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位分析
(一)基本概况
即墨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其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20゜17′ ~121゜23′、北纬36゜18′~36゜37′之间。即墨市东临黄海, 南与青岛市崂山区和城阳区接壤,素有“青岛后院”之称;西临 大沽河,与胶州、平度二市毗连;北靠莱西、莱阳二市,东北部 隔丁字湾与烟台海阳县相望。市域纵距36.25公里,横长76.25公 里,陆域面积1780平方公里。海上大小岛屿23个,海岸线长183公 里。
龙山办 37767 37767 事处
100%
-0.20%
鳌山卫 52265 9197 17.60% -1.80% 镇
大信镇 27350 1696 6.20% 0.80%
北安办 47572 47572 事处
100%
0.00%
普东镇 39133 1983 5.07% -2.80%
华山镇 44702 6968 15.59% 0.30%
段泊岚 32888 3848 11.70% -1.20% 镇
七级镇 35149 4633 13.18% -2.00%
移风店 57601 8567 14.87% -1.80% 镇
王村镇 39672 8394 21.16% -0.60%
龙泉镇 51853 2770 5.34% -0.60%
田横度 14787
72.11

移风店
66
-
120.54

七级镇
34
-
67.30
蓝村镇
20
5
44.26
南泉镇
33
-
57.98
普东镇
48
-
89.24
大信镇
32
-
41.75
(二)城镇化率
2010年度各城镇的城镇化率(单位:人)
名称 总人口 非农人 城镇化 自然增长



通济办 178875 178875 100% 事处
3.66%
(三)定位与重点
以调整产业结构保证发展质量为关键,以统筹城乡发展保证 民生改善为重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一)城镇体系现状 表1-1
行政区划
名称 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个)
(个)
经济开
30
8
发区
环秀办
38
5
事处
通济办
69
27
事处
北安办
57
1
事处
龙山办
36
-
事处
田横度
48
-
假区
龙泉镇
(三)历史文化
即墨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 址。远在4000年前,这一地区已有人居住。商周时期,即墨属莱 夷地。公元前722年,夷国古城址在今蓝村镇古城村。公元前567 年,古城址在今移风店镇古城村。齐灭莱后,即墨属齐。公元前 347年左右,即墨城在今平度县东南部朱毛村一带。战国时期,即 墨城是一个富庶繁华可与都城临淄媲美的地方。后来的田单以火 牛破燕军之战,更使即墨成为历史名城。
四.规划目标
(一)统筹规划目标
从即墨市的特点出发,将全市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理单元进行 统筹规划,研究解决全市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 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按照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配置 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将各部
门规划、行业规划落实在具体的空间区位上并加以协调。作为指 导全市城乡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建设的依据。
在青岛所辖的行政区范围内,分布有五个县级市,包括即 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其中,即墨市的经济实力在五市 之中较为突出。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3.5亿元。
二.规划规模与规划年限
(一)规划规模:本规划的范围为即墨市行政区域范围。 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远期
5.城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 高。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努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居民生 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 别达到38000元和18000元。五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超过5000 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 岁左右。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数增加到4.5张。
鳌山卫镇 (52265)
温泉镇 (50861)
经济开发区 (62413)
刘家庄镇 (29694)
龙泉镇 (51853)
龙山办事处 (37767)
灵山镇 (30443)
普东镇 (39133)
北安办事处 (47572)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
目录
1. 区位分析
(一)基本概况 (二)地质地貌 (三)历史文化 (四)社会经济
2. 规划规模与规划年限
(一)规划规模 (二)规划年限
3. 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一)规划原则 (二)指导思想
4. 规划目标
(一)统筹规划目标 (二)战略目标 (三)定位与重点
五.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一)城镇体系现状 (二)城镇化率 (三)人口表 (四)Ⅰ、Ⅱ、Ⅲ级城镇人口数量 (五)据表分析
为2016-2030年。
三.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一)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城镇体系规划应该与国家社会 经济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相符,符合国家有关发展政策,与国土 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另一方 面,又要符合地方实际、符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具有可行性。
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的原则。一方面,把
61
-
鳌山卫
63
-

温泉镇
53
-
王村镇
35
-
丰城镇
42
-
金口镇
36
-
店集镇
66
-
华山镇
50
-
灵山镇
42
-
段泊岚
42
-

刘家庄
28
-
土地总面积(平 方公里)
24.07
33.06
86.10
88.41
58.46
108.29
103.51 108.94
110.34 99.48 129.14 85.67 108.37 105.61 83.41 94.88
(二)战略目标
1.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 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2015年,地 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 达到10万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规模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亿元以上。
2.城镇体系较为完善。调整结构。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 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0亿元以 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51:45,第 三产业对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开 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
0
假区
0.00% -3.60%
源自文库
店集镇 48373 6475 13.39% -1.80%
温泉镇 50861 2798 5.50% -0.50%
金口镇 32971 3839 11.64% -0.30%
丰城镇 50512 1810 3.58% -4.10%
刘家庄 29694 4867 16.39% -4.20% 镇
2010年末全市 户籍人口112.93万 人,其中农业人口 63.31万人,非农业 人口49.62万人。城 镇化率为43.9%。
环秀办 57979 57979 事处
100%
3.54%
经济开 62413 62413 发区
100%
3.60%
蓝村镇 37713 31240 82.84% 0.10%
南泉镇 36326 4989 13.73% -0.30%
(四)社会经济
即墨市下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度 假区。2010年底,全市共有112.93万户。
横向看,与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四个县级市相比,即墨 在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新签外资项目、地方财政支 出、各项存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个体私 营税收的数量上均位于第一位。
(二)指导思想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各具 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突出抓好中 心城市和重点小城镇的发展壮大,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改善 城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完善城镇功能,凸显城镇特色,提升 城镇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 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城市群,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 繁荣的经济区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二)地质地貌
即墨市在地质构造上位于鲁东隆起区的胶莱盆地东南部。分 布在境内的主要地层有新生界侏罗系莱阳组、白垩系青山组及王 氏组。即墨地区褶皱构造不发育,以断裂构造变动为主要表现形 式。断裂构造以市区为交汇点,呈放射状分布。按构造空间、展 布特征大致分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
即墨市地层自新至老为第四系的海积层、冲积层、坡积层和冲 积坡积层;白垩系的王氏组第二段、青山组第二段、青山组第一 段;侏罗系的莱阳组第四段、莱阳组第三段及第二段。因此在东 部沿海地带分布着淤泥、淤泥质粉砂及细砂,在沿河地带分布着 粘土质砂土及粘土层,在丘陵区分布着砾砂质粘土和砾石,在河 谷两侧分布着细砂和粘质土。岩石的分布在境内西北部为紫色砂 页岩、砂页岩,中部地区为安山岩和凝灰岩;东南部为花岗岩; 东北部为砾岩、砂砾岩、细砂岩。
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人口转移等与城镇化进城紧密联系起来, 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 面,城镇化战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 重点城镇的作用,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 过程中,要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要 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承受能 力,在确保区域社会经济获得稳定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得到合 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 5.坚持率先发展。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握发展机遇,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发展Ⅰ级城镇。 坚持绿色发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 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 济,促进绿色增长。尤其加强中心城镇级别以下的村镇绿色发 展。 6. 坚持创新发展。以中心带动二三级城镇协调发展。坚持统 筹发展。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处 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投资 和消费的关系,协调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坚持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城镇 体系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灵山镇 30443 4941 16.23% -6.10%
表1-2
根据城镇化率对即墨市各城镇进行分级
表1-3
Ⅰ级城镇
Ⅱ级城镇
Ⅲ级城镇
(80%-100%) (10%-22%) (7%以下)
通济办事处
王村镇
大信镇
环秀办事处
鳌山卫镇
温泉镇
经济开发区
刘家庄镇
龙泉镇
龙山办事处
灵山镇
普东镇
北安办事处
华山镇
丰城镇
蓝村镇
六.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一).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二).确定Ⅰ、Ⅱ、Ⅲ级城镇 (三).城镇发展规划
1.中心城镇发展规划
(1)城市发展布局 (2)产业发展布局 (3)生态建设布局 (4)绿地 (5)道路交通 (6)市政基础设施
2. Ⅰ、Ⅱ、Ⅲ级城镇发展规划
(1)产业发展布局 (2)生态建设布局
七.规划实施
移风店镇 田横度假区
南泉镇
店集镇 七级镇 段泊岚镇 金口镇
(3) 人口表(见表1-2)
(四)Ⅰ、Ⅱ、Ⅲ级城镇人口数量 表1-4
Ⅰ级城镇人口 Ⅱ级城镇人口 Ⅲ级城镇人口 数量(人) 数量(人) 数量(人)
通济办事处 (178875)
王村镇 (39672)
大信镇 (27350)
环秀办事处 (57979)
即墨市域受崂山山脉和胶潍河谷的影响,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
斜,形成了低山丘陵与平原洼地的东部多为低山丘陵,面积626平 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2%,地面高程海拔20~100米。中部平 原,面积631平方公里,占35.4%,地面高程海拔50米以下。西部 低洼,面积523平方公里,占29.4%,地面高程多在海拔20米以 下。市域平均海拔高度54.5米,最高为四舍山主峰326.8米,最低 为金口滩1.7米。
3.城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 城乡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 建设更加完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建立。新农村 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发展新格局。新型城 镇化进程加快,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65%。
4.城镇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量继续降低,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和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布局不断优化,林木覆盖率 提高到34.3%,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