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哲理散文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哲理散文教学策略

作者:闫永强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20期

今年,自己有幸参与了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张琼老师工作坊,并参与了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哲理性散文教学策略》课题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发现老师们在哲理散文教学方面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对散文文体的认识不清。不能很好地区别散文、哲理性散文与其它文体的区别。

2.对哲理性散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不能很好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3.没有对哲理性散文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很好地把握哲理性散文的主旨要义。

4.教学方法、策略单一,与其他文体的教学方法相同,不能体现哲理性散文的教学特点。

5.不能很好地品读哲理性散文的语言,无法把握文字背后所要说明的道理。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哲理性散文。哲理性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是以描写人或物来揭示道理,启迪人生的文章。哲理散文不但具有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之外,在表达思想上更上一筹,内容丰富,含义深远。比起诗歌、记叙文、议论文来说,语言也更加优美,内容更加深刻。针对哲理散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确定目标,有的放矢

哲理性散文教学,要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人和物的描述及表达方法,又要感悟所要揭示的道理。在教学中,要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确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通过多样朗读,让学生深刻体会课文内容。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描写的是1985年8月季羡林先生重返德国的所见、所感,教学中要抓住描写德国街头景象的语句,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之美,发现其背后的文化之美。可以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一是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三是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的重要性。针对哲理性散文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搜集相关资源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然、快乐地学习,激发学生

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让图、文、声、像并茂,化抽象为具体。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桃花心木树了解较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前,我从网上搜集了关于“桃花心木”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当这些逼真的图片呈现在学生们眼前时,我感受到了学生渴求的眼神:这种树有什么特点?发生了什么故事?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当然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三、指导朗读、把握内容

朗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小语教材中的哲理散文,由于作者的情感变化起伏,读起来轻重缓急应变化不断。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哲理散文的特点,精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力求以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精妙。例如《钓鱼的启示》一课,在课文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了解内容,揣摩情感。让学生懂得在遇到类似违背规定、规则的诱惑、制度、道德甚至法律时,要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品味语言,感悟道理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散文具有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等特点,所以散文又被称为美文。而哲理性散文,除具备了散文的特点之外,又有寓理的特点。品味语言是哲理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能从文章的语句中,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也能获得对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感知。并通过精读抓住重点词句、节段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的中心。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中,在描写德国人种的花时,有两个词语:“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教学中要抓住这两个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去理解,去联想,对花的美丽景色自然会理解地更加透彻。《落花生》这篇课文,通过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品味,体会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道理。

五、体会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是写作的基础,散文都是有作者丰富感在里面的文章。因此,仅仅是朗读和品味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内,要将作者描写的人、事、物关联起来,将课内与课外关联起来,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白杨》这篇课文,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让读者体会白杨树直,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特点。作者在描写上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父亲神态的变化来表现感情的波澜。并将白杨的形象、特点和父亲

的行为与边疆建设者的特点联系起来,感受作者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之情。只有引导学生用情去感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会真正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寓意。

总之,哲理性散文,不等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记叙文,常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先记叙、议论,再画龙点睛,借事、借物喻理,托物言志。教学中,要与其他类文章区别对待,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好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体会文字背后所要说明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