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交互作用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交互作用论

7.1复习笔记

一、社会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

(一)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1.代表人物

马林诺夫斯基、鲍亚士以及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等。

2.发展历程

(1)马林诺夫斯基指出儿童对其管教者怀有敌意的情绪可能是普遍存在的。

(2)弗兰兹·鲍亚士把人类学的研究划分为体质、语言和文化三种研究,重新构建了人类学的理论体系。

(3)本尼迪克特和米德都强调文化对人格的决定性作用。

(4)米德认为生物的因素并不是决定两性心理与行为差异的决定性因素;相反,社会文化因素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两性角色行为与人格类型。

(5)本尼迪克特认为,不是本能而是文化塑造和改变着人格。

(二)人格相互作用论

1.代表人物

林顿和卡丁纳。

2.主要思想

(1)文化与制度

①林顿和卡丁纳将文化描述为:在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规范,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技术,以及人们对待出生、成长、发展、衰老、死亡的习惯性的态度等。当这些规范、技术、态度具有持续性和传播性时,就是文化。

②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成员所共有的思想或行为相对固定的模式,它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违背或偏离它就会导致个人或团体内部的失调。

(2)基本人格结构与早期经验

①基本人格类型是指在相同文化环境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系列共同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就形成了文化中不同成员之间基本相似的人格类型。

②林顿和卡丁纳的人格发展理论实际上继承了弗洛伊德儿童早期经验决定论的思想。他们认为,基本的文化制度导致该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具有大致相同的早期经验,共同的早期经验就塑造了共同的人格特征。

(3)人格投射与文化的次级制度

①投射作用是指主体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过失或不能满足的欲望归咎于外部事物,以便减轻内心焦虑的过程。

②文化的次级制度是挫折经验的潜意识的派生物,是人的愿望的曲折体现。

(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1.人物简介

沙利文(H.S.Sullivan)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2.沙利文的人格

沙利文将人格看成一种类似于物理的能量系统。能量的积累代表紧张,能量转换或动能

的结果使人消除紧张。沙利文“动能”(dynamism)被视为描述人的行为或人格的最小单位。所谓动能是相对持久的能量转换模式,这种模式重复出现,成为有机体的生存特性。具体到人际关系领域,动能就是一个人在人际情境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能量转换模式。

3.自我觉知系统

个体为了消除焦虑,就会形成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自我觉知系统,或一套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这就是自我系统。受赞许的行为就被自我接受,从而形成“好我”的自我成分;受责备的行为被自我接受而形成“坏我”的自我成分。这些成分的主要功能是消除紧张和焦虑以获得满足和安全。

4.人格化

人格化是指个人在追求生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

5.人格发展的六个阶段

沙利文提出根据人际关系的特点来划分人格发展的六个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语言能力成熟;

(2)儿童期,从语言能力成熟到学会寻求玩伴;

(3)少年期,从寻求玩伴到亲近同性同伴;

(4)前青春期,从同性亲近到生殖欲成熟;

(5)青春初期,从生殖欲到情欲行为的模式化;

(6)青春后期,与特定异性建立稳定的关系。

二、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一)默里

默里(Henry Murray,1893~1988),美国心理学家,他确认了童年期的五个人格发展阶段,有三个阶段与弗洛伊德的口唇、肛门和性蕾三个人格阶段相对应,默里还引进了另外两个阶段,即幽闭(claustral)阶段和尿道阶段。幽闭阶段涉及胎儿期生存的平静状态,而尿道阶段则介于口腔阶段与肛门阶段之间,涉及与尿道性欲相关的愉悦兴奋感。

(二)默里的人格理论

1.需要

默里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个体的需要与环境压力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动机,进而派生出实际的行为的心因性需要(psychogenic needs)。人格的动力结构是需要,需要是代表脑区力量的构造物,它引起一系列行为反应,使原有紧张的情境向解除紧张的情境转化,并具有定向目的性。

2.压力

默里认识到,一种简单的需要清单还不足以预测行为,因此,他继而引进了压力这一概念。在这里,压力是指与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以决定行为的一种情境势力。

默里区分了两种情境:

(1)现实情境,即a压力,意指那些实际的环境刺激所形成的压力;

(2)虚拟情境,即β压力,它是个体在该情境中所觉察到的环境压力。β压力又可分为两个亚类:

①个体的β压力

指每个人对当时环境所持的独特看法或感受。

②双方认可的压力

指一群个体对同一环境所持的共有的看法或感受。

(三)默里的研究方法

默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主题统觉测验(TAT)。

1.基本原理

默里把个体需要和知觉压力与环境在某一行为片段中的相互作用称为“主题”。但是,每一个体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需要综合体,这种需要综合体与环境中的特定对象相联系,形成了特定的反应形式,这便是“主题倾向性”。主题统觉测验就是从被试与测验刺激相互作用所揭示的主题中推断出这个人的需要及其人格倾向性的特点。编制这种测验的基本假设是:(1)人们在解释一种模糊的情境时,总是倾向于将这种解释与自己过去的经历和目前的愿望相一致。

(2)在面对测验卡讲述故事时,受测者同样得用到他们过去的经历,并在所编造的故事中表达了他们的感情和需要,而不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种倾向。

2.具体应用

(1)现在使用的TAT全套测验包括30张黑白图卡和l张空白卡。图片上的画面有的是模糊、阴暗、抽象的,而有些画面则有比较明显的结构。图片内容多为一个或多个人物处在模糊背景中,其意义隐晦。

(2)测验时根据被试的性别以及是儿童还是成人(以14岁为界)取统一规定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卡片,每张图片为一题。最正规的测验应分两次进行,因为每一组图片的后l0张都比较奇特,容易引起被试的情绪反应,但是实际施测中也有再从30张图片中选取若干的做法。向受测者呈现这些图片,并鼓励他们按照这些图片编述故事。

3.分析原理

TAT的原理是让被试给意义隐晦的图片赋予更明确的意义。默里提出了六个方面用以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