C h i n a;
第4 2卷 第 1期 2 0 1 3年 3月
热 力 透 平
THERMALTURBl NE
o 1 . 4 2 N o .1
Ma r . 2 0l 3
汽 轮机 排 汽缸 性 能 分 析 和 气动 设 计 的研 究 进 展
李 军 , 李志刚 , 晏 鑫 , 宋立 明。 , 丰镇平 , 江生科 , 范小平 , 李 熙斌 , 王建 录
L I J u n ,L I Zh i — g a n g ,Y A N Xi n ,S O NG L i — mi n g ,F E NG Zh e n - p i n g , J I A NG S h e n g - k e ,F A N Xi a o - p i n g ,L I Xi — b i n ,W ANG J i a n — l u
间隙射流 、 动叶尾 迹和排汽缸几何结构 。排汽缸 的气动性能研 究需要耦合低 压缸 通流结 构开展 , 充 分考虑 通
流 结 构 和 排 汽 缸 间 的相 互作 用 。 关键词 : 汽轮 机 ; 排汽缸 ; 低压末级 ; 气 动设 计 ; 性 能 分析
中图分类号 : T K 2 பைடு நூலகம்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5 4 9 ( 2 0 1 3 ) 0 1 0 - 0 0 1 - 0 8
Re v i e w o f Pe r f o r ma n c e Ana l y s i s a n d Ae r o d y na mi c De s i g n o f Ex ha us t Ho o d f o r S t e a m Tur b i ne s
e c o n o mi c s o f l a r g e p o w e r s t e a m t u r b i n e s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l a s t s t a g e a n d d i f f u s e r o f t h e e x h a u s t h o o d ,a s w e l l a s t h e c o mp l e x e x h a u s t h o o d s t r u c t u r e wi t h i n t e n s i f y i n g p l a t e a n d b r a c i n g p i p e,wi l l r e s u l t i n t h e u n s t e a d y a n d n o n — p e r i o d i c f l o w p a t t e r n i n t h e e x h a u s t h o o d .T h e b a s i c s t uc r t u r e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e x h a u s t h o o d a r e i f r s t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a n d t h e s t a t e — o f - t h e a t r a e r o d y n a mi c d e s i g n a n d p e r f o ma r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e x h a u s t h o o d u s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a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