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麻风病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麻风病的治疗和预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麻风病;

2.掌握麻风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等知识;

3.掌握麻风病的治疗。

4.教学重难点:麻风病的治疗和预防

5.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长期以来,麻风病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病原学

麻风杆菌属分支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6μm,宽约0.2—0.6μm,抗酸染色呈红色,革兰氏染色阳性。麻风杆菌在0℃可活3—4周,强阳光照射2—3小时便丧失繁殖能力,煮沸8分钟可灭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其中瘤型和界线类病人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麻风杆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很不一致,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而病例多为2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

临床表现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麻风病按五级分类法分为:结核样型麻风(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中间界线类麻风(BB)、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瘤型麻风(LL)。各类麻风病的早期阶段为未定类麻风(I)。

1.结核样型麻风(TT)

临床上本型较多见,损害常局限于外周神经和皮肤。皮损为红色斑疹、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呈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