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该把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激发出 学生的思维活动当成评价教学活动 成功与否的一项标准。 (价值观)
教学过程 初始问题(提出问题) 问 题 串 (解决问题)
数学理论(解决问题的成果)
理论应用(提出新问题)
案例:对数函数(1)
1.提出问题
●问题1 指数函数存在反函数吗?特别 地,函数y=2X 存在反函数吗?
●问题1-1 是不是任何一个函数都存在反函 数?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的函数才具有反函数?
●问题1-2 如何通过函数的图象来判断一个函数 是否具有反函数?
回到问题1:指数函数具有反函数吗?
2.解决问题(意义建构)
●问题2 既然指数函数的反函 数是存在的,你能说出它的性质 吗?
(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逐一列出其反函数 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恒 过点(1,0)等等)
还要看到它是一个规则,一个过程、一种思想和 一段历史。 瞬时变化率 切线的斜率
…… 无限逼近的过程 极限的思想 以直代曲的思想 一个对象
《向量的加法》的定位
定义、法则; 活动(思维):建构数学运算模型的活动; 历史(文化):物理模型的数学化 过程:数学化的过程 思想:①形数结合思想②运算的思想③结构化
●问题3 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是一 个什么样的函数?你能把它表示 出来吗?特别地,你能表示出函 数y=2x的反函数吗?
●问题3-1 表示函数的方法 有哪几种?
●问题3-2 怎样用图象法表
示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问题3-3 (反思)上述图象是
否表示了函数的“三要素”?
●问题3-4 能用列表
法表示这个函数吗?
思想 ④模式化思想 基本构想,即按照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过程组
织教学。 数学模型的建构
《归纳推理》的定位
概念 技能 能力 态度
把归纳看成是一种机会,“以便证 明它或推翻它”,这就是我们对待 归纳的态度,而归纳的价值就在于 “在这两种情况之中我们都会学到 一些有用的东西。”
——欧拉:《纯粹数学中的观察事例》
●问题3-5 能用解析式 表示这个函数吗?
●问题4 怎样用解析法 表示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设f(x)=2X,其反函数可以 抽象地表示为y=f-1(x)。但具 体的表示尚有困难。)
问题4-1 解方程:2x=n(n> 0)。
(1)当n=4,1/4时,解出X;
(2)讨论n=3的情况。可以肯 定,方程的解是存在的、确定 的。利用图象可以表示出方程 的解,也可以求出它的近似值。
3.研究成果(数学理论)
给出对数符号和对数函数的定义,进而用 新引进的“专用术语”重新表述指数函数 反函数的性质。
提出 问题
解决问题 (意义建构)
数学 理论
注意:问题串的设置方法数
列的引人(问题情境)1.doc
设计理念的转变
●从呈现到生成; ●从知识(主线)到(思维)
活动(主线)到问题为主线 ●从过细到框架 ●从环节到整体 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设计
过程:普通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转换的过程——不断形式化的过程。
路径:
图象 升降
形式化
增减函数的定 义
从普通几何语言到精确的分析语言的转换
确定中心问题:
什么叫做“随着时间的增大气温逐 步升高”?怎样用数学语言来刻画 它?
教学设计过程 教材定位 建构路径
初始问题
解决问题 (问题串)
定位与路径
(定位、路径、案例)
定位
对教学的总体认识
●对教学内容(知识)的理解 ●对教学(习)过程的理解 ●对教学价值的理解
本质是对数学的理解 用一句话来概括
• 案例:归纳推理(概念、技能、能力、态度)
对“导数”的理解: 不能简单地把导数看成是一个概念,一个定义,
价值观:对数学教育价值的认识
知识的价值; 思维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 应用的价值; 育人的价值。
● 学习观:对学习的理解
数学学习:“意义赋予”和“文化继 承” 即文化意义上的再发现的过程。
所谓意义赋予或意义建构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要通过自 身的(思维)活动,重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是一个创造 和发现的过程,这就突出了思维的作用;
路径
课的总体构想、框架、过程 模式 中心问题、形式
案例:对数函数 向量的加法
物理运算
数学运算
模式
形式化;普通语言——数学语言 案例: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向量的概
念、向量的加法(和)、三角函数、导数、 数列、概率、独立事件、线面垂直等等 命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比数列的 求和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角差 的余弦公式; 方法: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数学归纳法、
关于教学设计 的思考
一、教学理念 二、以问题为中心 三、定位与路径 四、问题与问题串 五、课例分析
一、教学理念
数学观、价值观、学习观、方法论
数学观:数学是数学文 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
思维性,突出了数学的创造性本质
文化性,突出了数学活动的继承性
多角度地(即从过程与结果、从历史与现 实、从微观与宏观等方面)、全面地认识 教学内容,从而发现它的教学价值。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 教学设计
(目标与过程)
以问题为中心程设计成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设计过程:把问题设计看成是 教学设计问题的中心。
以问题为中心的含意:
数学教学应该围绕着数学问题进行;
数学教学过程应该组织为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方法论)
案例:对数函数
定位1:对指数函数的反函数的研究
路径1:反函数—指数函数反函数的存 在性—性质—表示—对数函数。
定位2:一种新的数学模型的建构
路径2:应用型问题—解决问题—对数 函数的原型—对数函数—性质—应用— 发现与指数函数的联系
案例:函数的增减性
教材定位:数学模型的建构和应用
知识:刻画变化趋势的数学模型(定性)
所谓文化继承是指学生的建构活动并不是个体的独立的活 动,而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即是在现代数学文化的观 念、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即数学传统)的指导下进行 的“再发现”活动,从而体现了文化的作用和学习的社会 化性质。
行为规范:方法论
1.以问题为中心——有效地组织 学生投入理性探索活动;
2.以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 —创造数学文化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