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保守主义的内涵与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保守主义的内涵与风格
作者:安然
来源:《求是学刊》2016年第03期
摘要:以自由主义著称的美国有着保守主义的一面。美国保守主义具有内涵与风格两种含义: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文化机制具有深层的内在一致性,这种具有确定性内容的、持久稳定的体制根基即保守主义的“内涵”;各阶段的制度调整与规范变迁是渐进的,修正形态从未超越体制根基所设定的底线,这种社会发展的渐进性、连续性就是保守主义的“风格”。保守主义的风格由保守主义的内涵所成就,是制度理性发育成熟的结果,其条件是:制度根基本身承载着现代的生产方式,具有容纳异端的空间和自我改造的能力,能够自我更新,并与外部环境的大趋势保持一致。
关键词: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内涵;风格
作者简介:安然,女,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从事美国社会经济史、政治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6)03-0164-09
美国留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自由、开放、张扬、纵欲的,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代表,也是金融投机、消费主义、同性婚姻、涉枪犯罪等等的先锋。然而,在这个“自由”美国的另一面,却是一张截然不同的“保守”面孔:沿用两百多年的刚性宪法、严格的企业管理、强烈的工作伦理、无处不在的宗教力量、平静的小镇生活,以及最重要的——那种没有真正的极左与极右、“革命”与“反革命”,社会长期保持渐进发展、周期循环的稳定状态。美国的形象何以如此矛盾?如何理解这个“保守”的美国?看似张扬纵欲的美国,为什么能够保持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本文将结合20世纪以来的美国历史,就此问题试做探讨。
一、“保守主义”的两种用法
问题之所以显得复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不自觉地在两种不同意义上交替使用“保守主义”(conservatism)一词,从而造成了语义混乱。在一种意义上,保守主义指由特定的制度、政策、观点主张构成的、具有明确“内涵”的概念,具体包括:强调私有产权和自由市场权利的经济原则,注重控制与秩序、信仰和权威的社会原则,以及主张有限政府和外部安全的政治原则;在另一种意义上,保守主义指上述制度、政策和思想的存在和运行所带来的社会稳定状态与渐进连续的发展“风格”。1在“内涵”的层面上,保守主义对应于自由主义,二者共同构成美国制度体系和思想源流中的两极;而在“风格”的层面上,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形成对照,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美国保守主义的两种用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内涵决定了风格,风格维系着内涵;要解释保守主义风格的成因,必须理解保守主义的内涵。关于美国保守主义的内涵,还需要联系到自由主义。在美国,“自由主义”(liberalism)、“保守主义”的含义与欧洲不尽相同。欧洲的自由主义是与启蒙思想相联系、从绝对王权和国教制度下突围而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的集合,如强调私有产权、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有限政府、公民权利、新教教义等;保守主义是发端于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对法国大革命的批判,由保皇派、天主教徒或保守派新教徒等持有的思想主张的合称,强调有限理性、政府权威、等级秩序、有限权利、因循传统、渐进变革、财产权至上,以及对直观性、具体性、特殊性和相对性的偏好等原则。2按照这个标准,美国实际上具有深厚的“自由主义”根基,而缺乏典型意义上的保守主义传统。即便在欧洲,保守主义也具有现代性的基础,是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过渡形态;而在美国的语境下,保守主义的现代性成分更多、更鲜明。所谓“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其实是从原有的自由主义体制中分化出来的两支源流:自由主义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发源,至罗斯福新政正式确立的修正自由主义,主张顺应形势变化对原生自由主义进行修正与发展,强调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干预、支持开放的社会规范;保守主义则立足于原生自由主义这一“传统”,强调私有产权、市场自由和与之对应的社会规范,极力抵制变化、维护根基。
保守主义的内涵为社会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制度基础,使社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从而形成了保守主义的风格;而这种保守稳健的风格又增加了体制本身内部拓展的空间和自我维持的机会,巩固了保守主义的内涵。
二、美国保守主义的内涵
纵观美国历史,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形态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外在差别的底层,却有着强韧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正是由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地位的保守主义内涵连缀而成,其中贯穿了美国制度体系的内在根基。
第一个阶段是保守主义的原点——原初自由主义确立的时期,从北美殖民地时代开始,至19世纪中期成熟定型。原初自由主义包括两个要素:(1)以私有产权和自由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私有产权在殖民地时代的早期形式,表现为以土地作为股息向殖民公司的垦殖者提供分红、按人头分地、使移民获得自由永佃权等。[1](P163)北方遍地开花的小作坊和大工厂、繁荣的殖民地贸易,以及日益商品化的农业经济,都是自由市场权利的标志。(2)以清教工作伦理和传统社会规范为架构的社会文化机制。清教伦理所教导和支持的敬业精神、牟利动机、自律意识、禁欲主义等,在富兰克林的《自传》、《穷查理年鉴》中那些生动晓畅、朗朗上口的格言警句中就有充分体现,比如,“工作时就像你会活到一百岁似的,祈祷时就像你明天就要死似的”[2](P7-14),“要想说服人家,应晓之以利,而非以理”[3](P54)。传统规范蕴藏在一个庞大社会网络之中,以稳固而有序的核心家庭为基础3,加上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实行自治的村镇与教区,包裹于其中的个体由此获得内在归属感和约束力。经济体制为自由生产和经营的个体权利奠定了基础;社会文化机制则确立了权威与秩序、信仰与公德。两个看似矛盾的体系互融共生,搭建起原初自由主义的基本框架和底层结构,这就是保守主义日后所捍卫的“根基”。
第二个阶段是老保守主义兴起的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在罗斯福新政和战后初期达到高潮。内战后,国内市场的扩大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铺开激发了资本兼并的浪潮,美国的资本经济进入了一个“抢占、开发和进步”的时代[4](P774),机会平等的前提削弱了。此外,社会流动的扩大、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传统社会机制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严重下降。面对新的形势,改革派认为应该修正原有信条,借助人为干预确保社会的自然进化不偏离正轨,开启了自由主义之先声;反对派则认同现状的合理性,抵制变革,拉开了保守主义的序幕。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天平在20世纪20年代明显倒向保守主义,罗斯福新政之后,开始向自由主义倾斜。
老保守主义主要有两大分支:一派聚焦社会经济问题,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干预主义。这一思想流传甚广,在学术界、政界、司法界各有表现。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科学界风行一时,最强硬的社会达尔文者、耶鲁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威廉·G.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对自由放任有一个颇为经典的推论:“自由,不平等,最适者生存;不自由,平等,最不适者生存。前者推动社会前进,支持其中的最优秀者;而后者使社会退化,支持其中最低劣者。”[5](P25)老保守主义在政界的代表除了以总统胡佛为代表的共和党保守派之外,还有国会中与共和党结盟的民主党保守派议员。司法界是保守派的大后方。从1898年最高法院确认“契约自由”原则、保守派宣称“司法革命”胜利时开始[6](P129-132)[7](P104-105),至1935年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新政立法违宪为止,美国的司法保守主义达到高潮;另一派主要担忧社会文化传统的蜕变,极力捍卫正统宗教与价值观。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拒绝向生物进化论妥协,誓言保护美国“最优秀的传统”,发起纯洁学校运动,阻止达尔文生物进化进入公立学校课堂。
在这一阶段,老保守主义的保护使自由资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推进到垄断资本的高级形态,体制的根基得以充实和巩固。然而,老保守主义式的自我捍卫主要是基于本能,很强大,但也很局促。它对任何挑战与变革都表现出盲目的恐惧和僵硬的抵制,以致破坏性逐渐超越了创造力,使体制陷入结构性危机。体制的自我维持,需要一种经过挤压之后,变得更灵活、更自觉的保守主义。
第三阶段是保守主义重建、复兴的时期,自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末。二战后,自由主义在国家政策体系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在经济领域,不断扩大的政府干预刺激了战后的长期繁荣,开创了美国经济史上的“黄金年代”,但也增加了财政负担,导致竞争力流失。在社会领域,自由主义的高涨在推动平等化进程的同时,也招致了某些社会运动走向过激。在此背景下,处于守势的保守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自我调整,重塑了新的保守主义传统,等待复兴时机。
新保守主义同样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两个方向上展开。[8](P362-363)经济领域的新保守主义者即自由放任主义保守主义者,关注“市场自由”的维护。其代表人物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指出:自由市场和最小化政府不但能确保自由,也能导向最合理的结果,因为“在未经设计的情况下生成的秩序,能够大大超越人们自觉追求的计划”[9](P3),而全面的计划控制在经济上不可能、政治上很危险,“不仅是一条通向极权主义的道路,而且是一条通向我们文明的毁灭的道路”[10](P195)。社会保守主义者也称传统主义者,从宗教的角度看问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