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β—珠蛋白基因有多少个外显子?mRNA序列与编码序列之间有

何关系?

答:(1)人血红蛋白β珠蛋白基因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全长约1700个碱基对,编码146个氨基酸。

(2)DNA双连中按碱基配对规律能指引转录生成RNA的一股单链,称为模版链,相对的另一股单链是编码链。转录产物若是mRNA,,则可用作翻译模版,按遗传密码决定氨基酸的序列,因此,模版链既与编码链互补,又与mRNA互补,mRNA的碱基序列除用U代替T以外,与编码链是一致的。

2.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基础是什么?中国人群中有哪5种最常见

的突变?这些突变对该基因的表达有何影响?

答:绝大多数的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β基因突变所造成的。至今为止只发现十几种缺失型的β型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可能发生在基因中的编码序列,也可能发生在基因5’端转录调控序列、内含子碱基信号序列、3’端多聚腺苷酸附加信号序列等非编码序列。

β地中海贫血至今已发现170多种突变类型,其中10多种为缺失型,其余均为点突变。我国发现报道27种。

1)点突变绝大多数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β基因发生点突变所致,突变涉及基因内及侧翼表达序列的各个环节。主要类型有5种。

A.编码区的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起始密码突变这些突变使生成的mRNA 的稳定性降低或形成无功能的mRNA,从而不能合成正常的β珠蛋白链,多数产生β0地贫;少数为β+地贫。例如:无义突变密码子17(A→T)、43(G→T)都产生β0地贫。移码突变密码子41|42(-TCCTT),密码子71|72(+A)产生的β0地贫;以及起始密码子突变ATG→AGG导致的β0都属于这类,见于中国人。

B.非编码区IVS-1和IVS-2突变影响前mRNA剪接等加工过程不能准确进行,形成异常的mRNA,导致β0或β+地贫。例如IVS-1的1位G→T 为RNA拼接处改变;中国人中常见的IVS-2的654位,为内含子中由于碱基置换形成了一个新的裂解信号,影响正常位点的剪接,产生异常的

mR2NA;还有一种是内含子中剪接位点的通用顺序上的同义突变,从而激活内含子或外显子中隐藏裂解位点(CSS),如IVS-1的5位(G→C)。CSS 即DNA的一段顺序在点突变后可形成剪切识别顺序(CCTATTGGT的第七个碱基G变成A,则产生新的切点,CCTATTAG↓T)

C.影响转录的突变这类突变主要集中于起始位点上游的启动子TATA框,使转录效率降低mRNA生成量减少而产生β+地贫。中国人中的-29A→C、-28A→C都属于这一类。

D.R NA裂解部位缺陷这类突变是由于异常的RNA加帽部位和多聚腺苷酸化信号的突变,从而影响在RNA转录后不能准确裂解,产生不稳定的mRNA,使得正常β链生成减少,导致β+地贫。例如,在mRNA加帽部位发生A→C颠换,引起β+地贫,又如,多聚腺苷酸化信号AATAAA→AACAAA,引起β+地贫。

E.编码区的外显子突变引起剪接作用的改变这类突变是由于编码区的单碱基突变激活邻近的隐藏裂解信号,影响IVS正常位点的剪接,产生异常的mRNA。如东南亚常见的Hb E,是一种轻型的β地贫,其原因是当β链26位密码子发生G→A错义突变时,其相邻的裂解信号被激活,生成异常mRNA,产生Hb E

2)类p珠蛋白基因缺失按类p珠蛋白基因簇缺失长短大致可分为5种,即β0、

δβ、γδβ地中海贫血、HPFH及融合基因,单纯由于p基因缺失引起的β0地中海贫血是罕见的。

3.如何检测β—地中海贫血?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反向点杂交、等

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检测方法的生化基础分别是什么?

答:四种检测方法,即反向点杂交,限制酶酶谱分析,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

(1)反向点杂交又称DNA点杂交,把患者DNA直接点加在

硝酸纤维膜上,与同位素标记的珠蛋白基因探针作分子杂交。根据杂交斑点的放射性强度,即能鉴定出珠蛋白基因是否缺失。本法由作者实验室建立,具有快速简便而灵敏的优点,已成为血红蛋白病诊断的重要技术。

(2)限制酶酶谱分析(restriction map analysis)s患者DNA先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电泳分离,再与珠蛋白基因探针作Southern 7杂交和放射自显影,即可得限制性内切酶酶谱。根据酶谱上是否存在特异的DNA区带和DNA区带的长短,可以诊断出珠蛋白基因是否缺失和缺失多少。

(3)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用人工合成和突变基因互补的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作探针与患者DNA杂交,根据杂交与否,便能测知是否存在相应的β地贫突变基因或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这是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的一种遗传病基因诊断技术,由于本法灵敏、简便,能直接检测出基因突变类型,具有重要价值。

(4)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PCR,ASPCR)也称为3‘碱基特异PCR或称扩增不应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它的原理是由于PCR过程中引物延长是从3+端开始的,所以3’末端的碱基对引物的延长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如果这个碱基与模板互补,则引物能从3+端延伸,PCR得以正常进行,反之则不行。就是说当用3+碱基为突变碱基的引物进行PCR时,如果有特异长度扩增带,表明模板DNA有该种突变;如果没有特异扩增带,

则表明没有这种突变。因此根据已知点突变设计一对引物,其3’端碱基分别与突变和正常的模板碱基互补,从而将有某种点突变的模板与正常模板区分开来。现我们已建立了中国人常见5种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诊断方法。

4.目前有哪些先进的诊断方法?

答:血红蛋白病的诊断和防治皿红蛋白病的诊断血红蛋白病可以表现溶血性贫血、紫绀等症状,也有些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故本组疾病的确诊往往依赖实验室诊断C25)。

1.血液学检查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速度降低可表现为低色素性贫血血象。由于肽链合成不平衡而导致多余肽链在红细胞内沉淀,以及由于异常血红蛋白的不稳定性沉淀而产生的包涵体,所以可进行细胞学检查或作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2理化分析对于等电点改变的异常血红蛋白,可通过电泳分离出异常成分,或者应用血红蛋白不稳定性检查(异丙醇试验和热不稳定试验)鉴定不稳定血红蛋白,或者通过血红蛋白溶解度测定,检出溶解度改变的异常血红蛋白,进一步可进行化学结构分析,确定结构的变化,最终鉴定出血红蛋白的异常c26)。对于地中海贫血,可以通过测定患者血中HbA。和F的含量作临床实验室诊断,进一步可应用。H标记的亮氨酸孵育患者的网织红细胞,通过体外生物合成试验来测定珠蛋白链合成速率,从而作出明确的诊断。

3.基因诊断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五种方法:

DNA点杂交,限制酶酶谱分析,寡核苷酸杂交详见第四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