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与日元双边汇率的变化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与日元双边汇率的变化对中日贸
易的影响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几次变革,人民币对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也经历了变化。从在这十几年间中日贸易差额的变化着手,分析人民币与日元的这种双边汇率变化对中日贸易的影响。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贸易收支这个结论是值得怀疑的,并从贸易结构入手分析中日贸易格局形成的原因,力图找到改善中国对日本贸易的国际收支的方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实际汇率
1中日双边贸易状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发达国家,中日两国早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贸易伙伴。目前,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逆差来源地;而中国在2004年也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6月,中日双边贸易额为1111.5亿美元(占日本对外
贸易总额17.7%),增长12.0%,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图1给出了1994-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发展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1994-2002年保持较小的顺差额度,2002-2005年中国对日本总体上维持贸易逆差的格局,且逆差幅度较大,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自2006年以来出现了转变,特别注意的是,2007年1-6月中日双边贸易额为中国向日本进口501.8亿美元,增长17.2%;中国向日本出口609.7亿美元,增长8.0%。由于日本自中国的进口增速超过出口,日本贸易逆差持续减少,1-6月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为107.9亿美元,减少20.8%,中国向日本的贸易顺差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2中日贸易额和实际汇率的直观分析
中日贸易差额的变化在1994年和2005年的时点上发生的转变是否与中日双边汇率有着相关性,这一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1981年1月至1984年12月,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制阶段;1985年1月至1993年12月取消贸易内部结算价,回归单一汇率制阶段;1994年1月至2005年7月,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这一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的生成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实质的变化。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从名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实
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退守到订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第四个阶段:从2005年7月至今。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小幅调整人民币汇率,升值2%,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所以本文的数据截选自1994至2006年的数据对中日贸易差额和汇率进行分析。
为了能直观分析人民币与日元的双边汇率,本文引用实际汇率这一概念。实际汇率常用来研究汇率调整的幅度及效果,能够真正反映各国货币价值的相对变化。由于各国的物价水平会有不同方向和不同幅度的变动,通过实际汇率的测算,剔除了名义汇率对各国物价因素的影响,可以用于考察名义汇率变动和价格变动对贸易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影响,是一国出口与进口多少的关键决定因素。本币升值意味着本币兑换外币可购买更多的外国商品,将会鼓励进口,抑制出口;本币贬值意味着相对与外国商品而言,本国的物品变得更便宜了,这种变化将会鼓励出口,抑制进口。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实际汇率:Er=Em×p fp d(Er,Em,p f,p d分别代表直接标价法下的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物价指数、本国物价指数)。明确了实际汇率的计算方法后,分别分析人民币对日元的实际汇率,根据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1994-2006年民币对日元的实际汇率如表1所示。
图2给出了中国对日本的贸易差额和人民币对日元实际
汇率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2006),双边实际汇率由作者整理而得
该图显示:从1994-1995年的人民币对日元的实际汇率来看,当实际汇率下降即人民币升值时,贸易收支为逆差;当1996-1998年随着实际汇率继续下降,贸易差额表现为顺差;1999-2000年实际汇率上升,我国对日本的贸易收支差额有升有降,贸易收支可能改善也可能恶化;2000-2004年,实际汇率上升即人民币贬值,贸易差额表现为逆差;2005-2006年实际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贸易差额由逆差转为顺差。图2也反映出,人民币对日元的实际汇率的变动与中日贸易收支并无稳定的关系。
3中日贸易额和实际汇率的深层分析
为了揭开中日贸易差额与实际汇率之间的深层关系,应该考虑到中日贸易结构的特点。本文中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判断中国对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一般认为:RCA1时,表明该国该类产品处于竞争优势;RCA1时,表明该国该类产品处于竟争劣;RCA越大,该国该类产品的竞争优势越大。
根据《国际统计年鉴》的分类标准,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制成品。下面我们分别对中国五大类出口产品的出口市场份额进行分析和日本比较,如表2、表3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各期的数据计算得出
表2展示了中国五大类出口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五大类出口产品中,只有制成品的RCA值在考察期间内持续上升;而农业原材料、食品和燃料的RCA值在考察期间内均呈现下降态势;矿物和金属的RCA值在考察期间内先升后降,没有明显趋势。从中国各类出口产品的RCA数值来看,1990年农业原材料、食品和燃料的RCA值均大于1,表明这几类出口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其中,食品的比较优势最强;而制成品、矿物和金属的RCA值均小于1,表明这两类出口产品具有比较劣势,其中,矿物和金属的比较劣势最明显。自1995年之后,中国各类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来说,只有制成品的RCA值大于1,即制成品开始具有比较优势,并且不断增强;而其他4类产品的RCA值均小于1,其中燃料和农业原材料是比较劣势最明显的两类产品。
为了进行国际比较,测算了日本的五大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见表3。表3显示,日本的五大类出口产品中,农业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的RCA值在考察期间内呈现上升态势;燃料和制成品的RCA值则呈现小幅下降态势;食品的RCA值先升后降,趋势不明显。从日本各类产品的RCA数值来看,只有制成品的RCA值在整个考察期间内均大于1,表明制成品始终具有比较优势;而其他4类产品的RCA 值在整个考察期间内均小于1,表明这4类产品始终具有比较劣势,其中,燃料和食品是比较劣势最明显的两类。
根据传统的赫克希尔-俄林资源察赋定理,中国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