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解析
作者:杨维磊安然张洪海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2期
摘要:马克思在对前人的实践观的改造过程中,制定了科学的时间范畴,科学的揭示了实践的本质。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行解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本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实践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在马克思的实践观中,时间一方面是人类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它以现实的人为主体把包活人在内的客观物质世界作为实践活动对象,它具有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许多力量,包含了人类所具有的许多特征,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主体自主性、能动的创造性以及与人类社会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历史性,因而表现出与动物本能截然不同的方面;另一方面,实践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它是人的物质活动或感性活动,它以生产劳动作为做基本的形式,具有物质性、客观性的特点,因此它又和人类以观念的形式把握世界有本质的区别,把人的纯粹观念或精神活动,包括认识,理论活动等区分开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就是以上两个方面的统一,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实践管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实践观从根本上区分开来。黑格尔虽然看到了实践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及实践的社会性,但是他所谓的实践实际上是抽象的理性活动,不是现实的人的客观性物质活动;费尔巴哈虽然强调实践是人的客观的、感性的活动,但是他却把人的实践和动物适应自然消极本能活动看作是如出一辙。因此,无论黑格尔还是费尔巴哈都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实践概念,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揭示了实践的意义和本质,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范畴。
二、实践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实践概念引入哲学,运用科学的实践范畴考察了人与世界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类与世界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真相,得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结论。在历史观上,费尔巴哈也曾试图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做出唯物主义的解释,由于他对人与自然关系抽象的理解,在他看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是两个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费尔巴哈不同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汲取了黑格尔哲学中关于劳动中介性的思想,认为人是通过实践活动同自然发生关系的,实践才是人类借以从自然界中分化独立出来的基础。他们认为,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同动物区分开来,人类产生以后,又必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得生产资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评费尔巴哈看不到实践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关系时,提出了生产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的结论,从“人化自然”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
的统一。另外,实践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生产实践一方面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建立这种社会关系使人们以一定的生产方式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人类其他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生活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离开物质生产实践,人类就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下一步的发展。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物质生产实践中,“正像社会本身上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是社会生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实践不仅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最后,实践还是人与自身关系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首先,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自身特殊的本质。实践在创造人并且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过程中起到了根本的作用,同时,实践也造就并且印证了人类特有的本质。人的本质并不是指人具有的自然特性和动物生命本质,也“不是但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的,“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另外,人类通过实践也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本质力量。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感觉器官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不断进步以及人自身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其本质都根源于人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之中。总之,通过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考察,全面地展示了实践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地位。
三、实践是人类哲学思维的立足点
马克思通过人与自然界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理解了实践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实践的方法论意义,并且认为人类思维应该把实践作为出发点。这其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实践本身就是哲学思维应有的出发点。这是因为实践是全部人与社会关系的出发点,以人与世界关系作为自己反思对象的哲学思维就应当从实践出发去说明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人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包括真理性在内多种哲学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自己的认识成果。因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唯心主义又只是从抽象的角度发展了人的能动的方面,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它们两者都没有从现实的人的实践出发,并以此来了解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其次,实践也是哲学思维应有的落脚点和归宿之处。在马克思看来哲学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仅仅为了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而历史上所形成的不合理的状态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加以改变,通过实践活动来消除不合理的状态,因此,哲学思维必须诉诸于实践。可是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只诉诸于对事物感性的直观,他们都没有把实践作为自己理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
为了表明自己和以往哲学家的区别,把自己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他认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要诉诸于实践,指导实践,变成人民群众的活动,化作对物质世界进行革命性改造的力量。
(作者单位:空军勤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